摘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這里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b)-0200-01
課堂教學既是一種技術,又是一門藝術。因此,在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借助好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從而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1 教師方面
1.1 做好備課和導入環節
課堂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最關鍵的是如何備課。只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并精心的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教師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對于備課的要求則有很多方面,主要要做到如下三點,即:明確教學的目標,對課文的重點內容予以掌握,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在課文《故鄉》中,有很多處難點,例如,最后一段描寫自然景物的課文,內容深邃,富有深刻的哲學意義;在描寫“我”“回到故鄉”、“在故鄉”、“離開故鄉”的過程時,著重突出了“我”“在故鄉”的所有見聞。這些豐富的內容十分重要,只有深入鉆研教材,并認真備課,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準確的把握、深刻的理解。其次,要設計好導入的環節,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就是一開始的導入,做好了這項準備,才會激發起學生們的興趣,而這堂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實踐證明,學生在參與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之后,可以更廣泛觀察到事物的現象,然后對其產生某種認識的傾向,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還可以利用各種器官來調動學生將信息深深印記在大腦中并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唱歌、猜謎語、講故事、復習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調整,以便讓其進入學習的狀態。
1.2 注重學生的能力訓練
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言教學的終極目標[1]。而能力則要在訓練的過程中進行培養,所以,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訓練能力上。首先,要對以學習知識為核心的基本教學體系以及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基本教學形式進行徹底的改革,用以訓練能力為重點的基本教學體系以及以學生自覺學習與練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基本教學形式來代替。其次,要把訓練作為主線,同時把教與學當成訓練的重要手段,在訓練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主動的把握字詞句章等知識。同時,教師也要學會善于設計和精講巧問,以使訓練更有效果,哪怕是再普通的課堂提問與練習也都要重點放在能力訓練上。這都極大的提高和訓練了學生的求同思維與歸納能力。
1.3 與學生要建立起一種和諧的關系
老師要努力同學生做知心朋友。教師可以充分的運用“情感效應”,努力做到創造和諧親密、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通過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來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在調控情感的過程中,教師尤其要注意必須遵循“表揚+鼓勵”的原則,充分利用微笑的魅力,盡量減少批評和訓斥。
2 學生方面
2.1 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合作探究教學法通常是將學生分成兩人組或四人組,以集體教學的方式為主,以個別教學和分組教學的形式為輔,通過分組互助協作的方式,來展開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的過程。這種方式,既能讓學生取長補短,取得事半功倍的整體學習效果,又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互助的優良品德,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互相沖擊、誘發與補充,從而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
2.2 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的學習方法,而方法通常是指在人們進行相關的活動的領域,通過對事物規律的把握,為達成某種任務而采取的工具、手段、途徑以及方式的總結。學生通過課前預習,預先掌握了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與難點,這樣當老師進行講解時,學生就可以有選擇性的聽講,帶著問題聽,不僅加深了對該問題的印象,還增強了對解決方法的記憶,遠遠優于毫無目的、重點和計劃的被動聽講。
2.3 注意提升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課文閱讀,通常學生閱讀能力的水平高低對語文學習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掌握好的閱讀方法,進而提高閱讀的能力才是關鍵。學生可以在日常的學習當中來逐漸學會理解文章的結構,把握閱讀課文的思路,并概括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意思等方法,通過不斷的摸索,來掌握各種閱讀學習的方法。比如:可以借助“抓過渡句法”,來理清文章的結構;而在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時,則可使用“快速閱讀法”、“析因閱讀法”、“重點語段突破法”等。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方法,才能獲得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不僅使得學生更加輕松的進行自學,還明顯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2]。
3 技術方面
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課的教學過程當中,使更多形聲并茂、生動活潑、情景交融的內容呈現在課堂上,既提供給了學生獲得認知的感知材料,還可以在遇到學習障礙的時候,通過再現情境的方式,來啟發學生,使其對表象進行分析、概括、綜合,推動其思維更深入的發展,為課堂帶來新的活力,進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白楊禮贊》這一課時,由于許多學生沒有見過白楊樹,所以在課堂上筆者就制作一些有關白楊樹林介紹的多媒體課件來為他們做示范和講解。這樣,只需筆者對學生稍微點撥一下,一些疑難問題就被輕松解決了。
4 教法方面
4.1 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當人對事物產生某種興趣的時候,就會更為主動積極的去探索。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很感興趣的話,就會明顯的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也更樂于接受。而為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部分與課文相關的游戲、名人軼事等引入到講課過程中。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讓學生掌握了知識。例如,在教授課文《看戲》時,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京劇來激發其興趣以利于課文的引入,從而為學生創設出自覺學習的最佳氛圍。
4.2 誦讀教學法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尤其是詩歌、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教學法更顯得重要。誦讀教學法形式多樣,有教師范讀、領讀;學生默讀、朗讀、齊讀、男女學生對應朗讀、分角色朗讀等等。例如,在教詩歌《有的人》時可以先讓一個學生朗讀全文,讓同學們從整體上感知全詩內容。然后讓男女學生對應朗讀,分別讀出有的人的不同表現及相應結果。這樣,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既領會了詩人強烈的愛憎感情,又自然而然地達到了熟讀成誦的程度。
4.3 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就是讓學生用感觀去直接感受、直接觀察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作用是形象直觀,一目了然[3]。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能靈活運用,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實踐當中就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寧.論新課程環境下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4(4).
[2]趙蕊.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建設理論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7(4).
[3]鄧賽紅.試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D].湖南師范大學,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