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氣象服務的影響已從農業、建筑這兩個傳統領域幾乎擴展到所有行業,在各個領域中都有涉及,為更好的提高氣象服務的水平,對于縣級氣象局來說建設氣象數據倉庫勢在必行。本文主要介紹了現實工作中氣象資料數據的存儲情況,從現代氣象服務工作的需要和部門聯動合作的需要分析說明了建設縣級氣象信息數據倉庫的必要性。
關鍵詞:氣象數據資料 數據倉庫 建設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P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b)-0216-01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氣象事業的現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現代氣象業務體系也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氣象業務、科研和管理活動中積累和收集了大量氣象信息資料,把這些資料收集起來組織成數據庫,用于事務處理,在此基礎上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據倉庫應運而生。數據倉庫是面向主題的、集成的、穩定的、隨時間變更的數據集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維度抽取數據,用于為管理決策活動提供支持。數據倉庫包括相應的數據分析工具,比如聯機分析處理用于數據的分析,數據挖掘技術,用于知識的自動發現。針對海量數據的氣象資料,對其進行專業化數據分析時,不僅提高了檢索功能和服務效率,更易于平面的多要素相關分析。以下通過實際工作中縣級氣象資料數據儲存和應用的情況來進一步說明建設氣象數據倉庫的必要性。
1 實際工作中氣象資料數據的存儲情況
縣級氣象局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事業發展計劃的制定、氣象業務建設的實施,以及對氣象活動的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并對所管轄區域進行氣象探測資料的采集、傳輸及發布天氣預報與災害性天氣警報,同時對省級氣象局及中國氣象局的氣象資料也擔負著管理、收集和轉發的任務。要對天氣狀況做出正確判斷,除了采用設備外,還要對歷年來的氣象資料數據進行總結和分析,這些氣象資料在氣象預報和氣象服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地市級及縣級氣象局很重視對這些資料的存檔,但絕大部分資料仍然采用報文文件或普通文件的形式保存,只有小部分采用數據庫的形式保存。海量的數據資料在進行查找查閱時比較繁雜,不利于數據的檢索,對于氣象數據的開發應用更為艱難。所以根據當前氣象信息資料存儲的現狀,建設縣級氣象信息數據倉庫對推進氣象事業的發展和提高氣象服務水平以及豐富氣象服務手段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同時也更好的促進了信息資料的共享。
2 建設氣象信息數據倉庫的必要性
(1)隨著人類社會進入電子信息時代,氣象服務的影響從農業、建筑這兩個傳統領域擴展到幾乎所有行業,如航天航空、國防、郵電通信、電子工業、石油化工等與高新技術關系較為密切的領域,因為我國是作為雷電高發的國家之一,這些領域最容易受到雷電的影響。再加上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不注重環境的保護,如過度的砍伐樹木,破壞植被,導致氣候環境越來越惡劣,極端的天氣越來越頻繁,有部分地區在降雨的過程中容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氣象災害的發生給人類的經濟生活帶來了嚴重的災害和損失,所以各級部門和政府對氣象事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對氣象情況預測數據的準確性也越來越高,故單一的天氣預報服務明顯已經不能滿足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決策要求。要想降低氣象災害的損失,就必須對每天的天氣過程進行正確評估,并對有可能發生的災害提前警報,以做好防范準備,盡可能早的在災害發生前為決策部門提供建議。而為保證該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要有一個氣象防災減災決策平臺,該平臺要根據平常的氣象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并結合水汶、地質、交通、農時等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要提高數據檢索效率必須要有氣象信息數據倉庫的支持,因此說氣象信息數據倉庫的建設是氣象部門為地方決策部門提供氣象決策服務的現實需要。
(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生活質量的提高與天氣氣候的變化也是相關的,人們在空暇時間更注重的是精神享受,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總要找個時間放松下自己,所以現在大多人都選擇度假或旅游的方式休息,選擇旅游的目的地前首要的事情就是要關注下當地的天氣情況。過去,人們了解天氣主要是通過電視臺播出的《天氣預報》,通過看氣象云圖了解近三天的天氣變化情況。現在人們了解天氣的情況除了傳統的電視外,可以通過網絡渠道獲取氣象信息,且時間也不局限于三天,一般可以詳細準確的觀看一周的天氣情況,這樣不管是對于人們的工作還是生活,基于對天氣的準確、詳細的了解,可以制定出合適的計劃。但是,要為公眾提供這些渠道必須要有數據倉庫的支持才能實現。因此,氣象信息數據倉庫的建設是保障公眾的生活質量,為公眾氣象服務提供多種渠道的需要。
天氣氣象情況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工業、農業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低估的分量。雖然有些地區對常見的氣象災害采取了防御措施,但對于縣級以下的大多人來說對這方面的意識并不是很強,所以相關部門要在提高人們對氣象情況了解的基礎上,加強對氣象工作的研究。要達到上述目的,需要繼續推進氣象科學數據共享工作,進一步完善氣象信息網絡系統及基礎信息支撐平臺和部門間合作機制,針對不同的部門和不同的主題,加工共享數據,建設地市級氣象信息數據倉庫,開發建設防災減災決策平臺和公眾氣象服務平臺,以達到氣象信息數據共享的目的,最大程度發揮信息資源使用效率。
建設地市級氣象數據倉庫是建設現代氣象服務系統平臺(決策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等)的需要,也是各部門數據共享、聯動合作的需要,但數據倉庫的建設和發展是個長期的工作,只能一步步的設計和載入數據。由于數據的繁多復雜,在建設數據倉庫的同時要結合使用一些成熟的算法和軟件進行氣象統計與分析,減少對數據重復的研究,以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譚曉光.數據倉庫技術在天氣預報決策中的應用探討[J].應用氣象學報,2006,17(3):325-330.
[2]吳林榮,羅慧,魯淵平,等.2010年陜西決策部門氣象服務需求調查分析[J].陜西氣象,2011,4.
[3]周小云,俞宙,劉艷群.“田園氣象站”短信的采編現狀、問題與優化[J].安徽農業科學,2011,24.
[4]吳煥萍.氣象服務信息系統中的若干信息技術的應用前景分析[C].//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10公共氣象服務政策體制機制和學科建設,2011.
[5]王昌雨,李利國,李騫,等.氣象信息綜合應用系統簡介[C].//“推進氣象科技創新,提高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江蘇省氣象學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