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廠中校”是指高校與企業聯合,以培養“校企雙主體”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利用企業實踐基地優勢,發揮基地組織的優越性。廠中校的最終教學理念是把教室和實訓室搬到生產車間,讓專業注入企業,讓企業引領專業,廠校結合,校企兼容,最終使企業獲得人才,使學校獲得聲譽。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凈化學生思想,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媒介。將“廠中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解決好,在當下十分重要。
關鍵詞:高職 廠中校 學生 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c)-0226-01
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下發的8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未來的高等職業院校要努力在人才培養上下工夫,顯然,深化專項培養、強化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未來高職院校必須要走的道路。“廠中校”模式在中國起步晚,但是也有了十幾年的歷史。探索建立“廠中校”實習實訓基地是未來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的關鍵所在。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在此種探索中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以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多年來他們創辦的實訓基地,成果顯著,已經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廠中校”試驗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是解決我國當前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是當下,中國人精神處于極度疲軟的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廠中校”涉及到一個企業的整體發展,涉及到企業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企業職工的思想政治作風過硬,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為企業既贏得效益,又贏得口碑。
1 當前“廠中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
高職“廠中校”模式是一種以培養職業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利用學校、社會兩方面的資源和環境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把高等教育和社會要求進行無縫對接,這樣既能為社會培養出亟須的人才,又能培養個人對社會的歷史責任感,但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往往突出了強調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技術,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學校對“廠中校”模式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夠,從領導到一線員工,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因此,以班級為單位的管理和教育模式被淡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往往沒有被開設或課時不夠。教授思想政治課的老師往往沒有受過什么專業的訓練,只是形式主義多,照本宣科,因此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屬于孤立地開設,所以和正常教學工作銜接有問題。這兩種情況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既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無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其他學科有效的輔助課程。此外,在“廠中校”模式下,教育環境從學校延伸擴展到社會,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快速期,但同時很多社會矛盾也在被逐步暴露,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影響。這也需要我們不斷地更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迎接新挑戰。
2 強化“廠中校”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分析
(1)創建特色企業文化,弘揚企業正氣新風。2011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決定。此重大決定宣布以來,全國上下都興起了學習文化的新高潮,更加明確了,只有不斷地用文化引領社會,才能實現小康社會并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濟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精神風貌、文化素養等要素的綜合反映。校園文化則是學校在長期辦學中凝練出的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等。“廠中校”文化建設必須結合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植根于這兩種文化的土壤,將個人追求與組織目標結合在一起。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激發人的精神力量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建特色企業文化,可以振奮職工精神,給企業職工以職業信仰,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是純化工人隊伍,提升企業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的重要源泉,尤其對“廠中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
(2)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傳統媒體一般包括電視、廣播、報紙三種。自互聯網傳入我國以來,網絡不知不覺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可以從互聯網上無限制的下載資料,獲取信息,并且可以通過網絡的平臺與外界交流。高職院校要想達到育人的目的,必須重視網絡陣地。利用網絡對學生授課,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并且能夠及時準確地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傳達給“廠中校”學生,將學生的思想引導到對事物的正確判斷上來。同時,廠中校還可通過網絡開設遠程教育培訓,并建立網上BBS交流討論,幫助學生學習理論、釋疑解惑,并圍繞學生關心的就業和工作等問題及時進行引導和服務。因此,在未來的廠中校發展中,網絡是最重要的媒體資源,甚至可以代替傳統媒體。
(3)創建師生實踐基地,為進一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質搭建平臺。基于“廠中校”特定的企業環境,必須既解決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促進教師實踐操作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是“廠中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為此,學校要指導和幫助教師樹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廠中校”模式教育教學規律相協調的理念,即與培養目標相協調、與教學特色相協調、與學生特點相協調、與企業制度相協調。同時,還要從創新學生社團隊伍,來增加學生的實踐鍛煉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的能力。通過以上諸多措施,師生實踐基地基本會被確立起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會得到進一步促進。
3 結語
在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大中,明確提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尤其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廠中校”模式符合十八大宗旨,符合我國長遠的經濟發展戰略,切實可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廠中校”模式中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培養企業文化,弘揚企業精神,拓寬企業發展道路的重要途徑,只有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得當,才能使得員工產生歸屬感和使命感,才能愛廠如家,盡心盡力工作,也只有員工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終促進企業實現長遠的發展。對企業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參考文獻
[1]駱昭平.“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高專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探討[J].柳州師專學報,2009(1).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賈少華.德國高職的校企合作及啟示[J].職教論壇,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