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80 m高煙囪的內井架移置模板施工工藝,重點介紹了內井架的安裝、操作平臺的搭設、提升系統的設置、內外模板的安裝和鋼筋的綁扎五個主要分項工程。
關鍵詞:煙囪 內井架 操作平臺 模板
中圖分類號:TU7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c)-0050-01
1 工程概況
本文煙囪是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筒高80 m,基礎和筒壁都為圓形,混凝土等級為C30,煙囪筒身外徑在0 m標高處為3.80 m,煙囪頂部外徑3.32 m,煙囪自上往下筒壁壁厚度分別為160 mm、180 mm、200 mm、220 mm、240 mm、260 mm、280 mm和300 mm,筒身的漸變率2‰,煙囪采用了耐酸熱陶土磚作為內襯材料。
2 施工工藝
煙囪施工方法采用的是“內井架移置模板法”,屬于煙囪施工規范中的移置模板工藝,即:將井架設置在筒身中,頂部設操作平臺,作為砌磚、鋼筋、模板、砼施工及垂直運輸的平臺,最頂上設置天滑桿支架,用卷揚機運輸施工中所需的各種材料,外模及內模各采用一套鋼模板進行逐節提升、安裝、拆卸,將筒身混凝土分節分層澆筑。
2.1 內井架安裝
按照煙囪高度內部需搭設高90 m高的垂直提升井架,井架采用鋼管腳手架搭設,井架的立桿間距在兩側位置為1.4 m,四角處為0.3 m,而水平橫桿的縱向距離為1.8 m,煙囪基礎底板按照3.3 m×3.3 m搭設腳手架,水平橫桿盡量挨著筒壁。在搭設腳手架時將橫桿的兩端插入到內襯中(不能伸入到鋼筋混凝土筒壁中),讓其支承在耐酸熱陶土磚上,另外,在煙囪筒身環形牛腿處將井架4根水平桿伸長錨固到牛腿上,錨固長度取50 mm,以增加井架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內井架高度隨著煙囪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井架開始的安裝標高為4 m,其底部直接支承在0 m以下的煙囪基礎鋼筋混凝土底板上,底板表面不平采用鋼板鋪墊。在安裝井架時務必將吊籠事先放置于井架中,以免井架搭設好后吊籠無法進入。
2.2 操作平臺施工
通過井架搭設兩層操作平臺,上層平臺用作安裝鋼模及澆筑混凝土,下層作為施工人員的主要工作平臺,如綁扎鋼筋、砌筑內襯材料等。操作平臺是通過在井架上滿鋪300 mm×50 mm的實木板形成,通過棕繩或8號鐵絲將木板與井架鋼管綁扎連接牢靠,綁扎完后需進行嚴格檢查,以免出現漏綁而使木板出現“瞎跳”的情況而危及施工人員的安全。木板與木板之間拼縫要嚴密,木板與內井架的鋼管之間較大連接縫隙需用鐵皮或者窄木條封堵。由于整個操作臺是要隨著井架的增高和上升的,所以至少需準備三套平臺木板進行周轉使用。在平臺在中心位置預留0.2 m×0.2 m小孔用于測定煙囪筒身中心線,而在平臺稍偏中心位置預留0.9 m×0.9 m的正方形孔洞作為吊籠將施工材料運至操作平臺的垂直通道。為了保證操作平臺上施工人員的安全,需準備一塊尺寸為1.2 m×1.2 m的木板,一旦吊籠上升到下層平臺后用其封住上述方孔,這樣也有助于手推車及作業人員的施工便捷。
井架處于煙囪內部,在外部不另設施工平臺,當用鋼絲繩緊固模板時施工人員需在外筒鋼爬梯處進行操作。施工人員絕大部分施工活動都在煙囪內部進行,并且有綁扎在筒壁的鋼筋作為欄桿,保證了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
2.3 提升系統施工
利用一臺5 t卷揚機,并通過Φ14鋼絲繩連接至吊籠,這整套系統就是煙囪內部施工材料垂直運輸工具。吊籠可做成圓形,采用3 mm厚的鋼板進行加工而成,吊籠尺寸為:高1.8 m,內徑0.7 m,外徑0.75 m。吊籠在材料運輸前務必要檢查其底板是否平整,鋼板之間連接是否密實,在往里面放置鋼管、鋼筋、扣件等材料時需輕拿輕放,以免底板變形或開裂而出現漏料。先用手推車或者人工搬運將鋼筋、混凝土等材料運至吊籠內,利用卷揚機提供動力,通過鋼絲繩將吊籠提升至操作平臺,待吊籠到達平臺后務必用木板將孔洞封住,然后卸下材料,由施工人員轉運到所需的施工作業點。為減小摩擦力提升用的鋼絲繩需與天滑輪配套使用,天滑輪安裝在內井架頂部的專門的固定架子上,通過4~8根斜桿保證固定架的穩定性,同時還設置轉向滑輪及角底滑輪。
2.4 模板工程
模板施工時先支設內模,內模采用一般的定型鋼模板,通過上下提升系統將弧形鋼管提升至與作業模板等高,利用測量工具進行定位標記,通過扣件將弧形鋼管與內井架連接牢靠,然后檢查其是否滿足相關設計及規范要求后,接著將內模板緊貼著弧形鋼管外側,通過端部安裝的調節模,將內模板固定在弧形鋼管外側上。外模與內模不同,采用的是3 mm厚1.6 m×1.2 m鍍鋅鐵皮,支模時外側高出混凝土澆筑面5 cm以防治砂石外落,鐵皮之間通過鉚釘連接而成,在連接處需設置圓環,鋼絲繩穿過圓環以緊箍模板。采用18~25個提升架配合提升器來提升整個外模板系統。一般這種施工工藝的模板中心與煙囪幾何中心的誤差不會超過5 mm,另外,外模板的下緣同已澆混凝土搭接約為50 mm,模板接觸混凝土的一面在每次拆移后,及時清除模板表面的漿灰,并涂刷脫模劑。
2.5 鋼筋綁扎
煙囪筒壁的環形鋼筋和豎向鋼筋連接方式采用綁扎連接,鋼筋與鋼筋的搭接長度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取42 d(鋼筋直徑),綁扎點取在搭接接頭的兩端部及中間位置。對于直徑大于12 mm的水平環筋,應材料運輸之前按照圖紙所需弧度加工成形,對于直徑小于12 mm的鋼筋,由于其彎曲剛度較小,可在綁扎時彎至所需弧度。綁扎鋼筋順序為:先綁扎豎向筋后綁扎環筋。每節筒壁的最上一環筋應事先做好定位,以已澆混凝土的模板邊緣作為基準,向上收分度(考慮保護層厚度),通過線錘吊準位置后再綁扎固定,然后以最上一環筋作為標準綁扎其下各環筋。
煙囪筒壁的豎向鋼筋以筒身中心位置為基準,利用測量鋼尺量取半徑后進行均勻布置。豎向筋的接頭應錯開布置,要求在每一水平截面內接頭個數不大于鋼筋總根數的25%,有焊接接頭的根數不應多于鋼筋總數的50%,隨著筒壁的升高當需要更換豎向筋的根數或直徑時,仍應當在筒壁圓周線上進行均勻布置。筒身環向鋼筋要布置在縱向鋼筋的外側,其間距的允許偏差為20 mm。豎向筋與環向筋交叉處采用用22號扎絲進行綁扎。
3 結語
內井架移置模板法在煙囪施工過程中具有如下優點:施工安全便捷;筒身砼在養護齡期過程受力較小,有利于整個筒身結構的安全;改變冬季滑模不能施工煙囪的限制。
參考文獻
[1]尚志榮.100 m煙囪有井架翻模施工[J].浙江建筑,2002(3):34-35.
[2]李誠勇.翻模技術在中小型煙囪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0(25):101-102.
[3]朱華云.煙囪筒身工程施工新工藝[J].應用技術,2007(2):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