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當制造業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只有創新才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這已經是世界的共識。我們推動了幾年的創新,以至于它已經成為大眾的口頭語,我們卻依然沒有真正走上創新的道路。怎樣才能完成從一個制造大國到創新大國的華麗轉身,從美國和歐盟的發展和研究中,也許能夠找到一些啟示。
西班牙巴塞羅那ESADE商學院和AISBL科學商業創新委員會出版了《歐盟的開放創新與公共政策》報告。報告提出應采取開放創新模式,發展教育和人力資源,建立開放創新資金鏈,調整知識產權政策等。
今天,工業創新過程越來越開放,20世紀龐大的垂直整合的研發實驗室系統正在轉變為更加垂直分散的創新網絡,這種網絡將眾多企業連接到生態系統之中。由于創新政策最終要靠私營部門的活動,所以政策遵循這一轉變是非常重要的。
歐盟以前的創新政策依靠大型企業來充當創新引擎。雖然大型企業與歐盟的創新仍然密切相關,但他們自稱,創新過程中涉及了更多的中小企業以及其他貢獻者。因此,創新政策也必須轉移到這些大型企業之外,并考慮人力資本、競爭政策、融資、知識產權和公共數據在促進開放創新環境中的作用。
許多新舊創新政策都源于一種邏輯、一種封閉的創新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可能適合以前的形式,但是卻不能再滿足21世紀歐盟創新的需求。相反,一種開放創新的思維模式是必需的。
對于如何建立開放創新的思維模式,《歐盟的開放創新與公共政策》報告共提出了如下5個方面的政策建議。
教育和人力資本開發
歐盟擁有巨大的人力資本資源可供利用。但歐盟仍可以做出以下兩點重要轉變,來提高人力資本效率,產出優秀的研究成果。
(1)增加研究資助中的精品項目。歐盟范圍內的研究項目過多,所有成員國都可以通過項目獲得資金,因此資源競爭不夠激烈。這種情況從政治角度看十分可喜,但是從經濟層面上看,所資助的項目從質量和規模上都難以產出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技術成果。建議將對科研經費的競爭盡可能提高到歐盟層面,獎勵精英,鼓勵新學者的創新思想。歐洲研究理事會的出現是一個進步,理事會應繼續擴大。
(2)增強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的流動性。歐盟的研究生培養在一些國家的某些領域是世界一流的,但并不是全部。雖然這種情況不會很快改變,但個別研究人員如果可以在歐盟以外的部門或世界領先中心得到支持,他們將獲得世界一流的培訓。反過來,歐盟培養研究生的學??梢酝ㄟ^邀請歐盟以外的優秀學者來擴大培養規模。改進歐洲大學排名機制將有助于增加透明度,讓學生在流動時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另外更靈活的移民政策也將增加歐洲的人才資源。
為開放創新融資:資金鏈
為開放創新融資需要更廣泛的籌資工具,這反映出在每個階段的不同的金融需求,新創意應從研發完全轉化為商業利用。
(1)引進資金鏈的概念。讓創意轉化為營利企業,需要與商業化進程各階段相適合的資金類型。僅僅將公共補貼集中在企業研發投入上,這與開放創新并不一致。建議歐盟的開放創新可以從鼓勵成員國向以研發為主的小公司提供稅收優惠開始。
(2)增加可用于風險投資的資金。創新基于新風險企業的建立和增加,風險投資資金的可用性對于促進創新是至關重要的。歐洲的風險市場比起美國相去甚遠,這種情況正在減緩歐洲經濟增長的態勢。
(3)支持成立子公司。以促進研究成果的商業化:偉大的技術創意不能商業化,這是因為它們正處于早期階段,而私人資助的風險太大。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制定政策,為風險企業的早期階段提供資金資助。
知識產權的平衡
政府刺激創新的一個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制定知識產權政策,獎勵創新舉措,這同時也能刺激創新傳播到全社會。在一個開放創新的世界里,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很重要,它有利于公司分享知識;但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同時也必須達成一個平衡,以確保思想能快速流動。
(1)降低知識產權的交易成本。當前的知識產權政策扎根于歐盟的每個成員國中,它鼓勵多方申請和多語言翻譯,這使得歐盟的專利保護成本相當高。建議轉變為一個單一的歐盟專利系統,通過統一的司法程序,降低專利保護成本。目前中小企業的專利成本相當繁重。
(2)促進知識產權中介機構的增長。知識產權市場日益加大,歐盟應鼓勵市場擴張。此外,歐盟還應該為知識產權市場的運作提供研究資助,從而使未來的政策可以基于更新更好的科學實證之上。
(3)重新平衡歐盟政策中高校的公共資助研究。過多高校致力于將從公共資助的研究中得到的特許收益最大化。政府鼓勵重視特許收益的做法,試圖從資助中得到盡可能多的價值。但是這種做法可能會限制知識的產業化,甚至會阻礙技術進步,降低行業競爭力。建議重視公共資助研究對社會經濟的整體影響,強調在全社會內廣泛推廣研究成果。
促進合作與競爭
競爭對于創新是至關重要的。競爭能增強企業承擔風險的意愿,在一個創新型社會中促進新思想、新工藝和新市場的出現。
(1)從支持國家頂尖企業轉向支持中小企業和新創企業。中小企業在社會中是推廣創新的強大力量。即使大型企業仍然處于排行榜的前列,中小企業在行業內的存在也會迫使大型企業加快創新、不斷進取。政策應支持中小型企業的創建、擴大以及向歐盟外出口。
(2)鼓勵大型企業和高校創建子公司。在許多創新的想法出現之時,它們都難以吸引大企業的興趣。還有一些創意出現在大學實驗室里,但需要風險資??本和企業管理的支持,它們才能進入市場。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向這些子公司進行知識產權轉移(如為大型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支持風險資本投資來幫助它們。
(3)重視創新網絡。創新的場所不再僅存在于大型企業之中,而是在一個創新網絡之中。這個網絡可以包括高校、實驗室、新創公司、跨國公司和政府。這些合作者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創新系統的整體表現。大型企業的成功越來越多的取決于他們的生態系統。
發展開放型政府
政府在創新體系中不是一個旁觀者,它擁有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分布在無數的往往難以進入的數據庫之中。政府也從社會上眾多供應商的手中購買創新,政府可通過采購活動促進創新。
(1)盡可能加快政府數據公開。如果有必要的信息,公民和企業往往可以找到合適的創新機會。從不同來源中提取信息并開發應用程序來分析和解釋公共數據的做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2)在政府采購中利用開放創新。建議購買新技術時,創建并雇傭開放創新的中介機構從世界任何地方以及政府一貫的供應商處來尋求解決方案。例如美國國土安全部已建立的一個政府機構——SECURE,它采用開放創新的方式來獲得國防安全相關的技術。
(3)促進為政府服務的技術的商業應用。公共決策者應鼓勵為軍事、航空、公路和鐵路基礎設施以及國家安全服務的技術的商業化。其中許多技術可以轉變為相關的商業應用,但沒有政府的鼓勵這種轉變是不會自動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