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受到了來自別國的威脅。報告認為,聯邦對基礎研究的支持、教育以及基礎設施是決定競爭力的三個關鍵要素。報告建議采取多方面措施,使美國繼續成為21世紀經濟的領導者。
20世紀美國經濟一度稱霸全球,成為世界最大、最有成效和最具競爭力的國家。然而,進入21世紀,美國的經濟領先地位受到威脅。其他國家的教育占了上風,美國的制造業輸給了外國的一些競爭對手。對于經濟領先地位至關重要的一些科技要素日益弱化,而其他許多國家在這些方面正在建立強大的基礎。簡言之,美國經濟的一些要素正在失去其競爭優勢。
創新是競爭力、收入和就業增長以及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因此,考慮如何提高美國的競爭力,就要回顧過去,并考察哪些因素幫助釋放了私營部門的巨大創新潛力。在這些因素當中,有3個因素最關鍵,那就是:聯邦對基礎研究的支持、教育以及基礎設施。
這三個主要因素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政府已經做出重大投資并應繼續大力支持的領域。由于種種原因,私營部門在這些領域投入不足,因此政府需要介入,以便投資能夠達到社會最優水平。這些要素的另一個共同點在于,這些投資的效益要數年才能完全顯現出來。例如,20世紀,二戰時期的研究成為晶體管的基礎。20世紀 60年代,美國的科學投資使美國成為空間競賽和信息技術產業的領導者。
聯邦政府對基礎研究的資助一直在增長,但增速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為了推進美國創新,需要采取審慎的、堅決的和有針對性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保持聯邦政府對基礎研究的資助水平;擴大對私營研發的稅收減免,以便使企業有適當的動力去推動創新;改進基礎研究從實驗室向商業產品轉化的方法。
教育對于促進創新和提高生活水平也很重要。20世紀教育的進步推動了美國經濟的騰飛,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不過,從很多方面來衡量,美國的教育體系已經出現了下滑。從一些指標看,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仍然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它培養出了大量未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是,數學和科學成績差、大學學費和花費高等因素制約了美國大學培養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畢業生的數量。
美國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應對上述挑戰,包括降低大學的費用,鼓勵各年級的課堂創新,擴大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教師的規模和質量,并鼓勵和促進學生和工人繼續接受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教育。
以往美國在基礎設施發展的許多關鍵方面都是領先的。然而今天,美國在21世紀的基礎設施的一些關鍵領域(如寬帶接入)趨于落后,并且在無線通信等方面由于需求旺盛也存在著能力的制約。要確保美國擁有21世紀競爭所需的基礎設施,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并制定適當的政策框架,以激勵私營部門利用政府的支持。
美國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組成部分是制造部門的繁榮發展。制造業可以創造高收入的就業崗位,提供大量出口產品,并刺激創新。盡管制造業仍然在美國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并提供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但它也面臨著重大挑戰。制造業占GDP的比重以及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已經有所下降,制成品貿易嚴重失衡。聯邦政府過去在制造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企業提供了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后聯邦政府應繼續不遺余力地確保美國制造業的繁榮。制造業當前和未來的健康發展與政府在研究、教育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密切相關。
提高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絕不限于改善研究、教育、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旨在確保私營部門擁有最佳創新環境的許多其他方面的政策,都有助于競爭力的提升。這些政策包括有利于區域集群形成的激勵措施,促進出口和進入外國市場,企業稅收的水平和結構以及(國內外)有效的知識產權制度等。在上述每個方面,聯邦政府都大有可為。
美國面臨著巨大挑戰,同時也有強大的基礎,足以應對這些挑戰。美國已經在采取措施,力爭重新占領創新和競爭地位。要取得成功,必須實施和堅持相關政策,使美國繼續成為21世紀經濟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