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間有著摧毀一切的力量,使美貌、青春、愛情、友情和生命等稍縱即逝。本文試圖分析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有關時間的描述和相關意象,展現時間的殘酷無情、永不停息和瞬息萬變,分析時間制約下詩人無奈、痛苦、彷徨和沮喪等情緒的反射。
關鍵詞:時間 莎士比亞 十四行詩
一、引 言
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卓越的劇作家和詩人,創造了著名的十四行詩。作品反映了社會和時代的精神,抒發了人生體驗,呈現了生命意識和詩學意識,是一組真善美的贊美詩,是一首愛情、友誼和生命的贊歌,是一部愛和情的奏鳴曲。時間這個主題貫穿整部詩集,它殘酷無情、川流不息、瞬息萬變。時間在不停地流逝,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將隨時間的長河永久地流傳下去。
二、似箭的光陰
與時間相關的詞在詩里出現極其頻繁,其中“time”79次,“day”46次,“hour”16次,“winter”10次,“summer”10次,“spring”6次,“autumn”2次,“foison”1次。此外還有“week”、“month”、“season”等表示時間概念的詞語。詩中還有表現時間意象的詞,比如第7首的“mid of the day”象征人到中年,第73首的“night”和“twilight”象征人的年邁等。有關時間的描述,猶如一幅畫卷徐徐拉開,展現了時間的殘酷無情、永不停息和瞬息萬變。
1.時間的殘酷無情
在十四行詩中,有很多詞都直接地體現了時間的殘酷無情,如第12首的“time?蒺s scythe”、第16首的“time?蒺s pencil”、第22首的“time?蒺s furrows”、第63首的“time?蒺s injurious hand”、64首的“time?蒺s fell hand”、第65首的“time?蒺s chest”、第115首的“time?蒺s tyranny”、126首的“time?蒺s fickle glass”等。這些詞詳細、具體而又生動地說明時間就像暴君一樣殘暴無情。
此外,“scythe”或“sickle”在第12、60、100、116、123、126首詩中反復出現,更體現了時間像無情的鐮刀一樣。詩集中多次出現的鐮刀,與其本身所代表的含義有關。在古希臘的神話中,鐮刀一直作為克洛諾斯的象征物。克洛諾斯手執著鐮刀提醒人們時間的殘酷無情。典型的鐮刀形象展示了時間的殘酷,不管是自然景象中美好的事物,還是生活中的美好景象,時間的鐮刀能夠完全割除,讓人毫無反擊之力。時間的強大使世間萬物在它面前顯得是如此渺小。
“當四十個冬天圍攻你的朱顏,/在你美的園地挖下深的戰壕,/你青春的華服,那么被人艷羨,/ 將成襤褸的敗絮,誰也不要瞧:(二)”這首詩中,莎士比亞用“美的園地”、“青春的華服”、“深的戰壕”、“襤褸的敗絮”這些詞生動地刻畫出時間對于人的美貌的摧殘,顯示青春年華被時間殘酷無情的剝奪。無論你曾經是多么美艷動人、青春逼人,最終還是敵不過時間的無情,滿臉的皺紋始終會出現在你殘燭般的臉上,生命在時間無情的驅趕下慢慢地流逝而無法自控。
“饕餮的時光,去磨鈍雄獅的爪,/命大地吞噬自己寵愛的幼嬰,/去猛虎的顎下把它利牙拔掉,/焚毀長壽的鳳凰,滅絕它的種,/使季節在你飛逝時或悲或喜;/而且,捷足的時光,盡肆意地摧殘/這大千世界和它易謝的芳菲;/只有這極惡大罪我禁止你犯:/哦,別把歲月刻在我愛的額上,/或用古老的鐵筆亂畫下皺紋。(十九)”這首詩更顯時間的殘酷無情,在時間鐮刀的摧殘下,雄獅的利爪也將被磨鈍,猛虎的利牙也將被拔掉,長壽的鳳凰也將被滅絕,年輕貌美的人們也將人老珠黃。如此形象的比喻,更加顯示了時間的猙獰。在詩中,莎士比亞反復地使用與時間相關的詞,來顯示時間能毀滅萬物的能力,在時間的流逝中,美好的事物也將變得滿目凋零,突顯了時間的殘酷無情。
2.時間的永不停息
十四行詩中,對于時間流逝的描述體現了詩人自身的時間經驗。在奔騰不息的時間長河中,過去慢慢消逝而不復存在,現在只是暫時存在卻即將消逝,未來虛無縹緲而尚未存在。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中,更顯示時間的持續性和永不停息。這也進一步體現了時間導致美貌的衰退、青春的流逝、生命的逝去都是不可抵抗,不能停止和不可逆轉。
“像波浪滔滔不息地滾向沙灘:/我們的光陰不息奔赴終點;/后浪和前浪不斷地循環替換,/前推后擁,一個個在奮勇爭先。(六十)”這是一首表述時間奔騰不息、源遠流長的典型詩歌。讀者可以形象地看到時間就好似滔滔流水一般沖向沙灘,不停地沖刷生命,讓生命在洶涌的波濤中走向終點。前浪和后浪的不斷交替,展現了時間流逝所帶來的生命輪回。
“你還是一樣美。三個嚴冬搖掉,/三個蒼翠的夏天的樹葉和光艷,/三個陽春三度化作秋天的枯黃。/時序使我三度看見四月的芳菲/三度被六月的炎炎烈火燒光。/你,還是和初見時一樣明媚;/唉,可是美,像時針,它躡著腳步,/移過鐘面,你看不見它的蹤影。(一百零四)”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出現,體現了時間的流逝是永不停息的。嚴冬和翠夏,陽春和枯秋,芳菲的四月和炎炎的六月,這些自然景象的不斷更換交替讓時間無聲無息地掠過歲月的鐘面,一去不復返,讓人無法回首尋覓。
“看,當普照萬物的太陽從東方,/抬起了火紅的頭,下界的眼睛,/都對他初升的景象表示敬仰,/用目光來恭候他神圣的駕臨;/然后他既登上了蒼穹的極峰,/像精力飽滿的壯年,雄姿英發,/萬民的眼睛依舊膜拜他的崢嶸,/緊緊追隨著他那疾馳的金駕。/但當他,像耄年拖著塵倦的車輪,/從絕頂顫巍巍地離開了白天,/眾目便一齊從他下沉的足印,/移開它們那原來恭順的視線。(七)”莎士比亞通過太陽的變化來展現人類在時間中的變化,借此來體現時間的流逝。詩中的對比描繪,讓人們更加能夠體會到時間的流逝是永不止步的。從旭日東升到太陽高高懸掛,最后到落日西下,這些變化鮮活地展現了時間的流動,也使讀者感受到生命如同流水的時間一樣。
3.時間的瞬息萬變
在川流不息的時間長河中,過去消逝得無影無蹤,現在不斷地成為過去而稍縱即逝,而在這一系列的變化之中,轉瞬即逝的時間卻又是瞬息萬變的。在人們回憶、體驗和期待中,瞬息萬變的時間帶給人們更多的情感,不斷交織的情感也創造了瞬息萬變的生命體驗。
“生辰,一度涌現于光明的金海,/爬行到壯年,然后,既登上極頂,/兇冥的日蝕便遮沒它的光彩,/時光又撕毀了它從前的贈品。/時光戳破了青春頰上的光艷,/在美的前額挖下深陷的戰壕,/自然的至珍都被它肆意狂喊,/一切挺立的都難逃它的鐮刀:(六十)”時間的瞬息萬變帶來了生命的不斷變化,隨著時間的變化,如同光明、璀璨的生命也會在日蝕中逐漸被遮沒,曾經的絢麗光彩也在變化中不復存在。美貌和青春在時間的變化中,也逐漸失色,失去原有燦爛的光輝。
“當我眼見前代的富麗和豪華;/被時光的手毫不留情地磨滅;/當巍峨的塔我眼見淪為碎瓦,/連不朽的銅也不免一場浩劫;/當我眼見那欲壑難填的大海/一步一步把岸上的疆土侵蝕,/汪洋的水又漸漸被陸地覆蓋,/失既變成了得,得又變成了失;/當我看見這一切擾攘和廢興,/或者連廢興一旦也化為烏有;(六十四)”富麗、豪華的生活會消失,巍峨的高塔也會淪為碎瓦,不朽的銅也免不了被腐蝕,欲壑難填的大海會逐漸侵蝕岸上的疆土,汪洋的大海又會漸漸被陸地覆蓋,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永不停息。在時間的瞬息萬變下,自然景觀的變化也會帶來情感的變化,讓人產生了“失既是得,得又是失”的感嘆。
“并非從星辰我采集我的推斷;/可是我以為我也精通占星學,/但并非為了推算氣運的通蹇,/以及饑荒、瘟疫或四時的風色;/我也不能為短促的時辰算命,/指出每個時辰的雷電和風雨,/或為國王占卜流年是否亨順,/依據我常從上蒼探得的天機。(一十四)”由于時間的瞬息萬變,即使是精通占星學的“我”能夠推算氣運的通蹇,卻也無法為短促的時辰算命,無法算出每個時辰的雷電和風雨的變化,無法占卜流年的變化。時間的變化是無法被掌控的,也是無法被預計和預知的。
三、結 語
時間是貫穿這部巨作的重要線索,也是至關重要的主題。時間不僅僅客觀存在于詩歌中的自然景象,也時刻體現在詩歌主觀意識之中。無論是詩歌中歌頌的真善美,還是詩歌中展現出美好的愛情、友情和生命,都受到了時間無情的、殘酷的、無法逃脫的、永不停息的制約。三分之一的詩歌都展現了莎士比亞的時間體驗和人生體驗。還有一些間接而又隱含時間的詩句也不時地出現在整部詩集之中,體現了詩人對于時間流逝的不安情緒等。解讀時間在十四行詩中的刻畫能進一步體現莎士比亞的生命意識和詩學觀念。
參考文獻:
[1] 梁宗岱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 羅良功. A Survey of English Poetry [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3] 吳笛.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時間主題[J].外國文學評論,2002.
[4] 羅益民.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三個主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
作 者:林 雅,碩士,中國計量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應用語言學和英語教學。
編 輯:錢 叢 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