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各個高校的圖書館主要屬于公益性質,服務對象主要是在校師生
一般而言,圖書館的功能定義為從事信息的供給活動的機構組織。從這樣的意義分析,圖書館是對整個社會教育起到了基本的保證作用。圖書館是滿足整個社會的共同性的需求機構。高等學校的圖書館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在校的廣大師生,是一種追求服務的公益性行為。同時,其公益性以及社會教育性不能完全與現在的文化產業化獨立開來,因此高校圖書館的產業化是在保證其公益性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二、高等學校圖書館部分產業化的可行性理論分析
1.目前,隨著高等學校的迅速發展,作為高校的重要標記的圖書館在規模以及質量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目前由于出版商利用其業內的壟斷地位,不斷提高相應的收費標準,高等學校的圖書館的發展面臨這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高校的圖書館能夠實現產業化,轉換為市場經濟中的產業實體,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所面臨的經濟壓力,對保證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目前在我國,絕大部分圖書館都是按照公益性的性質進行運作的,這樣對于圖書館本身具有的產業屬性以及經濟方面的職能就有所忽視。目前國內的圖書館管理制度相對僵化,對外缺乏面對嚴峻挑戰的能力,對內則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整體的發展情況欠佳。只要能夠引入相應的產業機制,并能夠進行服務管理的更新、服務形式的轉變以及服務觀念的創新,越來越多地主動適應市場的需求,圖書館進行信息服務的效率以及社會效益就會大大提升。
3.圖書館為公眾提供了大量的知識成果,這些知識成果在社會得到實現應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但是圖書館沒有得到相應的價值實現與補償。圖書館在很多場合其成果都被隱形化了。公眾應用圖書館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以及成果,但是卻并沒有支付相應的代價。基于這樣的情況,圖書館就缺乏了自身的造血功能,缺乏了在市場經濟中應該具有的有效生存機制。因此圖書館實現產業化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圖書館仍然采用的是國家投資的方法,圖書館被定義為社會公益事業。因此圖書館的首要任務是以信息的提供以服務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全面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以及知識水平。圖書館全面實現產業化的方案是不可取的。新型的信息資源要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同時也要能夠與信息產業化以及文化的產業化協調,與高校服務社會地方經濟發展的社會功能協調,高等學校的圖書館的產業化可以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以及不同的收益結果實現部分產業化。
三、高等學校圖書館產業化可行性方案
1.高等學校圖書館所涉及的本館產業情況。高校圖書館的本館產業包含了具備商品性特征的文獻信息的生產以及技術方面的相關咨詢服務等方面。非商品性質的無償服務,如資料的手機、處理等流通形態的信息產品的服務也屬于其產業范疇。現代信息產品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先進的設備以及先進技術的有力支撐。信息服務發展尤其是電子資源的共享的硬件基礎是網絡。網絡共享使得所有的人進行電子資源的共享成為了現實。目前網絡資源內容豐富,圖書館包含了大量的電子網絡資源。
2.高等學校圖書館的相關產業。除了本館的產業,高校的圖書館通過可以提供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這其中包含了電子出版物的提供、文獻的印刷等相關業務。同時在設計、服裝等行業以圖書館作為依托的咨詢服務也是屬于圖書館相關產業的范疇。
3.公共圖書館可以作為終身教育的中心以及文化娛樂中心。現代化的圖書館在為讀者挺高舒適的閱讀環境的同時,還要致力于為社會提供各種類型文化活動提供場所。文化活動的相關設施是圖書館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的圖書館應該建設成為具有先進設備與優良設施的現代化文化活動場所。
四、高等學校圖書館進行產業化具備的優勢
1.高校作為高級知識人才的聚集地,在圖書館產業化方面具備一定的人才優勢。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求具備豐富的圖書情報學方面的知識以適應對信息的處理加工。目前大部分的圖書管理員從事的主要是進行原始文獻的收集整理以及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所涉及到的知識面較廣,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員工的知識結構普遍比較單一,主要注重圖書情報學的研究,忽視了信息市場上用戶對于專業領域方面知識的學習。如果對于專業知識領域缺乏必要的了解,對于專業資料中的信息的判斷以及運用能力就很難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缺乏與專業信息機構專業人事競爭的能力。
2.高校作為學術研究機構,高校圖書館具備的優勢。各種類型的圖書館都在不斷踐行其法定的社會職能。對于各種文獻的采集、加工、典藏以及對其中信息的充分應用是圖書館為自身特定的領域的服務對象提供的高效的公益性服務。這是幾乎所有圖書館的社會功能。高等學校作為培養現代化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教學場所,圖書館的現代化設計設備得到了及時的更新,適應了目前網絡化、科技化以及現代化的總體發展方向。高等學校的圖書館建設了包含高性能計算、磁盤刻錄機、數碼攝錄等為基礎的現代化網絡系統。現代化的管理設備為圖書館實現信息的產業化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3.高校具備的環境優勢以及良好的知識氛圍對于知識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高校具備較為活躍的知識創新環境,因此知識能夠不斷得到更新,也逐步促進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的產生。高校具備一定的地理優勢,能夠充分輻射社會周邊地區,對于圖書館的產業化具有較好的推動作用。
五、結語
目前圖書館主要是進行文獻傳輸、知識信息的提供等公益性活動的機構,圖書館因此不能夠完全成為具有贏利能力的市場主體。但是圖書館需要進一步發展以及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協調就必須進行產業化的改革。圖書館的社會功能以及市場經濟規律之間存在的差異使得二者之間具備了矛盾以及沖突。在高校圖書館的產業化改革中,一定要能夠踐行圖書館本來的社會服務功能以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功能,同時根據市場的規律以及本身的特點進行圖書館的產業化改革,為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生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平玉娜.淺析圖書館產業化的幾個誤區\\[J\\].晉圖學刊,1999,(2).
\\[2\\]顏華.圖書館辦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J\\].理論探討,1997,(5).
\\[3\\]烏家培.中國信息產業的現狀展望與對策建議\\[J\\].中國軟科學,19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