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區別與聯系
校園文化建設是通過整個學校的物化環境、氛圍、師資水平、教學秩序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教育環境。校園文化追求的是理性、品味,具有高雅、含蓄、內斂等特點,目標是培育人、塑造人,倡導的是民主、平等、自由和個性的校園文化氛圍和環境;而企業文化則是實踐性文化,與生產、管理、經營的實踐相結合,目標是促進企業員工在實踐生產中不斷創新,不斷進取,創造最高的生產效益,在企業文化中強調的是規范和紀律,強調的是一種責任。
二、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前不久,對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邢臺職業技術學院以及我院等十所高職院校五年來的2687余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其中:35.2%的畢業生在工作之后變更過2次以上單位;68.5%的畢業生對第一份工作不滿意;54.9%的畢業生對第一份工作持續的時間不足一年;由此可見,在調查的畢業生中有相當部分因不能適應企業的環境而最終離開企業或被企業淘汰,不適應企業的要求的原因分析是不僅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上的不適應,更多的是對企業文化的不適應,導致畢業生在就業心理、生活習慣以及工作經驗不足等造成的。因此,就必須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在知識技能上與企業“零距離”對接,而且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上將優秀的企業文化引入到校園中,使學生在校園環境中接受優秀企業文化的影響,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與企業文化也要“零距離”對接,讓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能力得到提高,不僅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而且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導引和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讓學生了解和習慣并自覺遵守相關職業的素質要求,建立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共融的文化氛圍。減少對企業文化的陌生感,增強對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從而理解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認知專業知識、技能如何在企業文化的背景下發揮作用,要讓學生在校期間充分體驗到企業間競爭壓力與職業責任,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內在動機,從而使學生畢業后自然地融入到企業環境中,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較快完成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1.構建具有企業行為導向的開放式校園文化體系
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機融入企業文化,要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念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內化,要在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宣揚優秀的企業文化,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就能按企業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例如我院材料過程系在學生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按照企業的組織架構組建班集體,以企業的組織模式競選班干部職位,以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班級管理,按照企業的制度制定班級公約,以項目招標的方式組織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體會到企業的實際存在,在學習生活中感受企業文化,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了良好的紀律和行為習慣。同時材料過程系還在校園環境中大力宣傳和引進優秀企業文化的元素,展示企業文化。與此同時,其他一些系部結合學生的專業構建了多樣性的社會實踐團隊,在組織學生社團活動時,充分發揮其學生社團功能,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從活動中體驗企業文化的實質,體會企業員工的精神狀態和意志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要經常性舉辦一些職業技能大賽、科技作品設計以及技能大比武活動,組織學生開展青年志愿者便民服務活動,成了維修服務小組,軟件開發室等,這些活動既鍛煉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水平,培養了他們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體察社會對自身的具體要求,為今后的專業學習和就業、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2.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的“職業”特性,要通過產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工學交替等方式,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與生產管理實踐活動,讓學生到企業一線去真實了解職業環境、職業道德、職業文化,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價值觀念和職業特性,切身了解和體會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因此,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要突出實踐性,一方面在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實踐性教學,讓學生在接受專業技能的同時,感受和模擬實際生產的環境,讓學生在校期間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深化對職業崗位的認同。
3.吸納企業優秀人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團隊尤為重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教師這一導向作用,安排專業教師分期、分批到合作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鍛煉,安排文化基礎課教師到優秀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將教師定期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進行崗位實踐活動制度化,讓教師在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讓教師們切身感受企業文化,或聘請一些在企業生產和服務一線的優秀人員充實教師隊伍,形成“雙師型”教師團隊,這些教師無論在專業教學還是在基礎課程教學,把優秀企業的一些管理經驗、生產流程、規章制度等引入到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直接接受企業文化,在校期間就可以建立一種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職業品質。
總之,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在不同環節承載著不同的內容,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要找準自身定位,發揮其職業特性,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高度,真正與企業實現“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這一目標,培養“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畢業后盡快轉換角色,適應企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曲東華,張建.從企業文化到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機械職教研究,2005,(5).
\\[2\\]張燕紅.以校企文化的融合促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當代教育論壇,2007,(11).
\\[3\\]高慶.高職學校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思考.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4\\]劉明新,蔡敏燕.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構建.職教論壇,2009,(2).
\\[5\\]段洪斌.“校企合作模式”視域中的高職校園文化探究.職校論壇,2010,(35).
\\[6\\]張文春,桑雷.基于多元融合的高職校園文化構建.職教論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