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工學結合模式是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工學結合是將工作和學習結合起來,以校企合作為形式,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為導向,把課堂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原則與定位決定了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辦出職業教育特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英語課作為一門高職高專基礎課程,面對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的出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各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的存在,阻礙了英語教師的教學和成長,也困擾著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必須努力研究和解決,以提高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英語教師所面臨的問題
1.教學觀念上很難接受工學結合模式
首先,高職院校中提倡的工學結合模式倡導的是“教、學、做”合一的教學觀,主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或技能老師為主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職業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這和傳統教學觀念中強調學生被動接受、機械學習的教學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打亂了英語教師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模式,給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壓力;其次,廣大英語教師所熟悉的傳統教學觀念中的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學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三中心原則也被高職院?!耙跃蜆I為導向”所提倡的“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本”“以能力為本”所取代,兩者在教育目標、教學理論、教育要求、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反差,給廣大的英語教師帶來了強烈的思想矛盾,許多英語教師感到壓力很大、內心困惑、無所適從。
2.教師教學安排很難適應工學結合觀念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絕大部分畢業于文科院?;蚴菐煼额愒盒?,沒有下現場鍛煉及現場工作的經驗。另外,由于教師理論教學安排緊張,一般高職院的教師年教學工作量達到400人左右,教師根本沒有精力走向企業,進行社會實踐,這嚴重影響了英語“雙師型”教師和“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團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相比其他專業來說遠不能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從行業企業一線聘請的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的專業人員數量更少。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結合等概念模糊,在課程開發、課程研究、科研等方面的能力不足,不能滿足工學結合在能力方面的要求。
3.專業英語上難以勝任專業課程的要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行業越來越需要既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又具備專業英語交流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適應時代要求,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勢必向專業英語教學方向側重。專業英語教學有利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動力和后勁。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要??墒牵瑥V大高職英語教師雖然具有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然而,他們在各類專業英語教學中缺乏對于專業知識的了解,不能夠將專業知識與英語進行有機的結合,達不到專業英語教學的要求,從而限制和影響了學生專業英語水平與能力的提高,影響了學生水平的發揮。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策略
1.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
“校企合作”及“工學結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英語教師自身必須從自主發展的角度樹立正確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觀。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各大職業院校要加強對英語教師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培訓工作,使他們進一步了解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作為一名職業院校的外語教師(尤其是新教師),不僅是教會學生理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生產、建設、管理及服務等一線的實踐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使其與時俱進、轉變觀念,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積極主動的實現自主發展。
2.組織各種教學及教研活動
首先,積極開展說課、模擬教學及教學觀摩等相關教育教學活動,不斷加強英語教師(尤其是新教師)語言技能和課堂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其次,還要組織開展各種教學研討活動,包括座談會、專題研討會及各種學術性會議/講座等。通過與教學相關的某一系列主題的探析,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激發外語教師的學術熱情,提高其科研積極性。
3.參與行業英語課程開發
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必然要求我們對原有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進行變革,課程教學目標、內容、教學手段和評價手段必須做重新調整。在課程建設中,個性化的校本英語教材建設是實現我們高職英語教師有效策略。教材的開發要注重知識能力并重,體現專業和職業相關性的公共英語教材,這其中包括基礎語言教材、行業與職場英語教材的整合與開發,也包括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職業發展需求專業英語教材整合與開發。在教材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進市場和行業調研,進行對目標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定位,學生將來的就業崗位,學生所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做詳細的研究。在內容的遴選上,教材編排上,我們必須首先了解相關專業基本知識和理論,向專業教師請教,征求行業專家指導和建議。這樣的一個過程,本身就是學習過程,走進專業的過程,它能加快我們由基礎英語教師向專業英語教師的轉型,促進我們教師的成長。
4.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建議并制訂的技術基礎標準包括計算機/技術的基本操作和概念、將技術應用于個人生活和專業工作,以及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三個方面的內容,這是面向所有教師的,但作為外語教師,戴曼純認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五項素質,其中一項就是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使用多媒體等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加強外語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是當今知識經濟、信息網絡化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5.引導教師實施自主培訓
自主培訓沒有固定的形式,各大院校應積極拓寬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渠道,采用學歷與非學歷、短期培訓與長期進修、以及國內與國外培養相結合等方式,鼓勵中青年教師利用節假日(尤其是寒暑假)進行學歷提升。同時,外語教師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培訓或進修的方式,提高專業技能以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高職院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下轉第69頁)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思考◆劉浩然 史立平(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再只是單一的傳道者,也不再只是課堂教學的中心,這種角色的轉變不僅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教師應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學研究能力。本文分別從教師、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對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的提高進行了簡要的思考:教師對其角色的轉化意識應有深刻的認識;學校應積極配合課程改革的需求為教師提供提升的機會與空間;社會同時應為學校和教師提供更多的平臺以幫助教師的自我提高。
課程改革 教學研究能力 教師潛能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單一的教書匠變成了如今多元的組織者、研究者、引導者,等等。如此豐富的身份轉化,對從事一線教育的教師而言無疑是一次很大的挑戰。如何在教學工作中有效地發揮出教師的潛能,使教學活動能夠不斷充實完善,是我們所應考慮的問題,以下我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以下如何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
一、以師身為源頭
縱觀中學教育的整個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承擔的角色是舉足輕重的。如何將教師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揣摩的。
1.身為教師應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任何教師應清楚自己的宏觀與微觀任務。宏觀而言,身為一名教師應清楚地遵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基本準則。微觀而言,每一位教師所教的科目不同,對于自己的科目,根據具體的課程標準,應具體而論。此處就以高中生物為例簡要討論以下高中生物教師可從哪些角度為自己的角色定位。
(1)高中生物是科學課程領域的一個分支。因此身為生物教師應對科學課程的教學理念有清楚的認識。唯有此,才能在學生了解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據此,生物教師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和視野來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不僅對本學科相關內容要有高深的研究,更要在教學過程有高屋建瓴的組織與引導。
(2)高中生物所涉及的內容除了對進一步深造的學生有所幫助外,更多的內容涉及到了我們生活中很多方面。因此生物教師不僅僅是在傳授看似只為了考試的知識,而是在從生物的角度與學生進行生活、生存相關的深層次交流。如若生物教師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相信對其自身研究動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
2.身為教師應為自己設置一個長期目標和多個短期目標
相信每一位從事一線教育的教師在踏入事業的第一天起都有為自己設置目標,但隨著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教師的目標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些教師卻始終如故。在此我們不討論目標為何會發生變化,只討論一下教師應如何較為理性的規劃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目標。
無疑,發自內心從事一線教育事業的教師均想成為優秀的教師,但如何成為優秀教師這個問題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是只有熱情就可以成就自己的。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從理性的角度出發為自己設置一個長遠的目標,以便鞭策自己的教育生涯;同時也需要在每個學年、每個學期、每個月、甚至每周、每天都應為自己設置可行的短期目標與計劃。
3.身為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一切
這一點是想從變化的觀點為教師尋找到一種進步階梯。如今教師職業中變化的因素非常多。一方面,隨著時代的快速的發展,教學中的客體——知識更新的速度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因此固步自封的對待所教授的知識內容的觀點顯然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中的另一主體——學生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其身心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社會的發展對不同學生個體的影響。這樣既不斷關注、研究客體又不斷深入了解主體,以作為教師夯實的研究基礎,相信教師會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更加游刃有余的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以學校為樞紐
從師身之源有所改善,遠不能有效鞏固、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因此還需要一個能夠有效的大環境——引流之樞紐。在此,學校作為其中一個主要的樞紐則可使千千萬萬的教師在合理的管理和領導下,一步步邁上更高的臺階。
學校是教師工作和體驗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師自身不僅要不斷地成長,學校亦是,只有兩者互相督促、共同進步,方可建立和諧進步的教育體系。
因此,首先身為學校主管者,應在教育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校與師的態度。教師與學校之間是共進退的,只有同時擁有了不斷進步的教師和有助于教師發展校園文化,學校教育才可能生機勃勃,否則,任何一方的短缺都將會導致學校教育的止步。
其次,學校主管者應平衡校內與校外之間的聯系。我們的學校教育不應是完全脫離社會的書本教育。正如上文所述,如今科技發展已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因此教師不僅可將其引入課堂與所學內容相互聯系起來,學校亦可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實際參觀和參與等行動,對知識與生活有較為直觀和深刻的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開闊了學生自身的眼界,也為教師的成長創造了更多的空間與資源。
三、以社會為資源
以上分別從教師和學校兩點討論了對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提高的幫助,除此之外,還有社會這個大資源庫可以不斷提升教師的能力。
首先,各省市的師范院??蔀榻處煹陌l展提供了深刻的理論研究,因此教師在學校的安排下可以定期的獲得專業的深造。
其次,社會上各種有關教育的培訓和會議,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了解同行所從事的教育研究平臺。在此教師可以互相交流、溝通學習、鼓勵督促,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進步,從而使得教師隊伍更加專業深刻。
綜上,筆者僅從教師、學校、社會三個方面討論了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而要全面提高教師在教學上的研究能力絕非僅此三者。但此三者在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方面猶如中流砥柱,只有教師自身有意識地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研究能力;學校積極地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社會充分地為教師提供各種深造和交流的平臺,相信在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上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濱鶴.對中小學教育科研協作體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
\\[2\\]古麗萍,李森.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基礎教育,2009,6(11).
\\[3\\]胡艷.中小學教師行動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信息,2008,(19).
本文系2010年遼寧省教育廳科研項目“3+1”培養模式下高師理科教育實習模式構建與實施的探索(項目批準號:W20104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