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辦高職院校的基本情況及英語教師基本情況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數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來自教育部網站的最新消息,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國普通高校(不含獨立學院)共計2138所,其中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校403所。同時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根據某校的基本情況調查:民辦高職院校英語專職教師年齡主要是35歲以下,主要是畢業后直接任教,具有本科學歷的專職教師占近90%,專職老師。“雙師型”教師占17%。
二、民辦高職院校開設英語課程情況及問題
民辦高職院校開設英語課程主要分為三類:公共英語(高職類)、商務英語之類的英語專業課程及基礎英語(自考類)或英語專業(自考類)。
1.教師層次不合理
民辦教師呈兩極化趨勢,一邊是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另一邊是退休后想繼續發揮余熱的老教師。年輕教師雖然有扎實的語言理論知識,但缺乏對課堂的總體認識和和自我角色的認知。而老教師由于在身體上等一系列的問題,只能做到對現有的語言知識進行講解,沒法做到與時俱進。筆者曾經看過一個六七十歲的老教師顫顫巍巍地站在講臺上上《基礎英語》,學生怎么能夠接受?
2.教師性別比例嚴重不協調
民辦高職院校英語教師以女性偏多,有的院校男女教師比例在1:15左右。在教授語言上女性有著先天的優勢,但由于結婚生子后家庭瑣事增多,女性比男性要付出多幾倍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平衡事業與家庭。而民辦學校工資偏低使得男性英語教師偏少。
3.教師發展受限,人才流失嚴重
相對于公辦院校的教師,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師接受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機會較少,由于年輕教師基本上是由一個學校跳到另一個學校,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高職教育本身就需要與本科教育區別開來,高職教育培養是以實用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而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開設公共英語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基礎語言技能及在職業崗位中從事簡單涉外商務活動的英語交際能力,同時為行業英語的學習打好基礎.但教師本身沒有在實際崗位中實習或工作,又如何讓自己的課程有說服力呢?另外社會上對民辦教育存在偏見、對高等職業教育認識不足,高學歷英語教師引進困難,且英語教師基礎上一有機會,就會跳到公辦學校或較好的外貿公司,人才流失嚴重。
4.教師負擔過重,心理壓力大
民辦高校教師在心理和身體上承受著雙重壓力。教學負擔過重,平均周課時在十四節以上。由于專業英語教師的缺乏,教師一般要承擔一門以上的教學任務。備課、上課等需要花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事實上近些年高校不斷擴招,生源質量下降。高職分數線低,招進來的學生英語聽不懂,提不起興趣學,到考試又著急。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考試通過率低以及學生態度差更使得英語教師備感壓力。中國高校擴招,但參加高考人數下降,各個學校展開生源大戰。民辦高校更是承受招生的壓力。教師有時也需要參與招生工作。另外,民辦高校的教師工資水平低,英語教師相對比較容易找到兼職工作。生存狀況不佳使得英語教師往往都會找一兩份兼職工作。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因此民辦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情緒,從而導致教學工作變得機械化、敷衍;科研上減產甚至無產。
5.公共英語組教師教學目標尷尬
歷來公共英語組承擔了一所高校所有專業的基礎英語教學。受眾面廣,但不受學生待見。學生最頭痛的科目之一就是英語,加上有的高職要求學生畢業時通過B級考試。公共英語組教師不得不為了通過率而努力。
三、思考與建議
1.加強高職英語教師師資隊伍管理建設
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師資培養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教師繼續培訓是教育系統經常不斷變革和革新的先決條件”。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時期,高職英語教育被賦予了新任務、新內涵和新要求。英語教師應當做到“與時俱進”,各級政府應該財政支持和政策傾斜、扶持,吸引更高學歷的英語教師;同時對現有的英語教師隊伍通過培訓、進修等多種方式提高新青年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合理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專業領頭人隊伍。目前在有的民辦高職院校中已開展了教師互動團隊建設,如在筆者所就職的學校,精品課程團隊有商務英語類的課程獲得省部級精品課程。但目前民辦高職院校英語類精品課程多是專業英語類的,少有公共英語類精品課程。這是今后民辦高職英語教師努力的方向。
2.加強英語“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為主線。以福建省為例,在省各部委聯合頒布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實施計劃》中提到2008~2010年職業院校優先為旅游業、商貿業、物流業等10個專業領域培養技能型緊缺人才。這當中有好幾個與英語相關度較高的專業。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僅有扎實的語言基礎,更應當鼓勵專職英語教師下企業鍛煉,了解企業實際的操作流程,有利于教學的實用性和真實性。
3.提高民辦教師待遇,鼓勵英語教師學做教學科研
2012年6月18日教育部頒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情的實施意見”。文件中肯定了民辦教育的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參與教育事業發展。民辦高校的硬、軟件建設都是依靠自身籌集,加上近年來招生困難這無形中給民辦高校不小的壓力。因此,民辦教師待遇一直無法提高。人才無法“請進來”、“留得住”。為了民辦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各級政府應該在財政上適當的予以補貼,政策予以傾斜。提高民辦教師待遇,讓教師能安心教書,安心做教學科研。民辦英語教師缺乏教學科研,更多是安于現狀的當一名“教書匠”,這樣不利于整個教學水平的提升,也沒法達到高等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因此需要有專業的帶頭人引導、建設大學英語教學科研團隊。教師間應該改變以往上完課拍拍屁股走人,有要求參加活動見下面的情況。多增加互動,進行任務分配、合作研究。
4.明確高職公共英語組教師教學目標
目前高職公共英語組教師大多還是為了B級或四六級等英語水平測試為目標。違背了公共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根據各高職專業學生的不同特點,完成不同的教學要求,多實踐,少做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每個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完成的。
參考文獻:
\\[1\\]賴錚.國際視野下的英語教育\\[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107.
\\[2\\]陳篤彬.臺港澳高師教育比較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116.
\\[3\\]海峽西岸經濟區建高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實施計劃\\[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