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是我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增長,國際地位的日益凸顯,世界的焦點從最早的中國功夫到近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到今日的中國文化,漢語熱已蔚然成風。
隨著對外漢語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對外漢語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對外漢語教育的研究領域,漢語語音的教學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目前我們的第二外語教育以英文為主,所以對外漢語的語音教學研究主要還是以中文和英文為對比語言背景的研究,而對于母語非英語,但能熟練使用英語的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南亞留學生的語音研究還不夠全面。
筆者所在高校自2004年開始招收本科教育留學生,現已招收了500余名來自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留學生。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所在教研室對每屆留學生的原始語音資料做了收集與整理。通過對比分析每一屆留學生不同年級時的語音情況和不同屆的留學生相同年級時的語音情況,比較學習中文發音的共性和個體差異,結合留學生漢語語音學習的學習策略和教學策略,探討出南亞留學生漢語語音教學的具體、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總結出南亞留學生漢語語音教學的有效模式,以啟示和幫助南亞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同時,因為各國留學生的漢字偏誤同大于異,這種基于第一手資料的綜合考察對于其它國別留學生群體的漢字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筆者在留學生的漢語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如下:
一、聲母問題
翹舌聲母zh、ch、sh、r相對于歐美學生大多數是舌頭卷曲的程度總是不夠,南亞學生的問題更明顯地表現為舌頭卷曲的程度總是過了。
二、韻母問題
南亞學生的韻母發音辨識度不高
三、音調問題
三聲的問題
四、練習與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練習存在的問題
單字或者詞語拼讀音韻調的問題都不明顯,但是讀一個連貫的句子、成段閱讀時就明顯能發現存在的問題。比如:韻母ue和un混淆,分不清楚。
(二)實踐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漢語語音研究方法雖然日趨科學,但還存在一些不足,如:(1)研究實力不均。目前,留學生漢語語音偏誤研究中,聲調研究的數量要高于其它語音研究。漢語音節是聲、韻、調相配合的一個整體,研究應系統化。(2)靜態研究占主導地位,缺少動態研究。目前的研究幾乎都是共時的靜態研究,有些涉及了雙音節詞的變化,但動態研究較少。
南亞留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具有普遍性、長期性的特點,它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習者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認知和記憶方面的困難,折射出學習方法、教學方法以及教材等多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南亞留學生漢語學習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下:
(1)解決發音調值不準確的問題,即明顯區分四個不同聲調的問題。
(2)解決拼音方案中韻母“u”和“ü”,“un”和“en ”,“iu”和“ou”,“eng”和“ong”發音辨識度不高的問題。
(3)解決拼音方案中聲母“b”和“p”,“m”和“n”,平舌z、c、s和卷舌zh、ch、sh、r發音辨識度不高的問題。
改進南亞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建議如下:
(1)生活語言學習與專業語言學習相結合。
(2)長期地跟蹤調查研究,保持持續性。
(3)在長期的持續跟蹤研究中,學生能得到教師個體化的教學策略的影響,從而改變學習的狀況。
(4)比較中國學生的漢語發音來進行南亞留學生的語音偏誤分析研究,能從專業的動態發音的角度糾正南亞留學生的語音偏誤。
筆者通過收集大量語音素材,進行分析研究,找出了南亞學生語音偏誤的共性,探求語音偏誤產生的原因。建立短期內提高留學生漢語語音水平的有效途徑,探索體現漢語趣味性、實用性的高校漢語語音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周靜,尹琪.南亞留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及對策\\[J\\].現代語文,2010,(10):137-138.
\\[2\\]張瑞芳.蒙古留學生漢語語音分析及教學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8,21(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