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生產一線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人才,而不是專門從事設計工作的技術人員。與該目標相適應,《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液壓、氣壓傳動的基本原理,液壓、氣動元件的結構和性能,以及在操縱、控制等方面的具體應用,培養學生能讀懂典型液壓、氣動系統圖,初步具備分析一般液壓氣動系統工作過程、排除簡單故障的基本技能。針對這一情況,《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應適當降低理論的難度和深度,對于教學內容中過繁過深的理論推導、分析和計算內容進行壓縮,從應用的角度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因此,我將教學內容分為如下的幾部分:一是液壓、氣壓傳動的基本原理和系統組成,刪除其中有關流體動力學的公式計算。重點讓學生理解液壓、氣壓傳動的原理,掌握液壓、氣壓傳動的系統組成,以及各組成元件的圖形符號。二是液壓、氣壓系統組成元件的結構、分類、工作原理及性能,重點講元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三是液壓系統、氣壓系統基本回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應在掌握液壓、氣壓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基礎上,分析回路工作過程和工作特點,重點掌握一些基本回路的分析方法。四是對一些典型的液壓、氣壓傳動系統進行分析,如機械手、動力滑臺、公共汽車車門開啟系統等,重點讓學生掌握液壓、氣壓系統的分析方法。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講授“液壓基本回路”一章內容時,主要采用了現場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
傳統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理論課老師負責講理論,由實習課老師負責實訓兩周,理論課與實踐課內容很難同步。如今我校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課堂放在實驗室,講解元件結構、原理時,直接使用實物,并讓學生動手拆裝,講解液壓與氣動基本回路時,采用現場教學法,學生對于回路的組成及工作過程有了更為直觀的理解。在學生有了一定基礎后,老師再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分小組設計連接回路,各組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分配任務、選擇元件、設計回路和控制電路,進行實物連接。學生在實際動手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難題,老師結合這些問題進行統一講解或個別輔導。例如:在講解調速回路時,具體做法如下:(1)提前下發該次課的任務書,要求學生預習教材中相應內容,讀懂任務書上的回路圖;思考三種節流調速回路中流量控制閥的位置有何不同及對回路的工作特點的影響;思考節流調速回路、容積調速回路、容積節流調速回路的工作特點及組成元件的不同。(2)將學生分組。盡量讓每一組中的學生分布比較均勻,既有動手能力強的,也有動手能力弱的;既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差的。
讓學生在實訓室,以小組為單位,在液壓回路實驗臺上按“調速回路”任務書上所給的回路圖合理選擇液壓元件、組裝、調試、運行,讀取儀表上的壓力、流量,將相關數據填入任務書上的相應表格,根據數據分析討論各調速回路的工作特點。在這些過程中教師在一旁不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任何干涉,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可進行指導或幫助。小組活動完成后,各小組進行總結、發言,教師再進行簡單點評,進一步分析講解回路組成及工作特點,由于學生已完成了事先自學、實際動手組裝,就會很容易地理解所學的內容了。
對學生的考核根據每組學生的回路組裝、調試、運行等任務的完成情況(占70%)以及學生所填寫的數據(占10%)、討論發言情況(占20%)來評定,給出小組的平均分,對小組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酌情加分。
三、綜合運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液壓與氣動技術這門課概念多、結構復雜、原理抽象、理論性強,液壓傳動的各類元件和工作介質都是處在封閉的狀態,使其設備故障具有隱蔽性、多樣性、不確定性和因果關系復雜性等特點,這必將增加課程學習難度。為了將典型元件的結構、工作原理和系統分析講解和描述清楚,采用多種媒體設備組織教學。講解液壓、氣動元件的結構、工作原理時,先通過實物講解其外部結構,以及與其它部件的連接關系,再采用彩色剖視圖講解內部結構,借助動畫生動地展現元件的工作原理、回路的中介質的流動方向和執行元件的動作過程,最后在現場進行實物回路連接。綜合運用實物、圖像、動畫等多種媒體來組織教學,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生動,使得學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四、改革考核方式,綜合評價學生
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傳統考核方式采用筆試,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有些學生平時學習不認真,期末前“死記硬背”老師所給復習提綱,暫時可以獲得很好的成績,考完后不久就什么都不懂了,并沒有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很顯然,這種考核方法有待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是側重過程考核。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占70%,期末考試成績占30%。平時成績考核包括課堂紀律、考勤、回答問題、小組學習過程中小組工作完成情況和個人在合作中的表現,等等。
通過加大平時考核力度,綜合考核學生,學生端正了學習態度、注重了平時過程中的學習,對于理論知識較弱、動手能力強的同學,自信心大大增強,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通過這樣的改革,學生覺得《液壓與氣動技術》這門課不再難學,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趙芳,郭新榮.淺談液壓傳動技術教學改革\\[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6,(3).
\\[2\\]蘇素芹.談談《液壓氣動》課的教學體會\\[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
\\[3\\]袁承訓.液壓與氣壓傳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4\\]張秋容.《液壓與氣動技術》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園地,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