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但總體上仍存在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無論是從經濟角度或教育角度來說,東部、中部始終都比西部發展的早,發展的速度快。尤其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更需要加快職業教育發展速度。如何改善西部地區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縮小東西差距,適應西部大開發的需要是西部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
一、社會需求是高職教育的方向
社會需求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職業教育要找準社會的需求,明白學校應該培養什么類型的人?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急需各類應用型技術人才,而目前人才匱乏。這說明我們的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是與企業脫節的。應當明白,職業教育強調的是應用能力的培養,是主動適應市場的教育,這個市場就是企業各用人單位,如果職校學生所學的技能達不到社會需求,那么這樣的高職教育就值得考慮。
長期以來,我國西部的經濟一直依靠地理優勢走以資源開發為主的道路,但隨著國際環境和國內外市場的變化,這種傳統的工業化戰略已受到嚴峻挑戰。要實現西部地區經濟的跨越式和可持續發展,實現東西部協調發展,首先必須要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傳統的粗放型經營模式,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培養出一批技術過硬的高級人才來擔負“科教興農”的重任,但是西部的一些地區正好缺少具備高技能的專業人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端產業的自主發展,嚴重影響廣大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二、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重要的辦學模式
我國西部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具有高技能、高素質,并能夠服務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勞動力的重任。因此在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上理應具備西部特色,在辦學思路上應與產業結構調整相一致,在人才培養上應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因此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工學結合,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注重與企業緊密聯系,強調學生的生產實習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工學結合,學校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學生明白自己該學些什么,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實習期間,學校和企業應該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課程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做好學生實習期間的勞動保護、安全教育等工作,為頂崗實習的學生支付合理報酬,并以此為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高職教育半工半讀制度。當前,在高職院校探索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的過程中,涌現了一批成功的案例,如地處我國西部地區的宜賓職業技術學院與長春一汽有限責任公司進行長期的工學結合,建立了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
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職教育的保證
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提高理論教學水平,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藝術。
俗話說,打鐵還要自身硬。作為一名地處西部的職業教師,應當充分的認識到自己肩上所挑擔子的份量和責任。教師是學生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是學生的楷模,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有著潛移默化、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職校教師提高自身的修養非常重要。
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是否適應現代教育、現代學生發展的需要,成了制約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瓶頸”,這一問題在西部地區尤為突出。教師應當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業務水平,研究職教藝術,讓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教學藝術。
從事職業教學的教師在提高理論業務水平的同時,應當且有必要深入企業,熟悉企業,提高技能教學水平,否則,培養教育出來的學生是很難立足于社會的。如果授課時還是書本中來、口頭上去,老是停留在“教書”階段,學生只在黑板上開機床、排故障、學開車、搞控制,這些聽之無味、空洞的教學方法,學生會滿意、社會會滿意嗎?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在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中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較高的德國歷來注重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地處西部的高職院校應加強東西交流,學習東部沿海職教的先進經驗,學校應定期組織相關教師進修學習;每期開展聽“示范課”和“公開課”的活動,組織新教師聽有經驗的老教師的“示范課”,組織老師聽成長中教師的“公開課”;每期派出一定數量的教師尤其是新老師到企業鍛煉;建立健全老帶新制度,指導新教師進行素質提升、業務學習,指導新教師掌握教案編寫的基本步驟,編寫具有針對性的實用教案,指導和幫助新教師認識有效課堂的幾個前提條件、教師應具備的課堂教學基本功是什么、如何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課堂教學、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及措施,為打造一支“高素養、精專業、強能力、善行動”的教師隊伍而奠定基礎。
四、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骨干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的領頭軍
在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財政部正式啟動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這項計劃被譽為我國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的“211工程”。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號)要求,在原有已建設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的基礎上,新增100所左右國家骨干高職院校,以此繼續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因此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骨干高職院應帶動全國高等職業院校辦出特色、提高水平,西部地區(四川、重慶、陜西、甘肅、新疆、西藏等地)部分高職院校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院校被列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等5所院校被列為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對其重點扶持和建設。地處西部的示范性高職院校、骨干院校應以此為契機,在領導能力、綜合水平、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社會服務領先的基礎上,爭取實現5個發展: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學效益+輻射能力等方面的有效快速發展。
職業教育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由于西部地區的地理條件等原因,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工業化程度還較低,致使對應用型技術人才需求不旺,對勞動者的要求不高,因此就決定了西部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整體落后于中東部地區。要推動西部教育和西部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另一方面,應加大對西部地區教育扶持的力度,提高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含量,實現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西部高職教育健康快速發展,在西部各職業院校的建設方面,除了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充分挖潛利用西部的優勢外,還要有正確的辦學理念和方向,實行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并使教育行為和教育方法融入社會需求。這樣,才能使職業教育健康發展,職業教育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我們的學生才是優質的“產品”,企業才會歡迎,社會才會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