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對象
我學院下屬的一個電器公司主要生產的產品是交流接觸器,每年要用大量的白銀。白銀是稀有金屬,我國每年需要進口部分白銀才能滿足工業生產需要,所以節約用銀是我國長期的技術經濟政策。近幾年來,白銀的價格一直處于飚升狀態,由原來4100元/公斤上漲到現在的8500元/公斤,上漲幅度為207 %。導致了企業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致使企業出現了虧損狀態。而我校企生產的交流接觸器市場需求量很大,往往由于銀價太高而不敢多訂合同。怎樣用最少的銀材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是我校企多年來探索的問題。因此,我們把交流接觸器的節銀工作,列為我校企第一個應用價值工程的對象。
依據:
1.交流接觸器的銀觸點與國外同容量產品的銀觸點相比,我們的產品觸點體積很大。
2.價值工程前電壽命試驗后的產品觸點余量還很大。
產品對象確定之后,應選擇零部件的價值工程對象。為找出主要零部件作為對象,我們采用ABC法,對零部件進行選擇。
首先,對交流接觸器零部件進行了資料的歸集,按定額成本分類排隊,把零部件數量占產品零部件比重小的、而其成本占產品成本比重大的零部件列為A類;把零部件數量占產品零部件比重和其成本占產品成本比重居中等地位的列為B類;把零部件數量占產品比重大而其成本占產品成本比重小的列為C類。現以CJO—40A交流接觸器為列(詳見表1)。
由表一可見:A類零部件是我們價值工程中的重點,確定價值工程的對象首先為A類零部件。
其次,采用強制確定法對A類區每個零件進行分析對比。把每個零件一對一的進行功能比較,功能相對重要的零件得1分,功能相對次要的零件得0分,同一零件對比不計分。把A類區四種零件進行一系列的對比計算后,確定出各零部件的功能評價系數、成本系數、價值系數(詳見表2)。
其計算公式如下:
(1)零件功能評價系數=某零件功能得分合計/全部零件功能得分合計;
(2)零件成本系數=某零件成本/全部零件總成本;
(3)零件價值系數=某零件功能評價系數/某零件成本系數。
由價值=功能/成本關系式原理可以看出:
當價值系數=1時,說明零件的功能與成本是相當的;
當價值系數>1時,說明零件的功能較為重要,但成本較節省;
當價值系數<1時,說明零件的功能較次要,但成本偏高。
因此,我們選用了成本高的銀觸點作為研究對象。
二、功能分析
產品功能分析是價值工程的核心,也是開展價值工程活動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階段。各種不同的產品具有各種不同的功能。對功能進行分析,正是為了在深入分析某產品零部件功能基礎上,用更低的成本來實現這些功能。因此在對這些功能分析之前,必須對功能下一個定義。
對產品功能下定義,這是因為用戶購買產品時,實際上是購買這個產品的功能,而不是產品的本身,產品只是功能的載體。一個產品的設計方案,就是把達到用戶或消費者要求的功能手段加以具體化。如果設計者不能準確地把握住這一點,就不可能設計出使用價值高的產品。交流接觸器原來銀觸頭材料用的是純銀,接觸電阻雖小,但不耐磨,選材不當,保險系數過大,功能過剩。因此根據觸頭功能要求,我們確定了改進方案。
三、確定方案與實施步驟
1.確定改進方案
從觸頭功能分析所見,觸頭的基本功能是可靠地接通與分斷電流。在保證觸頭功能不變的前提下,我們采取了如下改進方案(詳見表3)。
2.具體實施步驟
(1)收集情報,綜合決策。
(2)由設計人員改進圖紙設計,財務人員進行成本測算,共同制定節銀方案。
(3)生產部門安排試制,加工車間工藝員按設計方案試制新觸頭。
(4)試制品送交試驗站按產品技術條件做電壽命和接通與分斷能力試驗。
(5)試驗合格后物資采購人員組織貨源訂貨,使節銀成果早日用于生產中。
四、效果鑒定
通過運用價值工程原理,開展節銀工作,使我們的校企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保證了產品性能的前提下,減少了銀耗,降低了產品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從2006年到2009年,僅在四年中我校的這一電器公司通過運用價值工程節銀價值為620萬元之多。
企業聯合標準規定CJO系列交流接觸器的電壽命為100萬次,經過節銀工作后的產品,通過試驗都達到120萬次,符合電器行業一等品的標準。
現將我校企CJO系列交流接觸器的單臺銀耗與電壽命等指標列表如下(詳見表4)。
價值工程在我校企僅僅是初步應用,卻已展現出廣闊的前景。事實充分說明,它確實是一種充分挖掘潛力,合理利用資源,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