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服裝專業學生為例,提出在理論教學環節中要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興趣,還要利用多維的考評體系與網絡教學平臺提高課堂所學;在實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驗和畢業設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科技競賽。“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服裝專業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社會大量需求的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復合型、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但是,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現狀是:大多數專業采用統編教材,教學計劃和課程統一,學科之間知識重復,課程設置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相鄰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設置不夠,學生接觸各學科發展前沿的機會較少,知識更新緩慢;教學理念落后并且缺乏創新的教學方式。因此,我國大學生創新意識淡薄,創新能力欠缺。針對以上現狀,本文以服裝專業的學生為例,淺談如何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希望本文能對服裝或其他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一、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全面激發學生求知欲課堂教學應通過操作演示、實物教學、視頻演示、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1.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應注重師生互動。如在講機織物組織時,有很多重要的概念,為了讓首次接觸的學生有快速、直觀的認識,可以將全班學生比喻成一塊機織物,每一橫排的學生是一根緯紗,每一縱排的學生是一根經紗,每個男生是一個經組織點,每個女生是一個緯組織點,那么男生多于女生的情況就是經面組織,女生多于男生的情況是緯面組織,相鄰兩縱排學生的距離代表這塊機織物經向密度的大小,相鄰兩橫排學生的距離代表緯向密度的大小,每個學生的胖瘦會影響這一織物的緊度。通過這個舉例和比喻,學生一下對所有機織物相關概念豁然開朗,完全不需死記硬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輕松掌握了知識點。2.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將圖片、動畫、視頻、錄像等多種媒體有機結合進行授課,不僅可以刺激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專業英語這門專業基礎課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國外科技文獻,把握學科前沿。授課時,如果單靠傳統的口講手寫的單一模式,就顯得枯燥范圍,致使學生昏昏欲睡,課堂授課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開發圖文并茂的、將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有機融合的優質多媒體教學課件,比如將服裝外貿應用(建立業務關系、訂單與合同、打樣、客戶確認)的流程做成動畫,讓學生邊看邊學,無疑會使陌生而繁雜的教學內容顯得生動和直觀,教學難點也會迎刃而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利用多維的考評體系和網絡教學平臺,鞏固所學知識,擴展學生視野課堂上學過的知識和理論,需要通過進一步地鞏固和提高,才能成為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真正知識,才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1.建立多維的考評體系,鞏固所學知識建立綜合的考評體系,有機結合平時成績與期末考核結果,加強過程性考核。平時多布置一些不能直接找到現成答案、需要動腦思考才能完成的任務或作業,并及時記錄作業完成質量及其他課堂表現,如課堂紀律、提問發言等情況。課程結束時的總結性評價形式也要豐富而靈活:可以要求學生就本門課程當前存在的熱點或難點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及具體實施步驟。老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與點評,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其他同學作業的討論,甚至成績互評等。2.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擴展學生視野網絡教學平臺對鞏固和擴充學生課堂所學,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起到了積極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平臺上的資源庫,將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及研究前沿等課堂無法全部涉及的內容,悉數發布到平臺上,供學生課后學習、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平臺的在線答疑與討論交流板塊為師生互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課堂上不方便提問的問題或沒有時間討論的內容,可以在這個大舞臺上盡情發揮。這種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交流與討論,大大縮短了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距離,也在無形之間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三、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能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新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在服裝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實驗課程夯實、畢業設計提升”的實踐教學新模式,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1.利用實驗課程夯實理論知識在實驗教學中,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出發點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想象空間,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給學生參與學習、思考問題、并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以創新意識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2.利用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畢業設計是高等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學程序和教學手段,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培養的全面提高階段,因此要充分利用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結實合性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科技競賽,提高創新能力科技競賽、創新項目來源于真實的社會應用背景,不像課堂習題或課程實驗那樣具有直接和確定的答案。所以,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加新苗人才計劃、挑戰杯項目及其他科技競賽,進行新技術、新儀器、新設備應用方面的設計,學生能通過這些課外科技活動或課外實驗項目,實現實驗與設計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和鍛煉學生創新精神、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五、結束語總之,要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需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但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課堂興趣,還要利用多維的考評體系與網絡教學平臺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不但要充分利用實驗和畢業設計環節,還要讓學生積極參加科技競賽。只有“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新時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黃曉波,陸文,沙玲,陳惠方,哈蘭濤.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索[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8,(3):14-17.[2]華小梅,丁堅勇.面向創新能力培養的電氣類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J].中國電力教育,2010,(30):120-121.
[3]紀梁.高效物化實驗教學中學生穿心意識與實踐能力培養[J].職教探索與研究,2010,(2):55-57.
[4]吳盤龍,李星秀,薄煜明.畢業設計與科研項目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10):104-105.基金項目:浙江理工大學“服裝材料學系列課程建設”;“毛衫設計與工藝精品網絡課程(jp1204)”項目;浙江理工大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教學改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