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我國當前社區教育的特點與需要,本文把個案研究法這一社會科學中常用的方法引入社區教育的研究中,形成了一個社區教育研究方法的全新術語,即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不僅界定了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概念,并歸納了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特點,而且闡述了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實施原則、實施方法以及實施程序等。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實施原則實施方法實施程序 隨著社區教育發展的不斷推進與深入,我國社會各界開始關注于社區教育的研究。目前我國關于社區教育的研究方法,多使用調查研究,較為單一。有鑒于此,本文將結合社區教育的特點與需要,把個案研究法這一社會科學中常用的方法引入社區教育的研究中,對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這一全新的社區教育研究方法術語進行一個解讀。一、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概念1.內涵個案研究法是社會科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從19世紀中葉開始系統使用個案法,到20世紀20年代以來,個案研究法逐漸應用于醫學、法律、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后廣泛擴展到教育科學研究中。我國的社區教育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起步較晚,關于社區教育的研究尚不夠成熟,也沒有形成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社區教育的特定性與典型性等特點,也決定了我國有必要利用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具體了解每一個社區社教育的具體情況。因此,本文把個案研究法引入社區教育的研究中,形成一個全新的方法術語,即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所謂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是指以某一社區為研究對象,對該社區的社區教育進行直接或間接、深入而具體的考察和典型剖析,以此來了解該區社區教育發展變化的某些特點,并具體闡明和深化社區教育規律,在此基礎上設計與實施一些積極的教育措施以促進社區教育的發展。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是一種質化的研究,其目的是探討某一特定社區中社區教育問題的復雜性,需要廣泛搜集某一社區在社區教育方面的相關資料,從社區教育本身來了解其情況,并分析解決該社區的社區教育中產生某些問題的原因,進而提出矯正建議。2.外延從外延來說,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旨在通過對某一社區的社區教育進行調查與分析,來認識該區社區教育的現狀或發展變化的進程,即“解剖麻雀”;另一種是以對某一社區教育的了解與認識為基礎,旨在嘗試一些積極的教育措施,以促進該區社區教育的發展,從而認識措施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即“試點”。但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樣本小,代表性差,主觀性較強,推廣度有限。由于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適用于社區教育研究還不成熟、理論尚不完善、無需控制操弄,所以,鑒于目前我國社區教育的研究以及投入情況,有必要提倡研究者采用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促使社區教育研究人員進入社區進行觀察,在特定的情景下捕捉社區教育中相關人員的想法,繼而形成并發展成社區教育的相關理論。二、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特點在社區教育研究中,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具有如下五個特點:第一,社區個案的典型性與問題的普遍性。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研究對象雖是個別社區,但它并不是孤立的,因而研究這些個別社區的社區教育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社區教育以及整個社區教育的某些特征和規律。第二,個案結果的描述性與過程的跟蹤性。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研究結果要對某社區的社區教育進行豐富、生動而詳細的描述,以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樣本社區的社區教育情況。在研究過程中有較長時間可以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與研究,使其過程往往具有跟蹤性。第三,研究情境的自然性與互動的靈活性。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一般均在自然的情境下展開探討,研究者主要在一旁觀看或是參與到某一社區的社區教育活動中,站在社區人員立場上進行觀察,探討該社區人員對社區教育的知覺過程,用他們的語言和概念與他們互動。第四,個案方法的多元性與分析的科學性。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資料搜集方法相當多元,如教育觀察、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教育實驗、實物分析、及整理查閱文件、檔案記錄等多種研究方法。在對該社區大量過去和現在的社區教育資料進行分析時應注意科學性。三、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實施1.實施原則第一,靈活性原則。應根據研究者的需要和研究進展,調整研究進程和研究內容,選擇或變換更為恰當、有效的研究方法,體現出靈活性原則。第二,綜合性原則。在收集、分析某一社區教育的各方面材料時,需要遵循綜合性原則,綜合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各種分析方法。第三,謹慎性原則。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涉及具體的社區,研究時必須遵循謹慎原則,注意材料的報道是否經過社區相關負責人的許可、是否涉及該社區的秘密和隱私。2.實施方法在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實施過程中,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的不同,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實施方法主要有:第一,社區教育個案追蹤法。是指在較長時間內連續跟蹤研究某一特定社區的社區教育,收集其各種資料,揭示其發展變化的情況和趨勢的研究方法。該方法可以使研究者真實而直接地獲得某社區教育發展變化的第一手資料。第二,社區教育個案追因法。即先發現某社區教育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去追究其原因。如某社區的社區教育在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前或出現問題時,我們可據此尋找其原因。第三,社區教育產品分析法。是指通過分析某特定社區的官方或個人的有關社區教育活動的材料,如官方檔案、研究人員的筆記等,以了解該區社區教育活動的開展、實施情況。第四,社區教育個案會診法。是指召集有關教育專家學者通過討論,就某一社區的社區教育做出鑒定,做出對該區社區教育情況比較客觀公正的結論。3.實施程序在社區教育研究中,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實施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第一,制定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方案。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方案是指對某一社區的社區教育實施研究的計劃,是研究的前提條件。為了有效地開展研究,必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研究的對象與問題、研究的目的與重點、研究的步驟、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研究預期成果等。第二,形成研究問題,確定研究對象。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研究問題是關于某社區的社區教育“怎么樣”和“為什么”等解釋性的問題。根據研究目的抽取那些能為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社區教育樣本作為研究對象。但需要考慮的是選擇單一社區的社區教育還是多個社區的社區教育作為個案的研究對象。第三,搜集某一社區教育的相關資料和數據。可通過文獻檢索的方法,搜集與該社區教育相關的各種資料,如研究論文、研究報告等。然后走進該社區對社區教育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可用觀察、訪談和實物分析等方法來搜集相關數據。第四,某社區教育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者在離開訪談和觀察的社區后,應第一時間對訪談稿件和觀察記錄等資料進行整理。對搜集到的社區教育資料需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去繁從簡等分析過程。第五,形成結論,撰寫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報告。社區教育個案研究法的報告應秉承敘事風格,主要包括背景介紹、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某社區教育研究結果分析、結論及建議、列出參考文獻及附錄等五部分。
參考文獻:
[1]侯懷銀.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葉瀾.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趙清福,趙玉函.走進課題研究[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4]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蔡笑岳.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科研[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6]謝春風,時俊卿.新課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與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7]徐冰鷗.中小學教師怎樣進行課題研究(五)——教育科研方法之個案研究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05).
[8]潘蘇東,白蕓.作為“質的研究”方法之一的個案研究法的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2,(08).
[9]唐本予.個案研究法[J].上海教育科研,1984,(05).
[10]盧紅,張雪蓮.國內社區教育研究述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04).
[11]李松林.我國社區教育研究的歷史及方法論思考[J].成人教育,2004,(10).
[12]雷慶.社區教育的概念和北京地區社區教育的特點[J].北京成人教育,1998,(12).
[13]葉忠海.學校和社區的溝通——上海城市社區教育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1999,(3).
[14]葉忠海,朱濤.社區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