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近年來大學生海外短期游學興起的現象進行調查,探究海外游學興起以及大學生選擇海外游學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討論了海外游學給大學生帶來的利與弊,并進一步分析了“游學”這種新興教育方式的意義和完善。大學生教育方式海外游學近年來,“海外游學”漸漸成為了一個時髦詞。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假期“走出去”,進行一次短期游學,進行自我充電。游學地點近至香港,遠到歐洲,應運而生的游學機構也層出不窮,從學校自辦到企業私營,海外游學熱正悄悄席卷中國,成了大學生自主教育的新興方式。但是在這股熱潮的背后,也有令人無法忽視的冷思考。海外短期游學有其教育意義嗎?如何發揮這種教育作用而不僅僅使之徒有學名而無學實呢?基于這樣的思考,本文展開了以下探究。一、海外短期游學的興起“游學”一詞歷史悠久,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中,最為傳統的一種學習教育方式?,F代教育意義上的游學,是20世紀隨著全球化發展進程而產生,并逐漸成熟的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游學的本質是文化的融合,目的主要在于幫助參與者開闊視野,培養國際化的視角。 短期游學可以分為3種,包括語言類游學、特色游學和定制游學。語言類游學以英語類最為流行,而個性化的定制游學則逐漸成為時尚新寵。游學的目的地以歐美國家為主,如美國、加拿大、英國,其他還有日韓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香港、臺灣等。早期,海外游學以長期的交換學生為主,現在,短期的一周到一月的海外游學方式則更受歡迎。我國的游學產業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就發展程度而言,仍處于起步階段。過去,游學的主要形式以中外雙方學校之間的互訪或者學術交流為主,成員都是本校學生,由老師帶隊。而現在,游學的流行催生了大量的商機,各種私人的培訓機構也紛紛提供特色的游學服務。對于有出國意向的學生而言,游學是一個提前考察國外環境的機會;對于其他人來說,游學則為他們提供了一段體驗國外生活和文化,豐富閱歷的獨特經歷。游學對象包括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其中又以大學生為主。大學生海外游學相較之下發展時間較久,整個體系也比較成熟。二、大學生的短期游學熱全球化是無法避免的世界發展趨勢,全球化下的中國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激烈的就業競爭要求大學生成為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學識淵博也不僅僅是指書看得多,還要求大學生們有國際化的思維方式?!皣H視野”開始成為高校培養人才的熱門目標。很多高校不僅熱衷于把國外名校的教授“請進來”,也希望把學生“送出去”。諸多國內高校都有和國外名校合作的交換項目,學生利用假期遠赴海外進行游學交流。除此之外,很多大學生也主動通過各種私人的培訓機構參與游學項目,而這也逐漸成為大學生假期海外游學的新生主力。其原因在于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辦有交換項目,而且高校自辦的項目一般都要求嚴格,名額有限,同時也不是所有的項目都符合學生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大學生自身的目的和需求提供游學國家和游學項目的培訓機構就變得分外受歡迎。上海的某培訓機構今夏推出了到英國、新加坡、香港的游學項目,僅香港一線就有4個團次152人。計算下來,今夏僅一個培訓機構就有四百多人參與。而在全國,類似的游學機構數不勝數。大學生選擇游學作為一種自主教育方式,已成為一種潮流。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參與游學的大學生從大一到大四不等,其中大二大三占的人數較多。那么,為什么大學生如此熱衷于選擇短期游學呢?根據調查結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1.拓寬視野,結交朋友,提升自我。采訪的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想要利用假期到外面走走看看,但又覺得單純的旅游不能滿足提高的需求,而游學到國外的名校里感受一下不同的教學模式,和對方的學生一起合作學習,在思維方式和能力上都是一個很大的突破。課余還可以去當地逛逛,既滿足了假期充電的需要,也滿足了旅行的愿望。2.提前考察想申請的學校和國家。在受訪學生中,不乏想要申請國外名校的。他們認為在申請之前,應當切身到校園里感受一下氛圍和教學方式,判斷是不適合自己,或者和該校的教授同學保持聯系以獲取信息,這對自己以后做出申校選擇非常有益。3.家長的選擇。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拓寬視野有效利用假期,選擇報團參與海外游學既有教育意義又能出去增長見識,而且在安全上也比較有保障,家長比較放心。三、海外短期游學的利與弊短期海外游學作為一種自我教育方式,對大學生來說有什么有利的地方呢?短期游學至少有三點功能:提高能力、考察學校、游覽當地。對于語言類游學而言,在純外語環境下學習,能幫助學員快速提高外語水平,從日常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加深其對該語言的文化的了解;同時,很多短期游學需要完成課業才能拿到結業證書,這就有利于提高學員的獨立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而參觀國際著名學府,本身也會對學員產生激勵作用,樹立人生理想;最后,對于想要出國的學生而言,游學是一個建立良好簽證記錄、為將來順利獲得留學簽證奠定基礎的機會。然而,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盡管對學生來說游學有很多有利點,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短期。短期注定了參與游學項目的大學生無法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文化或教學,只能留存一個大概的印象。至于這種印象對參與者來說能有多大作用,就不得而知了。其次,質量。游學產業并沒有規范化,盡管今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不得以盈利為目的組織冬夏令營,但打著游學之名行盈利之實的各類機構依舊猖狂。一方面收取高額的報名費用,一方面卻敷衍學生,根本沒有有意義的課程安排。游學就完全失去了其教育意義。最后,費用。根據調查,游學地點在港澳等地一周的費用約一萬左右,而到歐美國家則需要四五萬元,如果是時間較長的行程,費用則更加高昂。這些費用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四、完善游學教育方式的建議很顯然,游學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很大潛力的新興教育方式了。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教育作用而不是淪為某些機構的牟利途徑,值得深思。我國出國游學市場尚未完善,市場準入門檻很低,直接導致了海外游學機構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目前辦理境外游學的機構比較多元化,除了旅行社,還有留學機構、語言培訓機構等。這些機構多多少少都跟游學能沾上邊,甚至一些咨詢公司也介入到游學項目中來。據了解,只要注冊成立一個公司,有生源,就可以把游學項目做起來。這類的游學項目效果到底怎么樣,也可想而知了。由于缺乏監管和標準化,很多機構在收費標準方面也顯得很模糊。費用在住宿、吃飯、用車和師生配比等方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甚至很多機構還人為地設立了消費陷阱。對于付出高額費用懷有期待的學員來說,這種行為無疑是一種傷害。誠然,這些商業機構的本身的目的就是盈利,但作為以提供教育培訓為主的企業,保證其教育質量是基礎。結合以上,對于游學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1.政府加大監管,規范游學市場。我國游學市場處于起步階段,各種行業標準尚未制定。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當制定準則,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核定物價標準,提高這種具有教育性質的商業活動的質量,以避免渾水摸魚的商業機構從中牟取暴利,傷害學生和家長。2.游學機構自我監管,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發展較久,比較正規又具有口碑的游學機構了。通過市場經濟的運行,高質量的游學機構能夠淘汰低劣的,推動市場良性發展,并形成一套游學市場的行規。游學機構的對象比較特殊,是學生群體,而游學項目也需要和學校合作,其實質是一種短期性的教育培訓。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推出符合學生和家長需求的游學產品,樹立行業口碑,才是企業的長久之計。3.學生慎重選擇,仔細比較。很多大學生在選擇游學機構的時候,只是看一下項目介紹和展示就決定報名了,但這些情況并不能真實反映該機構的實際情況。為保障游學之行的含金量,大學生應仔細比較,理性判斷,最好聯系曾經參與過該項目的學員真實的考察其實際情況。游學市場的完善非朝夕之功。在這段發展過程中,殷切的希望法律法規、行業規范能夠盡快出臺,為游學產業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也是為莘莘學子們的利益提供保障。五、結語短期游學,為國內的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窺探世界的窗口,是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了解世界的有效方式,既節省了時間金錢,又起到了教育作用,比起留學,不啻為一種快速經濟的教育選擇。積極推動大學社自主教育,豐富現代教育方式,是鼓勵支持海外短期游學的意義所在,也是全民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體現。如何真正發揮海外短期游學的作用,需要社會和大學生更多的努力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