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認識信息技術和信息技環境,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感悟和認識教師專業化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環境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產生深刻而巨大的影響。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視域再認識在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教育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當然更帶來了巨大地沖擊和挑戰,同時對教育的改革發展及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這一現實情況開展信息化技術校本培訓,可以滿足教師提高信息素養、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的需要,促進師生的全面均衡發展,是最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學校中,沒有教師的發展,難有學生的發展;沒有教師的解放,難有學生的解放;沒有教師的創造,難有學生的創造;沒有教師的轉型,難有學校的轉型”。目前的信息技術條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反過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又推動了信息技術的發展。所以,想就信息技術環境視域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談一下自己的認識。一、信息技術及信息技術環境的內涵我們知道信息技術就是“獲取、存貯、傳遞、處理分析以及使的技術,主要指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教學中的現代信息技術組合主要指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組合。信息技術環境是指借助現代科學技術 ,特別是多媒體技術所創設的人-機、人-人互動系統;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教育體系,包括教育觀念、教育組織、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育技術、教育評價、教育環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感悟與認識教師專業化主要指教師的整個專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知識,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我們這里主要特指教師在某一學科教學的專業能力,駕馭課堂,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能力。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實質上是表明教師在從教過程中成熟與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既包括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和各項基本技能的豐富和發展,同時又包括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階段。1.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探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說的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它一般包含本體性知識(學科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條件性知識(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它是教師關于“如何教”的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如何靈活有效地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所應具備的知識,它是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的積累)、文化知識等四個層面。2.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幾個階段的認知。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專業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專業成長的體驗階段,即入職階段,這個時期的教師基本上能夠認同或者接納教師這一角色,但對教育教學經驗和技能來說,基本不熟知,屬于初來咋到。第二,專業成長的適應階段,教師經過體驗這個階段后,教師對對自己的專業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進而更加關注自身的專業行為及其發展狀況,并在教育教學中獲得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也能開始把實踐與理論聯系在一起,專業行為開始變得靈活起來,但還沒有達到專業成熟水平。第三,專業成長的成熟階段,教師經過前兩個階段磨練和洗禮,教師具有完備的知識體系、能力和責任感,表現出較高的職業創造性,并擁有充分的專業自主性,具有積極的職業效能感和完善監控力,并積極保持自身持續不斷的發展進步。開始把學生作為關注的對象,努力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發展。第四,專業成長的飛躍階段(主要是指教師在這個階段成長為專家或學者),教師的專業行為流暢、靈活,不需要刻意加工,能直覺地從錯綜復雜的事件中發現事物的聯系,并對專業活動的發展做出判斷和預測。教師專業化達到專家水平的最集中體現在于教師成為專業研究者,教師具有自覺研究的意識,善于在教育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進行理論分析概括,通過系統的研究方法進行科學研究。三、信息技術環境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促進與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訴求,教師專業化發展離不開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支撐。因此,教師專業化發展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們知道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的內涵:一是在認識、態度層面上的內容,即對信息、信息社會、教育信息技術化的認識和態度,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養;二是信息技術能力,即實際操作層面的素養,是教師對各種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創造、傳遞的理解和活用能力,這是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重要內容。從這個層面來說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對教師專業化發展起到較大的促進和影響作用,所以,有必要大力探索教師信息技術素養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關系。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來豐富和完善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以此來促進其專業化的發展。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信息技術使用效率,發揮現代教學設備的效益,創造有效課堂,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之目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環境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促進與影有如下幾方面。1.信息技術為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搭建了基礎性平臺作為實施信息時代教育的教師必須首先具備信息技術素質,且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應用意識和主動應用的習慣,并能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
當然,信息技術與教師的“個人實踐知識”是相互支撐、滲透與有機整合的,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強調教師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對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和專業素養進行整合,是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所以,信息技術環境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搭建了一個基礎性的平臺。2.信息技術為教師專業知識豐富與發展提供了資源性平臺知識以信息為原材料。信息技術是各門學科乃至全部教育活動的基礎。豐富了知識的獲取渠道,知識更多地以多媒體技術手段展現,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實現交互式隨意檢索的知識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得人們獲取更多的知識,為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構筑起豐富知識資源寶庫。 3.信息技術為教師專業技能訓練與發展筑起了實踐性平臺 應對教育改革,教師必須具備較為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依靠信息網絡技術,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吸納借鑒成功的教育教學模式,迅速投入實踐提高,并可以將自己的實踐操作設計通過網絡與廣大同行進行交流探討,反饋修正之后再應用于教學,可避免少走彎路。 所以,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的背景下,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一刻也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和環境的支撐,以此要求教師們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應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