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市“生育關懷供港蔬菜項目示范基地”揭牌成立
7月10日上午,靈寶市“生育關懷供港蔬菜項目示范基地”在蘇村鄉東里塬揭牌成立。
該項目是在靈寶市計生協和蘇村鄉黨委、政府的扶植指導下,立足于高山獨特的自然環境,采取“公司+基地+標準化+農戶”的模式發展起來的現代農業示范項目。項目依托河南思瑞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了靈寶市福源高山果蔬專業合作社,引進推廣“麥寶”、“黑妃一號”大棚番茄等新品種蔬菜,訂單全部供應香港的麥當勞、肯德基快餐店和大型超市。基地擁有大棚305畝,覆蓋計生家庭75戶,年可生產優質無公害供港蔬菜2500噸,實現產值450萬元。通過輻射帶動,2013年供港蔬菜項目總面積力爭達到3000畝。其中,大棚1000畝、露地蔬菜2000畝,覆蓋計生家庭310戶,年生產優質供港蔬菜1.5萬噸,實現產值3000萬元,使蘇村鄉成為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生產出口創匯和“生育關懷項目示范基地”。 (李黎光)
泌陽縣賒灣鎮王莊村:《村規民約》樹新風
7月1日是泌陽縣賒灣鎮王莊村白愛勤老人83歲的生日。這天,她的3個子女早早地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閨女特意給她梳洗打扮了一番,小院里分外喜慶熱鬧。老人家很激動,樂滋滋地向來客和筆者打開了話匣子:“村支書和其他干部晌午要來給俺祝壽,送蛋糕、發紅包、照相合影,俺活了這么大年紀,還是頭一回呀!”2012年以來,王莊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和計生協會員大會,把移風易俗、男女平等、尊老孝親、厚養薄葬等內容增添進新的《村規民約》,規定對年滿80歲以上的老人,村黨支部成員要親自上門給老人祝壽,還要設立“孝心榜”表彰其子女,樹為尊老、敬老、養老模范,并優先考慮其子女入黨等。同時,還把文化大院定期開展文藝活動宣傳計劃生育、倡導婚育文明等內容寫進了《村規民約》。新《村規民約》頒布實施以來,村里倡樹文明和諧的新風悄然形成,新農村里要當新農民的氛圍日漸加濃。 (程瑞軍 張志敏)
新鄭市新華路辦事處:均等化服務流動人口
2012年以來,新鄭市新華路辦事處計生辦、計生協為使流動人口充分享受“人性化管理、親情化服務、居民化待遇”,充分發揮流動人口協會作用,做好“四促優生”工作,實現了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一是宣傳倡導促優生,二是定期培訓促優生,三是孕前指導促優生,四是跟蹤隨訪促優生。 (石曉勇 婁麗珍)
孟州市交通局“四法并用”加強流動職工管理
2012年以來,孟州市交通局針對流動職工管理難的問題,從四個方面狠下工夫,保證了計生工作的正常開展,取得了優異成績,2011年被孟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計劃生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一是成立了計生領導小組,制定了計生獎罰辦法,并和工程公司、運輸企業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把計劃生育責任制落實情況作為衡量政績、獎懲任用干部的重要內容。二是轉變工作作風,實行人性化關愛服務。組織計生干部深入工地和運輸職工家中送服務上門,扭轉了部分職工對計生工作厭煩、抵觸的心理。三是利用冬季工程少的閑暇時間及運輸淡季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四是把2012年作為計生基礎工作規范年,嚴抓工程公司與運輸企業計劃生育信息卡、計生工作臺賬建立健全工作。 (李四清 春艷)
南陽市宛城區開展“7·11”世界人口日宣傳
服務活動
為了迎接第23個“7·11”世界人口日,南陽市宛城區廣泛開展了以“讓家庭健康、和諧”為主題的宣傳服務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7月11日,紅泥灣鎮人口計生辦、計生協組織會員群眾在人流密集的商業街開展了宣傳服務一條街活動;溧河鄉計生協組織宣傳車到15個行政村巡回宣傳;瓦店鄉、金華鄉、漢冶街道辦事處計生協、凈土庵社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簡報、人口文化大院、會員之家等載體,廣泛宣傳計劃生育現行政策、孕前優生檢查、優育優教知識;仲景街道東關社區充分發揮計生協會員優勢,組織民間藝人、文藝愛好者自編、自導、自演人口計生文化節目,宣傳計生獎勵優惠政策,倡導婚育新風。 (惠志亮 曹玉海)
鄭州市管城區西大街街道辦事處力推計生“網格化”管理上水平
為進一步提高人口計生工作服務管理水平,有效控制違法生育,全面落實屬地管理、方便服務的計生管理新模式,鄭州市管城回族區西大街街道辦事處采取四項措施,力推計生“網格化”管理上水平。一是區域劃片,在“網格”管理中求規范,建立了“屬地成網、責任到人、管理到位、服務到家”的計生“網格化”長效管理機制。二是責任包干,在“網格”管理中求優化,采取重心下移的措施,實行一、二、三級“網格長”包責到身。三是暢通渠道,在“網格”管理中有效提高計生信息數據庫質量,確保實現管理無縫覆蓋、服務無縫對接,逐步消除管理服務盲點。四是強化培訓,進一步提高“網格”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業務素質及工作能力。 (鮑艷霞 張曉蕾 周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