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管理學研究的缺失,應如何改進,成為教育管理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文章在簡要回顧我國現代教育管理學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教育管理學研究的缺失與原因,提出了我國現代教育管理學加強反思批判,注重本土化研究;加強實證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緊密聯系;加強學科自身建設,構建完整學科體系等改進措施。
關鍵詞 教育管理學 研究缺失 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初,教育管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我國初步建立,之后經過漫長曲折的百年發展歷程,到今天我國的教育管理學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1 我國現代教育管理學發展歷程
(1)20世紀初,我國開始全面引進西方先進的教育經驗和管理模式,教育管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我國萌芽并初步建立。(2)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教育管理學受到政府和教育界重視,很多師范學校爭相開設“學校行政及組織”、“學校管理”、“教育行政”等教育管理類課程,教育管理學得到了較快發展。(3)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學習蘇聯模式,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同樣教育上也受前蘇聯教育模式的影響,加上“文革”十年的影響,這一時期我國的教育管理學教學與研究工作基本處于全面停滯狀態。(4)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家大力發展教育,教育管理學也受到重視。到今天,教育管理學專業和課程在各級各類學校爭相開設,數百種教育管理類教材、專著和雜志出版發行,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研究會等學術研究組織相繼成立,教育管理學學科體系也不斷完善,教育管理學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
2 現代教育管理學研究的缺失與原因分析
(1)偏重理論解釋,缺乏批判意識。我國教育管理學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在研究過程中多是解釋和借鑒西方教育管理理論,然后應用到教育管理實踐中,而對理論的反思和批判不夠,沒有深入研究和考慮理論的地域適應性、時代局限性和我國國情因素,這顯然不能真正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更不能形成中國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論。究其原因,這是因為我國的教育管理學是在不斷學習和借鑒西方教育經驗和管理模式過程中誕生發展起來的,照搬照抄西方教育管理模式的傾向性較明顯。
(2)研究方法單一,缺少實證研究。據華東師范大學湯林春對我國從1981年至1997年的17年間普通教育管理研究情況的統計分析,我國教育管理的實證研究約占研究總數的8.49%,最高的一年也僅為15.17%,而非實證性研究(主要指思辨研究)占研究總數的比例基本在85%~90%之間。①可以看出,我國教育管理學研究方法單一,多數研究人員只是從理論上的想當然出發,偏重于傳統思辨研究,而缺少實證研究。這一方面歸咎于我國重定性研究、輕定量研究的研究傳統;另一方面歸咎于發展時間短,理論基礎薄弱,研究人員傾向急功近利,研究素質有待提高。
(3)學術研究滯后,跟不上改革實踐。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管理學研究的滯后性不斷顯現。理論的重要性在于指導實踐,教育管理學也不例外。但我國的教育管理理論過于注重政策性的解釋性研究,科學性、實證性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多滯后于政策,滯后于改革實踐,教育管理理論的實踐指導意義不大。這一方面是因為研究人員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國長期集權化的教育體制,研究總滯后于政策文件,管理等同于領導,造成了教育管理研究的滯后性。
(4)教育管理學科體系的不完善、不規范。教育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始于20世紀初,但真正完整發展卻是近30年來的事情,目前教育管理學科體系仍不成熟,許多基本概念的界定在學術界未能達成共識,這就造成同一課題的研究缺乏統一的立論基礎和學科體系的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是發展時間較短,缺乏必要的理論積累;二是研究不夠深入,筆者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以“教育管理學” 為題名進行搜索,就1998年以來的論文可搜得295篇,研究不多;三是教育管理學學界對基本概念體系缺乏必要的關注,基本概念體系是學科存在的先決條件,若缺乏基本概念體系必然影響學科理論的建構。
3 現代教育管理學的改進措施
3.1 加強反思批判,注重本土化研究
教育管理研究應強調本土化,注重在解決本土化問題的過程中顯現價值。一是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西方教育管理理論,要充分考慮理論的適應性,并全面研究整個理論體系,拋棄理論“拿來主義”,多加批判反思;二是研究人員要注重探索本地區本學校的教育管理規律,尋求解決本地區本學校教育管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促進教育管理的本土化研究。
3.2 加強實證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針對研究方法單一、偏重思辨研究的問題,今后研究人員應多深入學校,了解教育管理現象產生情境及經過,加強實際問題研究力度,這樣教育管理理論才能真正“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管理學研究的領域和內容越來越多,多元化的問題必然需要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今后既要綜合運用實證研究、解釋研究、規范研究和意識形態批判等研究方式,又要注意整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促進教育管理學真正步入科學的殿堂。
3.3 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緊密聯系
學術界歷來倡導理論聯系實際,這對今天的教育管理研究尤為重要。“教育管理能否有力地促進教育的發展,關鍵要看教育管理的理論和教育管理的實踐的結合程度是否緊密,彼此是否相互支撐。”②素質教育發展到今天仍不令人滿意、開放式學校如何管理等問題,我國的研究都比較薄弱,今后教育管理理論要注重增強實踐性。同時,要減少政策和文件解釋性研究,要走在政策前面,增加教育管理理論研究的時代性和創新性,多為制定政策和文件提供依據。
3.4 加強學科自身建設,構建完整學科體系
教育管理學只有對本學科核心價值、制度結構、體系結構、學科的分化與整合等問題做深層次的剖析與研究,找出制約教育管理學學科發展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明確教育管理學學科發展的方向,才能不斷壯大自己的學科力量和學科優勢。③
同時,基于我國教育管理學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教育管理學在加強學科自身建設上,一方面要對古典管理理論、人際關系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等一般管理理論進行借鑒、改造和運用;另一方面又要從教育學、公共管理學、教育行政學等學科中借鑒、吸收和改造。只有這樣,教育管理學才能融會貫通,并自成一家,才能促進學科體系不斷完善。
注釋
① 湯林春.我國十七年來普通教育管理研究之分析[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1999(4).
② 許家明.現代教育管理研究的發展趨勢探析[J].南昌:教育學術月刊,2008(3).
③ 張波.近三十年來我國教育管理學研究的歷程、問題與發展趨勢[J].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