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國家百所示范院校“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的基本情況,提出了以科研帶動教學、建設特色專業、提高師資隊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等辦學理念,意在培養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具有良好綜合素養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提高學院在社會發展中知名度和的競爭力。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辦學特色 專業建設 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為高職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它在形成辦學特色、定位辦學方向、樹立品牌形象等方面起到激勵與調控作用。高職教育的發展正在從以外延式發展轉向內涵式建設為主。提高核心竟爭力,突出辦學特色,輸送高技能人才,走特色化辦學之路是高職院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所謂特色是“在長期辦學過程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并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得到公認。”①
1 凝練特色教育理念,定位明確
在歷史上有影響力的大學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論,從而形成旗幟鮮明的辦學特色。如哈佛大學“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北京大學的“學術自由、兼容并包” 等校訓,歷經風雨,仍銘心刻骨。這些辦學理念、教育理論是師生共同努力、堅持不懈而形成員工共同的文化自覺,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豐富內涵, 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辦學理念、教育思想的先進性,才能在某一方面形成學校的特色教育理念。高職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辦學思路是“教學型”、培養目標是“應用型”、服務方向是“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百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全國90家數控技術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建設單位、國家首批100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院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素質與技能并重;堅持以就業為本,推進技能成才、技能創業、技能致富、技能服務。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緊貼寧夏經濟發展的前沿需求,為社會各行業培養急需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開辟了畢業生廣闊的就業市場。
2 建設特色專業
一所學校的特色是由某一個或幾個專業的特色體現出來的。例如清華大學的建筑學專業、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學專業、廈門大學的經濟學專業,已經成了學校的一個特色、招牌。高職教育著重培養學生技術能力,其培養目標、任務是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人培方案上以“實用、夠用”為基礎,學生的知識結構以“適用、管用”為主,培養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②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著眼于專業建設,要依托當地經濟發展強勢的特色企業、行業,分析他們對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的師資條件、校內的實訓基地,配之強有力的教學管理,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在專業設置上要考慮重點發展地區或行業急需、學校具有一定優勢的特色專業,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就我校來講,依托寧東能源基地和生物制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從能源化工系、生物與制藥技術、機電工程系中選取兩到三個特色專業,將其建成精品,帶動全校專業建設水平,從而形成整個學校的辦學特色。而對于經濟管理、計算機等專業,維持目前的辦學水平,在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技能證書的考核等方面下功夫。雖然這些專業不是我院的特色專業,但通過其他特色專業帶動起來的亮點,也一定會影射到這些專業的學生,從而提高就業率。
3 建設校企合作、科研促教學的師資隊伍
建設特色專業,需要有一批教育理念先進、學術功底深厚、教學藝術高超、實踐操作熟練、不斷追求創新的“雙師型”教師。在示范院校建設過程中,一是從企業引進的一批技能型的優秀人才已經在特色專業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二是聘請企業技術、管理人員為兼職和實訓指導教師,共同研討課程的開發、技能的訓練;三是選拔愛學習、能鉆研的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的高校或企業、行業培訓,掌握新的知識,提高創新能力。他們學成歸來必將在理論教學、專業建設、技能培訓上擔當重任;四是教師下企業鍛煉。把新教師先下企業、后上講臺常規化、制度化,強化實踐能力,豐富教學素材。五是實行科研激勵政策,以科研促教學。鼓勵教師與企業聯合共做科研或參與企業的創新、研發團隊,提高科研能力;在知名教授帶動下,從校級課題做起,逐步提升。以文章發表或論文獲獎為目標,以管理制度為保證,形成人人愛思考、個個肯動手的科研氛圍來帶動教學。生物制藥技術系有一個“313人才”、制藥行業的知名教授,在她帶領下的科研團體已經形成,也必將會帶動全系、全校的人共同參與。
4 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學校精神、文化和學術活動的載體,是人才培養的基地,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的學習和工作,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校長是學校的“靈魂” ,教師是辦學的“軀干”,學生是“靈魂” 和“軀干” 得以存活的“血肉”。校長的辦學理念得到師生的廣泛認同,并通過師生員工的實踐和傳承逐步成為學校的特色。學生作為學校的“ 產品”,是形成辦學特色的重要參與者,也是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窗口。學校應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在校園設施建設如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體育運動場、學生娛樂室等方面提供多方位的服務。近幾年,隨著示范院校的建設,專家、學者、名人進校園的活動多了, “竟思論壇”、“日行一善”活動常態化,參加文學社、清泉社的學生多了,講座、社團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長了學生的見識。
總之,一所學校,只有辦出了特色,才能在社會上有竟爭力,才能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合格型人才;也只有辦出了特色,才能有立足之地。
注釋
① 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EB/OL].2007-03-20.
② 謝明榮,邢邦圣.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J].職業技術教育,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