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語視聽說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主要圍繞當前視聽說課程教學現狀展開,就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 教學現狀 問題 日語視聽說課程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日語視聽說是融視、聽于一體進行教學的語言實踐課。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視聽說課程,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為學生提供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全方位交互式語言環境,能將語言學習及運用有效地結合起來。
只是時間一長,在教學實踐中就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本文本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從分析當前日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現狀入手,指出其中的問題,并試圖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1 日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現狀及原因
1.1 教學模式
當前的視聽說課堂,在教學上過多地關注“聽”,而忽略“說”,最終導致學生不敢或者不知道如何“說”。具體表現為,選擇的視頻材料過長,人為地壓縮“說”的時間;或者干脆將視聽說課當成聽力課來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當前學生參加的一些主要的日語考試,如日本語能力考試、日語專業四、八級考試、日語JTest考試等等,聽力都占有相當的分值。而與此相對的,“說”,即會話能力,則沒有得到體現。這些考試的合格率,是衡量高校日語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有些,如日語專業四級合考試,最終還將與學生個人的學位證書掛鉤。而很多日資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往往將日語能力考試等級作為衡量學生日語水平的唯一標準。如此一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自然都會把重心放在聽力能力的提高上。在全力以赴拼“聽力”的同時,自然就把“說”給忽略了。說到底,還是沒有從“應試”教育的禁錮中擺脫出來。
其次,現代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是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內容。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就會把視聽“說”課變成視聽“電影欣賞”課,忽略了會話能力的訓練。而電影、電視劇中由于情節的需要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標準的語音語調,甚至還會有較重的方言、口音。此外,由于學生語言知識不豐富,聽懂率不高,所以他們的興趣大部分都在情節上,這類材料對語言學習的幫助其實并不大。
再次,教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被動學習,學生已經習慣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信息,缺乏主動探索的能力。現代課堂迫切需要教師轉化角色,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僅起引導作用即可。
最后,大部分視聽說課堂教學都在語音教室授課,語音教室的布局雖然非常適合視、聽,但美中不足的是,不利于開展口語訓練和課堂討論。
1.2 教材選用
目前日語視聽說課程缺乏內容豐富,選材新穎的教材。市場上可供選擇的余地非常狹小。很多高校都沒有選用教材,而是由教師自主備課。這樣一來,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有些教師上課就只是放放日本電影,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很少,就會造成視聽說課程完全喪失其作為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實踐目的。
1.3 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與傳統的音頻教學手段相比,有效利用視覺作用的多媒體視頻教學方式,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能使學生更直觀、深入地了解所學知識,提過了學生聽的能力和對所學內容理解能力,效果更好。但說到問題,目前視聽說課程還未能充分發揮計算機的作用。現在語音室的計算機大多只是用來播放聽力練習的音頻或視頻文件。計算機僅僅是輔助手段,而沒有成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有些高校在教學設計中也會有相應的口語內容,但僅僅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和情景結合起來,這樣的口語活動對切實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辨能力作用不大。
2 改善方法
(1)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日語視聽說課程要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型授課模式,改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模式。換句話說,要從單一的聽講模式,轉換成融多種訓練目標為一體的能力培養型模式,注重對學生運用能力和聽說能力的培養。過去的課堂上,過多地注重聽。現在教師要改變這種播放員的角色,多與學生互動和交流,增加視、聽、說相結合的教學環節,設計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比如,開展提問、對話、復述、口頭概述、總結、即興演講、專題演講、小組合作、專題發表、課前討論、課后總結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形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在教材的選用上,要立足學生語言實際水平,選擇相應的教學材料,同時兼顧個體差異。由于本課程目前沒有既定的教材,這就要求任課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深淺難易深度,事先做好精心的安排。特別是時間的把握上,一般視聽說課程一周只有2個課時,90分鐘的時間。在這90分鐘內,既要讓學生觀看視頻資料,又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還要留有時間作為教師重點、難點講解和總結。時間的安排是一個需要花心思的地方。教師不妨對學生課外的時間加以利用。比如,課前將新課單詞制成單詞表發放給學生,并留有空白讓學生自己查字典了解意思和用法,這也可以算得上課前提示,讓學生在預習階段調動所學知識對上課內容進行推測;課程結束后,可將本堂課視頻內容提供給學生,以供學生復習鞏固之用。
(3)提高教師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將多媒體材料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設計情境教學法,營造濃郁的日語氛圍。學習日語,不僅是單詞和語法的學習,更需要一個逼真的日語環境。在日語視聽說的課堂上,令學生尤如置身于日語的“社會環境”當中,就可能更輕松、自然地掌握這門語言。
3 總結
日語教學的最終任務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實踐表明,日語視聽說課在提高學生日語聽說能力乃至整體交際能力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因此,日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目的不是簡單地提高聽力,而是要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運用各類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寧.日語視聽說課程教學探討[J].今日南國,2010.9.
[2] 陳燕生.現代視頻技術手段對日語學習的意義和作用[J].日語學習和研究,2009.4.
[3] 王立飛.現代外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