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凈總資產值高達69.1萬億美元,高出同年美國家庭凈總資產值(57.1萬億美元)21%之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2010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中國已有67萬個家庭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資產,位列全球第三,僅次于美國和日本。這些數據到底如何與我們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解讀?這幾年來中國的富裕人群在迅速崛起,這些數據背后的當事人為何又有著從未有過的隱憂?
我們看到的是,當年中國的房價迅速上漲,對應的是美國房價與2007年相比下降了近30%。也就是說,國人財富雖然增長非常迅速,但實際上很大部分資產增長是近幾年房地產資產泡沫所致,這種泡沫對一部分富裕人群來說是紙上富貴。所以說,房產對中國老百姓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商品,有著特殊而現實的意義,很多富裕家庭的自住房產在總資產里面的占比高達70%以上,一旦將來房地產價格調整,將對這些富裕人群的資產帶來較大的影響。
那真正能讓中國富裕人群覺得對未來繼續保持較高生活品質的資產又有多少呢?這正是中國富裕人群目前的壓力和焦慮的癥結所在:收入的增長預期始終趕不上CPI的實際變化,教育問題、養老問題時刻困擾大家,這方面的投入讓人覺得是個無底洞。
還有一點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人消費低成本勞動力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說過去享受“70后”“80后”提供的服務成本比較低廉的話,我們能期待“90后”“00后”將來可以帶來價廉物美的服務嗎?我們已經看到勞動力市場的顯著變化:新生代人群的工作觀念變化明顯,這將導致未來的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比如小餐館的招聘公告里,普通服務員工資都已經直逼3000元大關,還特別難招到人,很多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都是如此。比如國人現在還不太習慣按小時收費的規則,但相信不用了多久,這將變成高端服務行業的普遍現象。可以斷言的是,這種服務性消費成本在我們未來的支出中,占比將越來越大。
綜上所述,當房子不再是我們資產增長的最大動力,而享受高品質生活又需要付出高額成本時,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目前的資產狀況,及時調整家庭的投資方向和資產配置呢?
答案不言而喻。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總是不可避免,關注位于中低階層的民眾的生活,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居于金字塔中高端的富裕人群的資產,或將在未來10年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和侵蝕,這些富人將不得不擔憂這種相對優勢的失去,增加財產性收入將是更多富裕人群的現實選擇。
人的幸福在于比較,財富亦是如此。面對將來復雜的形勢,還是盡早籌劃,未雨綢繆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