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PS的到來本文以綏中GPS控制網為例,探討了靜態GPS平面控制網改造過程中控制點的選擇及精度分析。
關鍵詞:GPS 平面控制網 高程擬合 精度評定
中圖分類號:P22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c)-0140-01
GPS定位技術以其高精度、全天候、無需兩點通視、操作簡便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控制網測量中,可以說GPS定位技術已完全取代了用常規儀器建立的大地控制網,正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
1 靜態GPS定位原理
靜態定位:根據參考點不同,一般分為絕對定位、相對定位兩種,絕對定位是以衛星與觀測站之間距離觀測為基礎,根據已知衛星瞬時的坐標來確定測站位置,由于絕對定位沒有同步觀測數據可以比較,大氣遮光,衛星鐘差等誤差等沒有通過同步觀測線性組合加以消除或減少,因此絕對定位精度目前只能達到厘米級。相對定位就是將多臺接收機分別放置在不同觀測站上,保持各個觀測站位置不動,同步觀測相同GPS衛星,以確定WGS-84坐標系中相對位置或基線向量的方法。由于進行了同步觀測,利用不同性質組合進行相對定位,衛星軌道誤差、衛星種差、接收機誤差、電離層折射誤差、對流折射誤差,能有效的消除或減弱誤差,從而提高定位精度。靜態相對定位是一種以載波相位觀測量作為基本觀測量進行定位的。
2 實測方案
以綏中濱海經濟區600km2GPS-D控制網為例。使用設備為美國ASHTECH生產的單頻靜態接收機8臺,精度為5+1PPm。測區概況:測區西邊與河北接壤,東邊綏中縣城、南邊為海邊、北邊至102線,其中西邊山高陡峻。在這種情況下給布設控制網帶來了很大困難。控制網形狀采用邊點式混合連接,與國家各級控制點重合14個,新埋設控制點48個,控制網高程采用四等水準聯測,其平地控制網四等水準間隔不超過兩條邊。其余點采用高程擬合方法求得。此次控制網按照《城市測量規范》及《GPS測量規范要求》共觀測62點,其中聯測三角點10個,水準點4個,共觀測188條基線,其中有45條重合基線,最大邊長為6.8km,最短邊長為2.2km,平均邊長4.3km,被觀測衛星的地平高度角應大于15°。PDOP值小于2.5,數據采樣間隔為10s。同步觀測時間視被觀測對象的不同應大于60min,有效觀測衛星數≥4,觀測模式采用靜態相對定位模式。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接收衛星信號的物體。平差結算軟件為美國阿斯太克公司隨機配置的selos軟件,要求觀測的基線置信度為95%~100%。
3 GPS控制網數據處理
3.1 GPS網在WGS-84坐標系下的無約束平差
基線解算合格后,對所有獨立基線組成的閉合圖形,以三維基線向量及相應方差協方差陣作為起算數據,進行GPS網的無約束平差。無約束平差提供各控制點在WGS-84坐標系下的坐標,各基線向量三個坐標觀測值的總改正數,基線邊長和邊長精度信息。(表1,2)
上述數據滿足規范規定。
約束網平差:自由網合格后進行約束網平差,經過篩選用了6個分布均勻控制點進行約束網平差,最終匯總得出:(表3)
點位最大為3cm。
3.2 高程控制
高程擬合采用GPS網中聯測了水準點的高程平差值作為高程已知點進行平差擬合,取得較好精度GPS點的高程。精度評定:根據平差結果的統計及專家驗收,本項目獲得了省里獎項。因此利用靜態GPS觀測控制網,其精度完全可以達到規范規定。(表4)
點位中誤差±14.0mm
4 結語
由于靜態GPS觀測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也不受環境和距離的限制,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累計誤差。尤其是在地形條件復雜的地區更具優勢,實踐證明只要按照GPS規范規定去做,采用靜態GPS技術布測的控制網的精度是可靠的。
參考文獻
[1]城市測量規范CJJ 8-99.
[2]王建津.建立GPS平面控制網的幾個問題[J].巖土工程(勘測),2005(2).
[3]于立國,毛繼軍.GPS技術在高等級城市控制網中的應用[J].測繪通報,2005(9).
[4]徐紹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