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開啟人類智慧的一把金鑰匙。要用這把金鑰匙打開農村孩子們的智慧,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分析了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的現狀,提出在師愛、鼓勵和團結協作中引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開展實效性的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的對應策略。
關鍵詞:農村音樂 興趣 能力 實效性 音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c)-0167-01
1 農村新初中音樂教育的基本現狀
音樂教師及家長的思想認識模糊。有的學校教師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認為可上可不上;家長認為音樂課沒什么用,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這些認識上的模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學里搞的音樂實驗班經驗表明,有音樂特長的學生的創造能力都很強,而且學習成績也比普通班級高。
教學設施落后。教學設備、用具(器材)是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物質保障。由于多種原因,音樂教育在農村中小學的教學中處于附屬地位,音樂教學硬件建設也受到極大影響。
學生喜愛音樂,感知能力低下。中小學開設音樂課的主要目標,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但實際情況卻與這個目標相差甚遠。舉個簡單例子,很多學生雖然喜愛音樂課,但對音樂知識知之甚少,有一個班 30名學生中竟然沒有一個識別樂譜,根本不會視唱。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上好音樂課呢?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對應策略。
2 在師愛、鼓勵和團結協作中引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興趣,就談不上愉快地學習,不能愉快地學習,就沒有學習效率,沒有效率就是我們教師的失敗,所以,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位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
用師愛感染學生。正所謂 “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奮斗,催人進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地鼓勵并給予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教師便給以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也要體現在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上。
用優秀的作品激發學生。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模仿能力,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造或表現欲望。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課本中的欣賞課都是選取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這還不夠,還需我們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值得學生信賴和崇拜的還是教師的音樂素質。教師在各種演出活動中的個人表演,展示了教師的扎實的音樂功底和較高的表演水平,對學生而言,這是最有說服力、感召力的。教師在學生中富有威信,學生就會崇拜老師,就會主動自覺地向老師學習,就會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分組合作中使學生懂得團結協作。分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興趣愛好或知識水平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優點是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點互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強的人,而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不是隨便就有的,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養。而初中階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和集體意識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而言之,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
3 開展實效性的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活動,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之中,才能進行情感體驗。這個活動是指新授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開放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教學空間和時間機動靈活,組織形式靈活多樣,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要強調學生的“六動”,使學生在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動心中體驗音樂,學會創新。在節奏訓練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生一起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采用節奏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不同節奏類型。
開展實效性的音樂活動課是音樂課的延伸,音樂活動課這種特殊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創造思維的空間更為廣闊。活動課除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更多的是把活動的主動權教給學生。這種作法不但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饒有興趣,而且學生在師生共同營造的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實現了培養音樂能力的目的。
總之,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圣潔的,它表達人間的情感,凈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使人們理解美,向往美,擁抱美。美麗無處不在,音樂無處不在。讓學生在經歷音樂實踐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都能得到良好發展。讓我們農村的學生也能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地走進他們是生活,讓農村中學音樂課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