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學科發展中所存的問題,結合我校實際,從學科整體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角度出發,對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和改革。新的課程體系有助于我校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專業培養目標。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 課程體系 課程模塊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c)-0180-01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以培養具有堅實的國土資源學、管理學、經濟學基礎,能運用計算機、遙感等技術分析和解決土地利用及管理問題,具有測量、制圖、策劃、估價等基本技能,能在國土、城建、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管理、土地估價、土地規劃、房地產經營開發、房地產經紀等方面工作的中高級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據中國高等育網統計,截至2008年,計劃招收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學校已有71所[1]。
1 湖南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概況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創辦于1988年,受當時湖南省國土局委托為其培養國土管理干部,在全國招生較早,在湖南省屬于辦學最早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199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經過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該專業在學科建設和辦學條件等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也為國土行業培養了一大批所需要的中高級專門人才。
但與社會發展需求相比,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1)部分理論課程教學內容交叉重疊,劃分不夠明確。土地學科是新興的學科,很多內容都還是探討性的,使得現有的教材體系中,內容難以適應新的條件和要求[2]。學科的課程體系不夠成熟,造成了理論教學的重復,沒有體現學科發展前沿。比如我校土地資源學課包含土地資源調查評價的內容,同時還開設土地調查課程;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土地利用管理學都涉及土地用途管制、地租的相關內容;教師們需對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進行及時的修改和整合,明確劃分,否則會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和質量。
(2)選修課程沒有分類歸納,選修方向不明確。由于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師各自有著不同的專業知識背景,在每次教學計劃修訂的時候,都往往抱怨土地的資源特性的課程過多或資產特性的課程過多,其實這都不符合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科性質;土地資源管理學是一個涉及面廣、分支眾多的學科體系,若簡單地機械地把幾十門課程組織成龐大的課程體系,都很難兼顧到各方面知識并使之相互協調。另外,當前供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選修的課程歸納還不十分明確,導致學生選修課程比較盲目,而且體現社會發展需要的前沿類型、熱點類型課程較少。
(3)部分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缺失。作為公共管理學科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一門注重社會實踐的現代科學,尤其是注重未來土地管理者及從業者所需要的技能、實際管理的活動過程及其所需各種實用技術的教育[3]。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類的課程一般都配有實驗課,實驗室也有測量學實驗室、土地信息系統實驗室、3S技術實驗室、數字成圖實驗室,其中測量學實驗室為國家財政部與地方共建的基礎實驗室;但對土地管理與政策研究方法類的課程(如不動產估價設計、房地產綜合實習、土地利用規劃綜合實習等)的教學實習則作用不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課程設計、野外調查和綜合實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 課程體系改革思路
在了解社會對人才結構需求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學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際,重組專業課教學內容,注重課程授課內容、課程間的合理銜接,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
3 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內容
3.1 優化課程體系和結構
全國公共管理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土地資源管理學科組早已按課程模塊劃分的方法提出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劃分為公共基礎模塊、資源模塊、經濟模塊、管理模塊、技術模塊等,還提出將管理學、公共管理學或行政管理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或資源與環境管理作為平臺課的課程體系[4]。
因此,我校可以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劃分為資源模塊、經濟模塊、公共管理模塊、技術應用模塊、選修模塊等五個模塊;其中在選修模塊,可以根據不同的方向又分為資源與環境、土地管理與政策、房地產、不動產評估、土地信息與工程技術模塊五個系列,不同模塊對應不同選修方向。學生有意在國土及相關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工作,可選修土地管理與政策方向;有意從事房地產營銷策劃、房地產中介等方面的工作,可選修房地產方向;有意在房地產評估行業找到一席之地,可選修不動產評估方向;想在環境、資源等相關部門找工作,可選修資源環境管理方向;想從事測繪、遙感技術之類的工作,可以選修土地信息與工程技術方向。
3.2 擴大選修課程,整合專業課的授課內容
針對上述提出的選修模塊,我校可以在保留原有基礎的情況下,擴大各模塊的選修課程,以體現學科的不同發展特色。如資源與環境模塊主要包括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礦產資源管理、環境學概論、土壤地理學等選修課;土地管理與政策模塊主要包括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模型、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土地資源管理發展趨勢等選修課;房地產模塊主要包括房地產策劃專題,工程概預算、房地產投資分析等選修課;不動產評估模塊主要包括房地產估價實例分析、資產評估學、建筑工程概論等選修課;土地信息與工程技術模塊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土地整理與復墾,全球定位系統等選修課。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展空間選擇一定數量的專業課,這有利于土地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較好地實現培養的目標和規格。
3.3 加強實踐環節教學,特別是教學綜合實習
實踐能力高低是市場經濟下人才需求的依據。我校應結合專業定位和課程設置體系,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改革,提高實踐環節教學的比重,特別是綜合性教學實習。在保證課程的授課內容基本要求下,通過減少課堂講授學時,增加課堂的實驗/實習學時,適當增加和整合綜合實習教學環節,給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實踐與創造機會,這也是從整體上調整和優化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喻燕,盧新海.公共管理學一級學科下土地資源管理人才培養探討[J].中國農業教育,2010(1):12-14.
[2] 張合兵,桑振平,趙素霞.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11):122-121.
[3] 趙凱,夏顯力.論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幾個關鍵問題[J].科教文匯,2009(2):120.
[4] 吳壯金,嚴志強,廖赤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7(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