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誦是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應該消除背誦就是“死記硬背”,就是違背素質教育的誤解,充分認識到背誦的重要性。同時,教師應該不斷積累好的背誦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使學生通過背誦積累語文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鍛煉記憶能力。
關鍵詞:背誦 語文教學 記憶規律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8(c)-0185-01
背誦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對加深語文功底,提高語文素養起著良好的作用。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當今社會這種方法卻沒有引起廣大師生的足夠重視,這對語文的素質教育是極為不利的。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消除背誦就是“死記硬背”的誤解,以免將背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近年來,語文教學中逐步扭轉了過去片面強調雙基的傾向,語文能力的培養得到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得到落實,研究性學習普遍開展,極大地改進了現行的傳統模式。但有一些老師矯枉過正,重視了培養學生的能力,卻放松了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其實,能力不是憑空培養的。如果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不掌握足夠的基本技能,能力的培養也必將成為空中樓閣。背誦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是與當前實施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相反地,恰恰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背誦在語文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1)背誦有助于語言積累。學生如果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就不會有深厚的語文功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頭腦中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的人,往往筆下生澀,詞匯貧乏,甚至文理不通。而如果有大量的語言知識積累,則可以達到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神”。(2)背誦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背誦內容多選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通過背誦可以熟記大量的詞匯、句式和修辭格式,掌握各種表達方式和藝術技巧。這些都可以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得到應用。(3)背誦有助于發展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背誦課文時,會不自覺地采用多種識記方法,如逐句識記、鍵詞語識記、形象識記、聯想識記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對文章進行分析、綜合和概括,在加深對范文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記憶能力都會得到發展。總之,背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
既然背誦在語文教學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而我們又不提倡死記硬背,那背誦應該講究哪些方法呢?
首先,應該消除學生思想上的障礙,防止學生因覺得背誦是“死記硬背”而產生抵觸情緒。跟學生說明,背誦是一種手段,同時也是一種能力。一個人能不能背,會不會背,背下的東西多與少就是一種能力。而且背誦能力,在各個年齡階段都要培養,從幼兒園到大學要不斷鍛煉和強化。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是先讓學生背熟原文,然后再講,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實際上學生對精彩文章的理解并非可以通過自己的一次閱讀和老師的一次講解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長期的體味,甚至有時需要人生的閱歷。古人說:“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些都強調了熟讀和背誦的重要。
其次,教師應該提倡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背誦。教師要強調,背誦之前要理解原文,特別是古代詩文,而且先要掃除文字障礙。今天,語文的教學條件和教學方法已大大的優于古人了,老師應該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理解原文。例如作必要的講解和示范時,可以放一些與詩文內容相配合的錄相或幻燈片進行情境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
第三,應該精選合適的內容。語文課本里需要背誦的章節是學生背誦的首選范文,也是必須要背誦的。語文課本里的課文,雖不全是名家名篇,但也經過精心篩選,是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的范例。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盡量減少講解的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朗讀和背誦課文語言。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課堂上教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背積累語言。但僅僅依靠課堂上教師講解、學生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要鼓勵并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堂上掌握的語文知識和積累語言的方法,進行廣泛的閱讀,把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優美詞、句、段摘抄下來背熟,運用到平時的說話和作文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語言的積累,增加語言的儲備。
第四,要盡量保障學生有充足的背誦時間。這首先要從語文授課課時、閱讀課和自習課等抽出一定的時間保障學生進行背誦。這就要求教師濃縮講解的知識點,在較少的時間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以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背誦。同時,要建議學生充分利用課余零碎時間進行背誦。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張。但是背誦有其自己的特點,可以用零碎時間進行。如散步時間、上課前等。這些時間不便進行物理、數學等知識的學習,但是很適合用來背誦。每天抽取一定的時間經典文章、古詩詞、格言警句、簡短的文言文等,廣泛積累語言,長期堅持,這樣可以在沒有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教師應該想辦法調動學生被動的積極性。背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教師應該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想一些辦法,增加背誦的趣味性,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例如可以定期開展背誦比賽,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行背誦。教師言傳身教的力量也不可忽視,如果一個語文教師能夠在要求學生背誦前先做示范背誦,學生一定會大受感染,從而極大的提高背誦積極性。
第六,應該教會學生根據記憶規律,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背誦。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著名的遺忘曲線顯示了遺忘的規律:人們對事物的遺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背誦的內容要及時復習,趁熱打鐵,才能鞏固。教師在前幾次的背誦中,應該示范如何制定背誦計劃,并監督學生的執行情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設定背誦目標也是取得良好背誦效果的重要因素。實驗證明,單位時間背誦效果和背誦者努力的目標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要引導學生背誦時明確目標,以能提高背誦的效率。背誦之前對背誦內容進行分析,理清思路,劃分層次,也是提高背誦效率的一種重要手段。在背誦的過程中,既有“前攝抑制”,即先背誦的材料對后背誦的材料的記憶發生干擾作用;也有“后攝抑制”,即后背誦的材料對先背誦的材料記憶發生干擾作用。為了防止“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就要注意背誦的積累,及時復習前面背誦過的內容。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記憶材料的學習程度對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過度學習”(指達到一次完全正確背誦后仍然繼續學習)有助于保持記憶材料。背誦之后容易忘記。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背誦者記憶力不強,而是由于沒有高質量地完成背誦任務,勉勉強強背出來之后沒有繼續學習,及時鞏固。最后,一些語文基礎知識也有助于記憶,如古典詩詞格律常識等。
總之,背誦在語文教學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在有限時間內達到良好的背誦效果,不加重學生負擔,教師應該不斷積累經驗,引導學生用更好的方法進行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