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高職院校服裝工藝教學現狀出發,以培養市場需求和接近生產實際的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為目的,結合教學實踐,對調整服裝工藝課程體系、更新教學觀念,革新教學內容,實現服裝工藝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服裝工藝課程 教學模式 實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c)-0186-02
我國服裝業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本土品牌逐步國際化,企業間競爭激烈,急需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近些年來,為面向市場需要,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服裝教學改革一直都在提出,服裝工藝課程作為主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專業核心學科,卻在較多高校中處于弱視狀態,對服裝工藝課程的變化認識不足,使工藝教學水平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或因教學模式過于傳統使得不少學生脫離市場,面對高校服裝工藝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創建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
1 調整課程結構體系,適應社會需求
服裝工藝課程是以實踐教學為主要形式,集設計、技術、綜合應用于一身的特色課程,在繼款式設計、結構設計后承擔著服裝成型的重要角色,也是服裝專業教學的重難點課程。但長期以來受重設計輕工藝的思想影響,不少院校的服裝專業課程設置,過分強調服裝款式設計、時裝畫等專業基礎教育,而不夠重視服裝工藝設計、制作、打版和生產流程方面的技能培養,不但導致一些年輕教師輕視專業技能的培養,還造成不少學生覺得工藝課容易使自己的藝術思路受到束縛,使服裝工藝課在整個服裝教學中處于弱勢狀態,造成畢業生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始終客觀存在,也阻礙了我國服裝行業前行的腳步。就目前企業對服裝工藝人才的能力需求看,要求學生應具備服裝裁剪與制作能力、服裝熨燙與后整理能力、服裝工藝質量監控能力、外貿跟單管理能力以及服裝工藝單編制等綜合能力。基于這樣的企業需求,應適當調整服裝工藝課程結構體系,體現綜合能力為培養目標,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工藝問題的能力。
2 服裝工藝教學中融入更多的設計理念
許多院校的服裝工藝教學仍遵循老一套的“重操作,輕創造”的教學模式,沒有體現“設計”一詞的本質含義,教學實操演示所涉及的款式保守、滯后,教學方法也是千人一面,學生在課程中單純地學到服裝縫制基礎技能,未能真正懂得工藝設計的根本目的和設計方法,以致許多學生在款式設計上過分追求理想化,不懂制作工藝,不考慮工藝實現的難易程度,造成設計的款式采用率不高。隨著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服裝風格在不斷創新,版型工藝也應改進和突破,特別在如今本土品牌走向國際化的征程中,款式設計不能只停留于紙筆間,許多工藝技巧、手法的原創就是對設計作品的進一步表達,服裝工藝制作的整個環節也是款式成型的一種創意活動,這需要極富創造理念的頭腦、現代服裝工藝設計理念和創意動手能力。因此高校培養的服裝專業學生要掌握成衣制作工藝及工藝設計方法,使他們在做款式設計時能充分考慮實現成衣化的可能性,使工藝制作更加合理,完美地將設計圖紙轉化為實物,這樣設計出來的服裝款式采用率會大大提高。工藝教學中應在理論領路的基礎上對傳統工藝進行繼承、揚棄和發展,改變以往服裝工藝課程的“純技術性模仿”傾向。
3 緊扣工業生產組織教學,構建流水線實訓平臺
服裝工藝課程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必須通過一定的動手實踐才能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在服裝工藝的教學中,單純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方式還很不夠,要盡可能尋找與企業界合作的機會,實現零距離教學。例如經常組織學生深入服裝企業和服裝市場進行調研,考察服裝生產的先進設備與最新工藝、工藝流程與質量技術要求以及服裝市場的行情態勢;同時,邀請服裝行業專家做專題報告,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或采用“工學結合”模式,把大部分實訓放到企業里,將課堂搬到工廠車間、設計室,讓學生進行上崗培訓,直接參與實際工作環節,使教師、學生與企業技術人員、工人零距離接觸。通過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拓展課堂實訓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動手能力也顯著增強,并大大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實踐證明到企業工作和實習過的學生參加工作后能很快地轉換角色,融入企業生產中,普遍受到企業的歡迎。此外,為適應社會的變化,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要把服裝工藝中先進、科學的流水式生產線作業手段作為服裝工藝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適當添置必要的設備,并培訓專業教師以滿足教學的需求,改變傳統的只要求學生掌握單人、單件制作工藝技術的教法,使學生懂得流水式生產線在服裝工藝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設備的構造性能和使用方法、設備的購置、維修和生產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培養出既有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先進技術和生產手段且能熟練進行技能操作的高素質服裝人才,以適應現代化服裝批量生產的需要。
4 現代教育技術與服裝工藝實踐整合
示范操作法是服裝工藝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直觀性教學形式,教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能使學習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易于理解和接受。然而,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如果不加改進,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服裝工藝課程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課程,多數學生工藝技能基礎薄弱,當教師示范難點工藝時,學生要在人數眾多且觀摩空間有限的短時間內一次性掌握技能要點很困難,效果不佳也就在所難免了。教師需要在傳統示范教學方式上加以改進,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極大提高教學質量,如用多媒體將服裝部件、半成品的車縫要點、難點及操作流程結合文字和圖解進行講解,更清晰,更簡明扼要;并通過演示大量新舊工藝方法的圖片和視頻,再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學會工藝方法的設計和研究,并能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使教學富有立體感;或通過拍攝示范操作過程,讓學生反復觀摩,慢速、分解、重點播放,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分組反復示范的負擔,也可使教師抽出時間進行巡回指導或個別輔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總之,多媒體技術與服裝工藝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實踐更多樣、更直觀,能更好地推動服裝教育向高層次、多元化、信息化發展。
5 更新教師觀念,提高專業水平
服裝行業是一個極具活力的時尚產業,服裝工藝隨著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的不斷翻新也在不停地推陳出新,要培養適應服裝發展的創造型人才,教師觀念的更新、專業素質的加強、教學水平的提高是相當重要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多數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實踐能力普遍較弱,高學歷、高職稱和高技能教師缺乏,教師專業實踐技能與企業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應積極吸引較高層次的“雙師型”人才、企業高級技術管理人員擔任服裝工藝課程實訓指導教師,將市場最先進的信息帶入課堂。還要定期聘請行業專家給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或通過建立和完善教師下企業鍛煉的制度,使專業教師定期到服裝企業與工藝技術人員交流,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了解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加快教學內容更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真正做到將服裝工藝教學與市場最好地接軌,縮小企業與學校專業技能培養上的差距。只有做到這些,培養高水平的企業后備人才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總之,服裝工藝課程承擔著為企業培養服裝工藝設計技術人才的重任,就要以滿足企業需求為宗旨、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理念,繼續深化教學改革,進行教學創新,不斷調整專業方向、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加強動手能力訓練、堅持“強化工藝技能訓練”的辦學特色,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更接近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的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史林.服裝工藝師手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
[2] 石磷硤.服裝工藝教學的現狀及思考[J].藝苑·美術版,1997(4).
[3] 王武林.高職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