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不同原因能引起速生桉樹干外表產生的各自特征,通過觀察其表面癥狀可以對形成原因作出初步判斷,從而進一步確診并進行處理,維護林木的正常生長。
關鍵詞:速生桉 成林 樹干 異常 種類 原因
中圖分類號:S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c)-0231-01
速生桉是目前廣西人工林的主要種植品種,不論國營林場、國內外造林公司、聯營和個人多以速生桉作為短期工業用材林經營對象。在十多年速生桉營林過程中,一些相關病蟲害隨之出現并對林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筆者在營林操作中注意到植株樹干的不同變化,所造成或引起的原因往往是不相同的。現就當前栽培面積最大的巨尾桉DH廣九品系樹干外表變化類型,通過反復調查而判別出其成因,方便適宜經營者初步診斷、參考以及時確診。
正常速生桉樹干橫切面為圓形或近圓形,主干筆直;外觀飽滿,皮層呈青綠或黃褐色至淺褐色;樹干無開裂、撕裂、凹陷、色斑、穿洞、產生其它異物等的不正常現象。經觀察在速生桉林內主要有下列異常情況出現,并淺談其主要成因。
樹皮變色。有季節性或全年的發生不同類型。
正常生理脫皮。廣西林區由南向北而先后出現。桂東南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樹皮由帶綠的淺黃色逐漸轉變為黃褐。顏色變化的速度與植株生長好壞成正比,土肥條件好、植株生長旺盛的地方出現早、樹皮顏色變化快,而到了5月上旬后,樹皮逐漸轉變為深褐色,并且產生縱裂,樹皮在5月下旬與樹干分離、脫落。此時是速生桉粗生長高峰,是“換皮”過程。這種特征是大多數速生桉所有。同一林區同一品種,若在同一階段樹皮顏色變化慢、開裂脫皮時間靠后、經歷時間長、脫落的皮層又比較薄,說明其生長速度慢、生長量小。脫皮后的新皮多恢復豐滿和灰綠色。
紅藻。先由少數幾株發生,以后逐漸向四鄰蔓延;全片林分的樹干變紅黃色澤,最初色澤比較淡,以后逐漸變深,除主干外,較粗的枝條外表色澤也跟隨變化。用手搓樹皮表層色澤不易刮去。在放大鏡下檢查,可見密集的小顆粒物體緊湊排列在一起。這是一種藻類生物在樹皮上寄生繁殖。多在池塘、水庫邊空氣潮濕、且林地比較背風、林木生長良好和郁閉度大的地方發生。此寄生藻類主要是影響林分外觀,對生長量和蓄積影響不太明顯。
潰瘍。在樹干上出現黑色壞死斑點或斑塊,有時斑塊可比巴掌還大,多呈長圓形、欖形或不規則形;最初斑點細小,然后逐漸擴大,高溫高濕天氣或環境容易發生,受害植株比較集中,但不一定連續發生;病斑變黑褐后向內收縮、凹陷,但進入木質部不會太深。此是桉樹潰瘍病所引起,病菌的感染和立地條件導致該病害的發生。桉樹潰瘍病影響植株生長和降低木材質量,如在林木中齡階段就發生,應考慮防治。
孔洞。形成原因多種:有的可以直接看到樹干上出現孔口,有的則在孔口上面有糞粒、蟲苞等覆蓋,需要剔除后才能發現。
蟲苞內穿孔。多數在樹干基部3m以下部位、最高的個別可達10m位置,在樹皮外粘附面積1~100cm2以上的木屑、糞便和絲狀物結織成的蟲苞,呈饅頭形。在發生區一株樹干上有三幾個、最多可超過10個,由于積累時間較長,外表看蟲苞比較陳舊。撥開蟲苞,可見到洞口呈喇叭,有一小洞直通入木質部,并向下延伸。這是蛀干大害蟲——桉蝙蛾危害所致。由于造林前修荒、煉山不徹底,原來寄生于其它植物的蝙蛾入侵桉樹,逐漸形成蟲源,并大量繁殖。受害后植株生長衰弱,容易引起風折;成林后木材質量和等級均下降,經濟收益減少。如不及時防治,主伐后的更新林分受害程度會進一步加重。
樹干下部穿孔。多在樹干基部出現一大堆粗糙的新鮮木屑,這些木屑有時可覆蓋孔口。孔口通常如手指般大小,同時林區內經常聽到“刮、刮、刮|”的蛀木的切咬聲音,這是云斑天牛危害的結果。由于該蟲幼蟲階段取食量大、危害時間長,蛀道在主干木質部內環繞,取食后留下寬闊通道,該蟲危害的多是成林大樹,樹干和枝葉很重,盡管在沒有大風的天氣,受害后植株也很容易傾倒,受蛀后的木材等級、價格下降,木材廠商不愿意收購。
樹干中、上部穿孔。在植株中、上部主干上,常在小枝分叉或葉腋處出現如元珠筆芯大小蛀孔,孔口可能有少數糞粒。此孔也在枝條上出現。這是咖啡豹蠹蛾危害所形成。它對林木生長有影響,會導致折梢折枝,如發生量較多,需要及時除治。
缺損。為樹干或樹皮非正常缺損。
樹干基部咬失。多發生茅草叢生的林地,在一、二年生植株靠近地面處。有明顯粗糙的咬痕,傷痕有大有小,有的植株直接被咬斷,有的樹干半邊被咬去,一旦風吹全株斷落。有的受害后形成瘤突,植株生長基本停止。受害附近有黃豆大小的糞粒,地上有明顯的磨擦光滑的通道向外延伸。這是茅根鼠危害所造成,它取食樹木獲得營養和水分維持生存。只要有一個老鼠危害就能使十株以上的幾米高幼樹報廢,如有一窩茅根鼠其附近一小片幼林可幾乎損毀。
主梢皮層撕裂。在生長茂密的林區內易發生。在植株近頂梢幾米部位,主干上出現一輪、兩輪甚至三輪樹皮向下撕裂、倒吊現象,長度30~40cm,往往引起頂梢發黃或斷落。這是松鼠危害結果。它主要取食表皮下水分豐富嫩木質部。可以連續取食毗連的植株,也會在較近林區內出現,活動范圍比上述茅根鼠大,要注意觀察才能發現。
畸型。發生類型較多,常見有:
螺紋干。在近梢端處看到表皮下呈旋轉狀態,如旁邊有蟲孔出現,是木蠹蛾危害后主干生長影響所致;若全株有類似情況,則多為缺乏微量元素引起;
半邊凹陷。一側樹干呈圓形,而另一側比較平直甚至凹陷。表皮色澤無明顯改變。用手按摸該部位,沒有正常樹干堅硬感覺,而是手感較軟、有的還有內部空虛的感覺。這種表現多從植株下部開始,逐步向上延伸,寬度占樹干圓周的1/4~1/3,高度為植株1/2、甚至更高。
半邊壞死。實際是上面癥狀的繼續發展。患部的皮層脫失,木質部向外裸露,為黑褐色甚至已經腐朽,非常容易風折或自然斷落。
開裂或撕裂。主干從一側向另一側呈穿透性開裂,嚴重株甚至呈燈籠狀向四周張開,木質部被外面皮層破裂所分割。這種樹木完全失去商品材的價值。
瘤突。在樹干的中、下部,向外突出一個或多個腫瘤,小的如半個乒乓球,大的比半邊籃球還大,有的單株的瘤突多達十余個。
樹干發生畸形現象還有其它表現,大多數與植株缺乏微量元素有關。它們出現比較集中,至少在一局部地塊呈簇狀發生,不會是單株的個別現象。通過與生長正常林區枝葉、土壤的微量元素測定,可診斷其所缺少的肥料種類和份量。
掌握上述易見的癥狀,能夠快速對速生桉樹干病蟲害作出初步判斷,或至少能夠引起林主的注意,聘請有關科技人員進一步診治,以維護林木的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