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當前留學生跨文化教育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留學生 跨文化教育 管理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c)-0244-02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來華留學生數量逐年增加,教育規模日益擴大,21世紀初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提高國際交流合作水平,為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加強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推動來華留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教育部印發了《留學中國計劃》,制定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在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超過50萬人,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
至2011年統計,來華留學生已逾26萬人,學生分別來自200余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促使國內大學由原來的單一文化組織變成了跨文化組織,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帶來的文化差異問題成為留學教育管理的難點。為了做好留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們應該重視復雜多樣的文化差異,對留學生實施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加強文化協調、化解文化沖突、促進文化融合。
1 留學生教育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種族背景和宗教文化,其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都有所不同,不同的文化交織在一起,必然產生碰撞甚至沖突。這方面的問題給校園帶來了很多不穩定因素,直接影響到留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隨著留學生的日趨多元化,留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1.1 語言障礙問題比較明顯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載體。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首先面臨的就是語言問題。語言溝通上的障礙會直接影響到留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從而限制了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語言障礙還有可能會導致留學生在面臨具體問題時解決不好、處理不當,而產生不良的情緒,引發留學生的心理不適感。
1.2 生活習慣差異較大
很多留學生難以適應中國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起居的習慣。例如印度留學生,他們習慣晚起晚睡,經常凌晨才休息,很難適應早上8點上課,經常會出現學生到課率低,擾亂正常教學秩序的現象時有發生。
1.3 宗教活動和宗教節日較多
留學生普遍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我校留學生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或印度教。留學生經常要舉行一些祈禱和慶祝活動,灑紅節、排燈節是兩個比較大的節日,煙花爆竹的燃放、蠟燭的燃燒都是潛在的危險因素。齋月的禁食對留學生的正常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
1.4 自我文化傾向嚴重
留學生喜歡標新立異,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傾向,很容易站在自己的文化信仰、價值觀和態度的立場來批評他人的文化習慣,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比較強烈,在處理自己和他人、個人和集體關系時,喜歡表現自己,喜歡突出個人和個性,推崇個人的成績和榮譽。普遍存在松散、組織紀律不強、團隊意識淡薄的現象。
1.5 心理問題比較突出
留學生進入一個新的文化環境,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價值觀的沖突,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一般來說,從最初的新鮮、好奇和文化刺激所帶來的興奮隨時間逐漸減弱后,文化差異對心理的負面影響就會顯現出來。這時候的學生特別脆弱,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情緒低落,帶來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不適表現,甚至出現輕生的現象。
2 跨文化教育與管理方法
為了更好地應對國際化的挑戰,我校積極采取措施對留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促進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推動留學生教育的發展。
2.1 正確認識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相互尊重和包容對方文化的基礎上,對留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和文化適應教育,幫助留學生盡快熟悉周圍的環境,向學生介紹跨文化適應各個階段的有關情況,讓留學生了解各民族之間存在文化差異是正常的,應該尊重這些文化差異,使留學生對文化差異可能帶來的不適有一個感性認識,作好心理準備,避免文化差異帶來的心理文化沖突。管理者應該主動將自身調節至跨文化管理的最佳狀態,從不同文化的角度全面地考慮問題,找出矛盾的文化根源,做到有的放矢。
2.2 注重中國文化的導入
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五千年的積累形成了中華民族謙遜內斂的心理文化。學校應該系統地制訂中國文化學習計劃,有計劃、有目的地向留學生介紹中國的風土人情和習俗文化,使留學生對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行為和道德規范有一定的認識,加深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3 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留學生文化背景的差異給學生帶來很多學習上的困難。比如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在進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之前,僅在中國學習了一至兩年的漢語,漢語基礎不牢、水平不高,專業學習上非常困難。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通常會安排不間斷的漢語學習,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安排課程輔導和考前輔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適當地采用雙語教學,保證教學效果;鼓勵老師吸取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采取開放式、互動式、問題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4 加強溝通和交流
中外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跨文化交流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如建立聯誼寢室、一對一結對子、安排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組織文化和體育活動等,中國學生不僅能夠在生活上幫助留學生,還能夠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加快消除文化隔閡,提高適應能力。中國學生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也受到熏陶和感染,增長了知識。這種溝通和交流能夠促進文化融合,有利于創立新的共同文化。
2.5 定期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
在盡可能為留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的同時,要定期為留學生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如參觀中國的名勝古跡,組織專題講座、課外活動等,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同時能夠加深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促進跨文化適應。
2.6 重視留學生的心理適應調適
對留學生的心理不適應等情感因素,我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留學生的心理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孤獨感、思鄉感、易恕、抑郁和自我封閉等,我們必須關心和包容他們,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和心理疏導,對情況嚴重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
2.7 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
管理是一種文化。文化導入是一種軟性的管理,制度管理是一種硬性的管理,二者缺一不可。面對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語言、家庭、經濟、社會經歷的留學生,單純的文化導入很難形成一種約束力,必須要有硬性的制度來制約。制度能夠維護、倡導和推廣我們的文化,所以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促進不同文化相應適應的有效手段。
跨文化教育和管理是留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不僅是留學生適應留學生活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留學生工作的重要衡量標準,因此,如何對留學生實施高效率、高質量的管理,加快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應引起更大的關注,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