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上海電視節已于2012年6月15日成功落幕。創辦于1986年的上海電視節是具有電視節目評獎、節目交易、項目創投、新媒體暨設備市場、論壇等綜合功能的國際性電視節,也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電視交流、合作平臺之一。今年的上海電視節包括了“白玉蘭”獎國際電視節目評選、國際影視節目市場,還設立了亞洲唯一的動畫項目創投平
臺,“白玉蘭國際電視論壇”、“國際新媒體與廣播影視設備市場”,以及“MIDA紀錄片特別活動”、“電視劇觀眾票選活動”和“上海大學生電視節”等主題活動。本屆上海電視節3天內匯聚2000多位中外買家、2萬多人次交流洽談,電視劇互聯網觀眾票選單元共有5.59億人次參與,持續1個月時間,上海電視節正成為推動新模式、策源新項目、孵化新作品的平臺。經過20多年的品牌打造,上海電視節發揮集聚和資源優勢,推動國際合作,堅持前瞻性、國際性的特色,著力加強專業性、互動性,在傳承中銳意創新,不斷拓寬著其在業界的影響力。《電視指南》雜志就本屆電視節中業界各方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采訪了上海電視節組委會執行副秘書長唐麗君女士。
“眸”求燦爛、“視”出精彩
電視指南:今年的上海電視節相較于往年來說有哪些創新與亮點?唐麗君:今年電視節的主題仍很突出,依然聚焦于全媒體時代的內容創新與合作。我們在活動設置上緊緊地圍繞著這些來展開,包括白玉蘭獎的評選內容跟以往相比將更多地考慮與國際合作、國際發行,所以今年增設的“白玉蘭”獎中紀錄片、動畫片、電視電影也都是覆蓋全球的,我們在電視劇當中也增設了一些海外的特別獎,想通過中外的節目平臺競技,能夠進一步提升中國電視制作水準,有更多的中國電視能夠走向國際,并且帶動一些國際合作。另外,今年的市場特別火爆,一共400多家展商參與,而所有展臺在3月份均已售罄。在今年的展商當中,新媒體展商的比例急劇提高,而論壇更是聚焦于新媒體的創新與合作,以三個板塊來呈現:高峰論壇、專業論壇、特別活動,一共12場。
電視指南:從今年影視節目展的情況來看,哪一類題材的劇最受歡迎? 唐麗君:雖然交易的劇很多,但還是能看得出大家目前收視的一個喜好。有話題的時裝劇、
青春靚麗的偶像劇,甚至有些搞笑的諜戰劇都是非常看好的,古裝劇目前也有升溫的勢頭,可能古裝穿越是最受關注的。現在電視節的熱點切換得非常快,從諜戰劇到古裝武俠劇,從青春劇到現實題材,都是高收視、高復播率、高美譽度作品,也可以看得出現在創造的一個熱潮。另外從交易類型來講,目前貼近百姓生活和情感的,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現實主義題材仍是非常受關注的。當然我們也注意到,因為全媒體的新生,新媒體也設展臺,節目的類型要比以前更豐富多樣了,以前比較偏重的是電視劇,現在看來一些欄目包括一些短片受關注的程度也普遍地提高了。
電視指南:據了解,此次電視節除了央視和東方衛視外,以湖南衛視、安徽衛視、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為首的四大衛視并沒有設置展臺,對于他們的缺席,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唐麗君:實際上我們這幾年展臺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這四家衛視沒有設置展臺可能因為最近投拍量少了,但實際上他們也都來了電視節。電視臺也會通過其他公司來設展臺,以另外一家公司的面目出現,并不是沒有設展,不像媒體報導說他們沒有來,實際上他們來了。我覺得這個在理解上可能有一些誤差吧,這是他們參與的方式不一樣。電視臺是事先購買版權,或者委托一些公司來承制的,電視臺不可能大而全,因為電視劇是制播分離最成功的一個電視類型,所以他們還是有參與的。
電視指南:將本次電視節的理念定義為“‘眸’求燦爛、‘視’出精彩,”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唐麗君:這是我們海報設計的一個理念。一旦進入全媒體以后,網絡媒體非常強勢,電視的發展前景如何,大家也是非常的關注。我們也是通過“‘眸’求燦爛、‘視’出精彩”這樣的理念,綻放全媒體時代電視的一個新魅力。所以不論“白玉蘭”獎也好,節目市場、亞洲動畫創投會以及論壇,都是全媒體時代的傳播方式。海報上那個眼眸的迸發,則象征著全媒體時代電視產業的蓬勃發展,綻放出勢如破竹的恒久魅力。
電視指南:上海電視節近兩年取得較快發展的經驗有哪些? 唐麗君:第一,上海電視節作為國內最早創辦的國際性電視節,我覺得專業性、國際性,一直是我們堅守的一個目標。我們電視市場做了20多年,專業服務也好,定位也好,我們都是比較明確的;另外我們與國際上知名電視節的合作也是很密切的,包括全美電視展、戛納電視節,所以我們對國際上前沿的一些東西了解得非常清楚,包括亞洲動畫創投會,我們跟戛納的青少年市場也有合作,每年的亞洲動畫創投會我們都會把主委會提供資金制作的一些樣片,拿去戛納電視節尋求國際合作伙伴或是投資人。我們這種專業性、國際性,也是受到業界一致好評的,這也一直是我們在堅持的方向。第二,是我們的創新性。其實每年上海電視節總有一些新的東西,中國的電視界發展可能跟很多國家走的是不一樣的道路,中國的新媒體非常的發達。這幾年我們為什么要做互聯網觀眾票選活動和其他全球廣告獎大賞呢?實際上你會發現現在廣告越拍越好,很多微電影也是汲取了廣告的這些經驗,所以今年我們就做了全球六大廣告節的一些獲獎作品來到上海電視節上跟業界做交易。我們希望跟電視節能夠有一些頭腦的風暴,有一些觀念的碰撞,這個可能是其他電視節不會做的,包括我們節目模式的孵化、上映動畫模式的創投會、劇本的推介會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一些創新點。第三,是我們的前瞻性。每年總能在論壇上捕捉到一些新的觀點,這對以后的電視產業發展會有所引領,觀念的引領。今年的12場論壇是非常火爆的,電視劇做了3場,電視劇處于轉折期大家都非常的關注,所以這些觀念理念也會影響到接下去產業的一個發展。
電視指南:上海電視節在中國電視界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唐麗君:我覺得它是電視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吧,因為我們處在中國,通過節目評獎也好,交流交易也好,通過這樣的平臺能夠助推中外業界的合作,更多的是能夠推動中國電視走出去。我們在“白玉蘭”評獎里面,也為國際上設獎了,包括首爾電視劇節、東京電視劇節。而每年東京電視劇節上獲獎的作品都是在我們的入圍名單當中來找的,前幾年《士兵突擊》、《新結婚時代》、《馬文的戰爭》、《媳婦的美好時代》全部是我們“白玉蘭”獎的入圍作品。也就是說首先“白玉蘭”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是被認同的,第二通過布設獎項這樣一種方式,我們也把中國的電視劇推出去,在前幾年巴西的電視節上我們一些獲獎的作品在他們的劇院里都放了,觀眾還是非常歡迎的。我們是想通過這樣的平臺能夠對這個產業有所貢獻。
電視指南:你認為,白玉蘭獎作為一個最具權威性的主要針對電視節目的綜合性頒獎,它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功能性?唐麗君:我覺得有兩點。一個是中外節目的同臺競技,能夠提升中國電視的制作水準,進而能夠推動更多的中國電視節目走向國際,因為電視的區域特征過于明顯。不是說我們電視節有這么大的功能,至少我們在堅持一種東西,通過這樣一個評獎機制,我們也能找到差距,甚至能夠把中國的一些節目推出去,一些國際上的電視節也到我們這里來找一些節目,評獎是發揮這樣一個功能。第二,是能夠推出一些新人,可能在同等條件下我們把更多的機會能夠給到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