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離子反應專題涵蓋了整個高中化學教學,在高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離子是否共存是各類別考試中的常見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必考的題目。
關鍵詞:離子互換反應離子共存氧化還原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a)-0189-01離子反應專題涵蓋了整個高中化學教學,在高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離子是否共存是各類別考試中的常見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必考的題目。出題的發展方向可能為:
(1)設置一些隱藏要素,如酸堿、顏色、氣味、形狀、氧化還原反應是否發生等;
(2)在定性中引入一定計算,例“由水電離分解出的c(H+)=1×10-8mol·L-1的溶液中”。
除此之外,離子是否共存可以由單選題向解答題、問答題方向逐步變難;題目結構由簡易向雜糅,定性中潛藏定量,變量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要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活學活用,提高得分率。
中學化學中,影響離子共存的主要因素是離子間的復分解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雙水解反應、絡合反應等。
1 離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分類
(1)因發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共存: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包括生成難溶性物質、難電離物質、揮發性物質。下面幾種情況同學們應作重點掌握:
①有生成沉淀(微溶或不易溶性的物質)如:碳酸鋇(BaCO3)、氫氧化銅(Cu(OH)2)、硫酸鈣(CaSO4、氯化銀(AgCl)等
②有生成氣體(揮發性物質)如:O2、SO2、H2等
③生成難電解的物質(弱電解質)如:氯酸(HClO)、氨水(NH3·H2O)、H2O、氟化氫(HF)等
(2)因發生雙水解反應而不可共存:弱酸的負離子和弱堿的正離子雙水解相互促進反應徹底:
①常見情況,如Fe3+分別與HCO3-、CO32-、ClO-等,Al3+與HS-、S2-、HCO3-、CO32-;
②易錯點:Fe3+與HS-、S2-不能共存,不是因雙水解反應而是因為氧化還原反應。Al3+、AlO2-不能共存,NH4+與HCO3-、CO32-可以共存。這樣記憶或理解,在已學過的物質NH4HCO3中可以得到證明,也說明它不易發生雙水解反應或雙水解趨勢較弱,所以它們才得以存在。
(3)因生成絡合物而不能共存:中學階段掌握Fe3+與SCN-、C6H5O-的絡合反應就夠了。
(4)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共存:如
①可以發生氧化反應的離子:Fe3+、MnO4-、NO3-(酸性環境中)、ClO-等
②可以發生還原反應的離子:S2-、I- 、Br-、Fe2+(其中有且只有Fe2+與Fe3+可以共存)
2 某些離子對溶液酸堿性的要求
(1)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離子:水解呈酸性的離子,即那些弱堿的正離子:如Fe3+、Al3+、Fe2+、Cu2+、NH4+等
(2)堿性溶液中可多數存在的離子:水解呈堿性,也就是弱酸的陰離子:如CH3COO-、CO32-、S2-、SO32-、PO43-、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
(3)強酸、強堿性溶液都不能大量存在的離子:即多元弱酸的酸氫根離子:
如:HS-、HCO3-、HSO3--、H2PO4-和HPO42-等
3 認真審題讀題,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1)看清題干中的限制條件:
①條件中有無對溶液顏色描述,但要注意透明不一定無色:無色透明溶液中一定無Cu2+、Fe2+、Fe3+、MnO4-
②溶液的酸堿性是否有要求:溶液若酸性或堿性則均和Al反應生成氫氣;室溫時酸堿示劑的顏色(如石蕊試液顯藍色);室溫下pH=2或12;由水電離的OH-離子濃度等于1×10-9mol·L-1的溶液等。
(2)讀出題目的特殊條件:;例如某些離子存在下不能共存的;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的;因生成沉淀和氣體弱電解質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等。對具有隱含條件的問題,必須先將隱含條件挖掘出來。
(3)能共存與不能共存(不強調大量共存)
(4)注意前后(題干條件、要求與選項)聯系,不要丟三落四,思維要嚴密。
【典型例題】
1、在pH=1的無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NH4+、Mg2+、SO42-、Cl-
B.Ba2+、K+、HCO3-、NO3-
C.Al3+、Cu2+、SO42-、AlO2-
D.Na+、Fe2+、Cl-、NO3-
解析:首先審題,弄清題目有三個限制性條件:一是pH=1(溶液中有大量的H+離子);二是無色溶液;三能大量共存;再針對條件并結合選項綜合解析。離子組存在的環境(pH=1)是強酸性的,HCO3-和AlO2-不能大量共存,即可排除B、C選項;酸性溶液中NO3-有氧化性,與還原性的Fe2+不能共存,故排除D選項;且溶液為無色,排除含有色離子(Cu2+)的離子組C,故答案為A。
2.某酸性溶液中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中的一種或多種,現進行以下實驗:①加熱時放出一定量氣體,并可讓品紅褪色;②加入堿溶液可讓溶液呈堿性,再加熱放出的氣體可讓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成藍色;③加入氯水時,溶液呈橙紅色,若加入BaCl2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物。對于下列描述的不能確定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離子是 :
A.Br – B.SO42– C.H2SO3 D.NH4+
3.某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Mg2+、Ag+、OH-、SO42-、CO32-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將該溶液進行以下操作:①取此溶液少量,并加入足量鹽酸無明顯反應;②另再取少許加入足量濃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③將②中沉淀過濾掉,取濾液加熱少許,有無色刺激性氣味氣體出現,此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成藍色。
(1)由此推斷,次溶液中一定有————————————————離子,肯定無———————————————離子。
(2)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參考答案】:
1.A 2.B 3. K+、Al3+
3.⑴NH4+、Mg2+、SO42-;
Ba2+-、Ag+、OH-+、CO32-
(2)、Mg2++2OH-===Mg(OH)2↓
NH4++OH-=N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