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針對當前高職教育現狀,在深入分析生源、學情和就業三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文章依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進一步詳細探討了高職教育中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將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觀念和社會生存能力等方面帶來積極影響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 高職教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綜合素質 生存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指出:“教育首先是培養人,不是首先著眼于實用性,不是首先去傳授知識與技術,而是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歸納力、理解力,以便他們在無法預料的未來局勢中做出有意義的自我選擇?!边@種觀點的現代意義就是強調素質教育,強調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高職教育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還包括愛、快樂、審美情趣等豐富的內心體驗,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具有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懈的拼搏精神、理智的分析判斷能力、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在其內心深處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和個人生活、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些都關系著他們是否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調節能力,最終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1 高職生教育中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成功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為各行業培養了大量技能嫻熟的高素質人才,但在生源、學情、教學和就業等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
1.1 生源競爭日益激烈,學生素質整體下滑
從1999年高等教育大擴招以來到2011年,我國具有招生資格的高職院校數量已由474所發展到1228所,2011年高職招生計劃326萬多,近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總數675萬的一半。經過十來年的飛速發展后,近年來高考生源明顯減少,招生競爭日益激烈,開始出現降分錄取、登記入學的情況,盡管如此,《新快報》2012年8月22日刊文山東仍出現96所高職院校三次投檔無一人報考的現象。隨著入學門檻的越來越低,生源素質自然難以保證,主要表現在缺乏對自己、生活和社會的真正理解,在社會行為上顯得孤獨、冷漠、厭學、責任心不強、狹隘和自我等問題上,與大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具備的自我認知水平、自我約束能力、自我調節能力不相符,要么盲目過高估計自我,眼高手低,說起來行,做起來不行;要么有思想、好思考,但又過于偏激、固執和理想地看問題;要么渴望成才,但又急功近利,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學習動力和進取精神始終不足。
1.2 學生基礎積累不足,畏難情緒突出,學習主動性不強
因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應試教育的價值取向使得素質教育的倡導并未真正落到實處,學校仍是只關注少數成績優秀的尖子生,大多數成績一般或稍差的學生得不到重視,在家又令家長失望,甚至是被埋怨的對象,長期沒得到應有的正確關愛和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使其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方面發展不平衡,甚至雙重缺失。又恰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迫于高考成績的原因而接受高職教育,因積習和低劣情感態度價與值觀傾向影響,入學后生活、學習氛圍突然的自由,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其他價值觀的沖擊,應接不暇的游戲、網絡誘惑,以及每天所學知識、技能需要消化、鞏固的壓力,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加倍放大,慢慢開始厭學逐漸到迷失自己,對學業由進校的滿腔熱忱到心灰意冷,最終發展到教室玩手機,寢室打游戲,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屢禁不止。
1.3 就業相對容易,但專業相關度和就業現狀滿意度較低
在當前高校應往屆畢業生近千萬,經濟形勢較困難的情況下,高職生就業形勢面臨就業容易,但專業對口度和學生就業滿意率卻較低的現狀。據麥可思公司對全國高職院校2011屆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就業現狀滿意度、離職率、專業相關度、職業吻合度等數據調查顯示,數據如圖1所示:畢業生第一份工作通過專場招聘會和求職網站等形式,自己主動出擊、競爭獲得與專業相關職位而就業的比例不高,最主的要渠道還是利用親戚、朋友的關系通過推薦獲得與專業不一定相關崗位而就業;另外,平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的薪資待遇和中低端制造服務業職位的社會地位在多數畢業生眼中并不滿意,多數學生總難在個人能力、興趣愛好、薪資待遇、發展前途與企業要求和社會現實之前找到交集,最終選擇了放棄所學的專業技術而從事了別的職業。
2 高職教育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意義
上述問題的存在既有學生自身的問題,也有社會的原因、更是當代教育的缺憾,盡管學生接受了十幾年的教育培養,但仍然缺乏對生活的真正理解,缺乏對社會現實、行業現狀、企業要求的正確認知和判斷,缺乏大學生應有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決策能力和獨立生存能力,進入市場選擇和社會競爭后難以正確定位自己,顯得茫然無措、無所適從。
2.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可以健全情感素養、人格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在各種社會生活、學習中經過嘗試錯誤、成功、失敗、沮喪、痛苦等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出的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個人需要所產生的態度,以及對人生目的、意義和對自己的社會地位、社會關系的根本看法,總是伴隨著對客觀現實的認識過程發生和發展,同時又反作用于人的認識過程。高職教育中根據高職生在學習、生活中反映出的孤獨、冷漠、厭學、責任心不強、狹隘和自我等主要特點,結合他們內心所關注的學習、就業等實際問題和社會、行業、企業對他們的要求,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和培養,使其在學習生活中、人際交往中、困難挫折中具有熱情自信、勤奮努力、團結合作、堅強不屈等良好的情感素養和人格品質,在解決實際的學習、生活問題時,能主動接受正確的價值觀,摒棄錯誤的價值觀,遵循事物本身的脈絡,實事求是,擁有高度的責任感、獨立性和堅持性。
2.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可以促進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人的思想、言談和舉止既受生活環境、積習的影響,又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支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的所有體驗都會對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化、構建帶來影響,而且新形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傾向又反過來強化其行為舉止,如此反復,最終形成對自己、對學習、對職業認識、判斷的標準和價值的取向,積極樂觀的認識和價值取向促進其更加努力學習,反之,消極悲觀的價值取向促使其更加厭學。因此,只有加強學生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其用正確的視角認識學習過程,并不斷調整自己在學習中嘗試錯誤、成功、失敗、沮喪、痛苦等體驗后總是獲得更多愉快、興奮、贊賞、喜愛和崇敬等積極、樂觀的感悟,才能結合行業、企業要求和社會現實樹立自己的信心和目標,去真正探索職業、行業、企業甚至是崗位的內在特征,養成能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科學態度和向自然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他人學習的行為習慣,最終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生存適應能力
高職教育階段是學生人生旅途即將邁入社會的新起點,要能成為一個適應社會的獨立工作者和社會需要的高級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知識技能,還必須具有良好健全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既懂得“做事”,又會“做人”。高職教育應根據學生在學習、就業等問題中思想言行反映出的主要問題,結合行業、企業對他們的要求,緊緊圍繞職業選擇、薪資待遇、個人發展和社會地位等他們熱切關注的實際問題,培養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認識、職業品格、職業素養和職業理想,不只專注于知識技能的訓練,更能在自己的職業理想、專業技術和企業現狀間有足夠的認識并找到切合點,從容做到客觀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性格、興趣和優勢等個人特質,對自己的職業選擇進行科學合理定位期望,增強自身的專業認同感和身份認同感,冷靜地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就業環境,兼顧短期形勢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積極主動把握機會,實現早日圓滿就業,融入社會。
3 結語
從當前學生學習和就業的現狀來看,高職教育中使學生終身受益的并不是關于某個行業、崗位的專門知識技能,而是影響他們思維方式、問題解決能力的認識和方法,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只有培養出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取向,他們面對學習、就業和社會生活時才能遵循規律并及時調整自己的興趣、心理、能力和價值觀念,把自己從“我想干什么”的一廂情愿轉變到“我能干什么”的現實定位中,并以務實的態度積極參與就業競爭,不以“等,靠,要”的懶惰思想等待就業,不以個人暫時的好惡作為職業選擇的唯一依據,才能使學生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和獻身精神。
基金資助: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項目編號【GDGZ10072】
參考文獻
[1] 孫宏安.情感態度價值觀概談[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25(3):7-13.
[2] 王全旺.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協調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職教學院,2010.
[3] 麥可思團隊,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團隊.2012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R).成都: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2012.
[4] 羅曉珍.論加強高職大學生的情感教育[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64-68.
[5] 闞麗.高職院校職業情感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8.10(11):23-25.
[6] 李保峰.關于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若干思考[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