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學案導學 ”是一種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式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分析其眾多優點的同時,也要理性地思考其是否適用于本校的教育教學,運用時應取其精華,揚長避短。
關鍵詞 學案 導學 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學案教學”風靡一時,受到了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推崇與青睞,“導學案 ”也被視為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法寶”。自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數學“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在國內的很多學校都以“課題”形式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應用。其中包括北京三十五中、浙江金華一中、、宜賓市高縣柳湖中學等等。現在,山東正把“學案導學法”推廣到全省。那么什么是“導學案”,“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又有哪些優點呢?
導學案立足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充分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它著眼點和側重點是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自主發展的線路圖。
“學案導學 ”的載體是學案,方式是導學,主體是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主導是教師的指導,所以它是一種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目標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使教學過程由“教”變為“導”, 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有人總結了課改后教學的六大轉變: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變“師道尊嚴為平等”合作;變“教教材”為“用教材”;變“單純傳授知識”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變“教師滿堂灌”為“學生主動學”;變“結果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而學案導學這一教學改革模式恰恰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總的來說,“學案導學”對教師的意義可歸結為三點:
1 教師專業成長的推動力
一份導學案的形成,既是整個教研組的集體智慧、精誠團結的結果,又是每個教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從集體備課到個人備課,從不斷地完善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
2 促使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從教師的教出發,并提供了比較明確的可操作程序,數學教師只要有教材和教參,就能如法炮制。其結果是,在日常的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以外的其他素質的培養,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的過程,“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未來的發展。
高中數學“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打破只用數學教案教學的常規做法,以高中數學“導學案”為載體實施對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數學的指導,將課下與課上相結合,學案與教案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教授分析相結合,知識技能與能力素養的培養相結合。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高中的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主導作用與主體地位和諧統一,產生最大效益。
3 實現了教師角色與教學行為的轉變
在這種模式中,數學教師充分體會了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高中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教會他們怎樣學習數學、怎樣思考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自學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數學教學模式順應了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新形勢,符合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教師由傳統的力爭做一名好“演員”轉變為力爭做一名好“導演”。
既然實施學案導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那么對于我們湖濱中學的高中數學教學一定也有借鑒的作用。我校是一所藝術類高中,數學基礎比其他普高生要薄弱。很多藝術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比較茫然,不知從何下手,上數學課猶聽天書,從而對數學課產生畏懼感,動搖了學好數學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采用學案導學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學案導學對教師來說應當突出一個“導”字,對學生來說要突出一個“學”字。要改革原來的教學模式一定會碰到諸多問題。
對數學教師團隊和個人而言首先的挑戰是工作量翻倍。導學案的編寫要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前量,這取決于它的流程:個人主備,形成個案;→ 集體群議,形成初案;→ 完善整理,形成定案;→特色補充,形成復案;→教后反思,形成補案。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剛剛開始編寫“導學案”一定會有很多不適應。
其次的挑戰是問題的設置。導學案中的核心是問題的設置,一些微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問題不應該在導學案中出現。我國教育技術專家祝智庭教授和閆寒冰博士根據國際上著名的4MAT教育模式提出了“五何”問題設計法:(1)由何(問題從哪來)(2)是何(問題是什么)(3)為何(問題產生的原因)(4)如何(問題該如何解決)(5)如何(解決問題之后,提出問題)。好的導學案就是以問題組的形式把學習任務具體化。以往在寫教案時不太注意問題的設置,現在要集思廣益、深思熟慮把問題設置得恰到好處,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發展變化。
導學案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合作與探究”是建立在“自主”的前提之下,沒有“自主”,“合作與探究”也就無從談起。對于湖濱中學的同學來說是有困難的。學生可能會缺乏自學意識,沒有預習的習慣;可能會因為學習經驗不足,不會搜集與處理參考資料;也有可能在閱讀導學案的過程中不得要領,無法完成導學練習;甚至有可能有的學生對教師引導的目標置之不理,不予配合。
有困難才有挑戰,萬事開頭難。布克說過:“衡量你是否成功的真正尺度是看你把多少數目的學生從困境中解救出來 。”高中新教材的編排雖然注重了學生的發展,但對湖濱中學的學生來說,難度還是很大。數學的抽象性與概括性等特點,讓他們有嚴重的挫敗感,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怎樣讓他們樹立自信心,這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內驅力積極探索,勇于進取,才是解救學生的最好辦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于“學案導學”我們的經驗還不足,但我們只要大膽摸索,堅持反思,不斷進取,一定能在教改之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