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醫療信息化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我國醫學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醫學繼續教育必須適應醫療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實現教育模式的革新。在分析醫療信息化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依托遠程醫學平臺,建立遠程醫學繼續教育模式,并闡明了遠程醫學繼續教育模式的開放交互屬性,探討了推進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 醫療信息化 遠程醫學 繼續教育 開放交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醫療信息化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大勢所趨。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要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整合資源,加強信息標準化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統一高效、互聯互通。衛生部在“十二五”衛生發展的主要任務中明確提出,要實施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為衛生改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醫療信息化工程正在快速發展,各地分別加強區域醫療信息化系統建設。醫學繼續教育作為我國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支撐之一,必需要適應醫療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1 醫療信息化的發展狀況
醫療信息化是在一定范圍內,為醫療服務提供者、衛生管理機構、患者、醫療支付方以及醫藥產品供應商等機構提供以數字化形式存儲、傳遞衛生行業數據的業務和技術平臺,以支持醫療服務、公共衛生以及衛生行政管理的工作過程。①醫療活動中,作為醫療活動主體的醫生還需要采集大量的相關信息并借助專業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整個過程涉及多個專業領域,決定了提供技術支撐的醫療信息系統的復雜性。我國醫療信息化發展相對較晚,隨著新醫改的推動,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但從整體上還處于摸索和試驗階段。
醫療信息化的核心是醫院信息化。醫院信息化發展普遍經歷三個階段:醫院管理信息化(HIS)階段、臨床管理信息化(CIS)階段和局域醫療衛生服務(GMIS)階段。②目前,國內大醫院大部分已經具備較好的信息化基礎,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信息體系,應用和開發正向深度發展,逐步向臨床應用、管理決策應用延伸,并逐步開始推進內部信息系統與其他醫療機構的系統對接。
2 醫學繼續教育的信息化
醫學繼續教育是對已完成院校醫學教育的衛生人員進行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終身性訓練活動,目的是使衛生人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不斷更新知識,以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服務質量,保持高尚的職業道德,以適應醫學科學技術和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我國農村和偏遠地區的醫療衛生人員在脫產培訓上存在資金、人力不足等問題,遠程醫學繼續教育既節約了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繼續教育費用,又提高了繼續教育中學院的現場參與感覺,對滿足廣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其人員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是現代醫學教育的必然要求,衛生部在《繼續醫學教育“十一五”規劃》中就提出要進一步加快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步伐,充分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要建立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數據管理中心。③因此,利用目前已發展成熟并被廣泛應用到其他領域的網絡信息技術開展醫學繼續教育就成為了一種值得探索的手段。目前,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在繼續醫學教育中處于輔助地位,存在重視不夠、設備購置和維護成本高、遠程繼續醫學教育資源不充足、課件質量不高等限制性因素,普及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筆者認為,醫學繼續教育要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加強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大背景下,進一步鞏固教育信息化成果,推動繼續教育與遠程醫學的集成,依托遠程醫學平臺實現繼續醫學教育模式的轉型。
3 構建依托遠程醫學平臺的遠程醫學繼續教育模式
遠程醫學教育工作模式突破了醫療資源的分布在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諸多限制,同時對有效地培育積累新的醫療資源將產生積極的作用。④遠程醫學平臺的功能通常包括遠程診斷、專家會診、信息服務、在線檢查、醫院探視、遠程醫學教育和遠程交流等幾個主要部分。目前,國內眾多地區都在積極建設遠程醫學平臺,在遠程醫學平臺框架內,構建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系統既是遠程醫學的應有之義,也是醫學繼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3.1 當前遠程醫學教育技術平臺
目前使用的遠程醫學教育技術平臺主要有兩種,呈相互融合的發展趨勢。⑤
(1)是基于衛星網的交互式遠程演播的“天網”系統。該系統在主辦地點建立地面衛星雙向站、視頻會議系統、衛星演播系統和遠程多媒體教室,并在所屬各學習中心建立衛星接收設施和學習基礎設施,其優勢是通過衛星直播傳遞教育信息,實現快速、高效的音頻和視頻信息傳送。在我國主要以雙衛網為代表,在新疆、貴州和江西等地發展較為充分。
(2)是基于互聯網的遠程教育平臺的“地網”系統。該系統通過建立遠程教學網站,開發設計符合互聯網特點的教學網頁、教學管理平臺和課件下載服務器,其優勢是教與學不受時間限制,教學資源獲取方便。在我國以好醫師網站為代表,主要推廣地在云南、山東和北京等地。
3.2 嵌入遠程醫學平臺的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系統
近年來,遠程醫學已經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應用和創新。遠程醫學繼續教育是遠程醫學平臺的重要功能,可以使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在原地、原醫院即可接受遠地專家的教育教學活動,并能在遠地專家指導下學習遠程手術操作等實踐知識,還可以進行患者治療和護理等實踐活動。依托遠程醫學平臺先進的“天地結合”的遠程視頻通訊技術和通訊技術設施,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系統可以實現遠程實時動態、聲頻、視頻同步的教學與交流,并可開展多人討論、數據會議、會議記錄及媒體廣播等先進的教學模式,這將大大提升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的效果。
3.3 嵌入遠程醫學平臺的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系統的開放交互式教學模式
依托遠程醫學平臺的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系統則可以基于其先進的“天地結合”通訊手段實現課堂教學的開放互動,迎合了醫學教育對交互的迫切需要,是遠程醫學繼續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嵌入遠程醫學平臺的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系統的開放交互屬性主要體現在:
(1)可以實現教學信息、資料的開放共享。任課教師可以方便地提供基于不同課程的各種教學資料(包括講義資料、參考資料、作業等)和相關的教學活動信息,并可以實現實時開放更新,學生可以獲得所有課程的相關學習資源和課程鏈接,實現了教學內容的開放融合。
(2)可以實現專題討論式互動交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可以設計并提出一個具體討論的議題或者是醫療案例,要求并引導學生通過視訊系統參與到開放互動討論中來,共同對問題和病案進行研究分析。對典型實例,以分析、討論的方法開展教與學,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遠程醫學平臺為進行網絡互動交流提供了基礎,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對專題討論需要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真正形成了開放、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
(3)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開放性交流與學習。針對不同病案和教學問題,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通過視訊系統參加問題解決的討論之中,信息來源、分析方法等不再僅僅依托教師的傳授,還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而獲得。利用軟件平臺提供的視頻、語音、白板等功能,制作視頻專題演講,基本上能實現課堂教學的學生交流要求。
(4)推動教學管理的開放互動。相關的教學管理部門,可以把學生的有關信息資料通過互動平臺提供給任課教師,幫助任課教師進行公平的課程考評。更有意義的是,可以根據互動交流平臺統計的信息分類、數量等,對每個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交流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測、評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建立真正的以學習效果為導向的課程學習評價體系。
4 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的發展策略
遠程醫學繼續教育在技術上、教學模式上、教學效果上等都具有明顯優勢,在當前大力發展遠程醫學平臺的背景下,推動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發展前景廣闊。
4.1 重視遠程醫學平臺建設中的教育教學功能
在建設遠程醫學平臺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遠程醫療和遠程教育的集成性,在遠程信息傳輸、PACS系統、遠程呼叫等基礎平臺基礎上,開發遠程教育系統,并注重遠程教育系統與遠程會診系統部分功能如遠程手術錄播等功能的共享,以提高遠程教育效果。
4.2 開展多種遠程教育工具的集成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綜合應用網絡、衛星、視頻教學服務器等多種遠程教學手段,在網絡條件不佳的地區積極應用視頻教學服務器,擴大遠程教育覆蓋面,或在教學流程中采取視頻與面授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預習自學-視頻學習-小組討論與開放演講-課后練習-面授答疑”的方式提高學習效果。⑥
4.3 探索并建立適應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需求的遠程繼續教育模式
遠程繼續教育模式需要開展以病案為中心的實踐式教學,注重操作能力的提升和臨床技能的規范化訓練。另外,教學部門還要積極探索適應遠程醫學平臺背景下的教學管理模式,推動教學管理、考試與評價管理、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的改革,加強學習過程管理與繼續教育信息庫的建設。
4.4 調動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的發展
遠程醫學平臺建設為遠程醫學繼續教育提供了契機,各部門需要加強對遠程醫學繼續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國家層面需要建立相對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構,社會層面則要加強遠程醫學教育機構評審和評估,建立健全遠程醫學教育機構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等。只有充分調動和凝聚政府、區域中心醫院、醫療衛生管理部門、基層醫院及其他社會各方力量,才能形成遠程醫學繼續教育大發展的局面。
注釋
① 江捍平.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② 汪鵬,李剛榮,周來新,等.建廣義數字化醫院,走區域醫療信息化之路[J].重慶醫學,2009(13):1566-1567.
③ 盛麗芳,岳健.推進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繼續醫學教育,2011(8):8-11.
④ 廖菁,楊建萍,朱文勇,等.遠程醫學教育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6):203-205.
⑤ 郭常平,茅曉延.我國遠程醫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27-28.
⑥ 王昆.基層醫務人員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發展對策思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