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醫院校針灸推拿專業開設康復醫學方向既順應了醫學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也促進了針推專業創新。針灸推拿與康復醫學相結合當以針灸推拿為本,并要充分發揮中醫傳統康復學特色。
關鍵詞 針灸推拿 康復醫學 中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康復醫學教學目前已進入了高等中醫藥院校,多在針灸推拿專業下開設康復方向。下面就針灸推拿專業開設康復方向的必要性及其課程內容設置進行探討。
1 針灸專業康復方向設置的必要性
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是現代醫學體系的四個組成部分,它們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統一體。康復醫學是醫學領域的一個新興學科,與臨床醫學有著不同的治療對象、治療目的,但二者關系緊密,相互滲透。臨床醫學的對象是各類病人,而康復醫學的對象是臨床醫學中患病后遺留暫時或永久性功能障礙的患者;臨床醫學的治療目的是消除病因和逆轉疾病的病理過程,挽救生命潛能,而康復醫學的治療目的則是預防繼發性殘損,保存與改善功能,回歸社會。因此,康復醫學貫穿在許多疾病臨床治療的整個過程,而不僅僅是臨床醫學實施后的延續①。康復醫學早期介入臨床醫學各科,對減輕功能障礙程度和幫助患者盡早重返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升,對康復醫學的也需求也越來越大。
在我國,康復醫學已開始融入臨床醫學,很多西醫院都設立了“康復醫學科”,建立了“康復治療室”,為各臨床科室的急、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復治療。而在中醫領域,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融合發展比較慢,中醫院的康復科還多以聲、熱、光、電等物理因子治療為主,真正意義上的功能康復開展得較少。因此,目前非常需要中醫臨床康復人才。
在中醫學領域推廣和應用康復醫學,針灸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切入點。在中醫各臨床學科中針灸與康復醫學中的主要療法——物理療法的關系最為密切,二者的結合也最為緊密。例如,物理療法治療的三類主要疾病,神經系統傷病、運動系統傷病、心肺系統傷病,同時也是針灸臨床的主要疾病。另外,二者有相似的治療方式,針灸療法中應用的針、灸、罐,實質都是力、熱等刺激,與物理治療一樣遵循刺激與反應規律;相似的知識背景,即物理治療師與針灸醫師都常采用徒手方法診查與治療,都需要對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知識有很好的掌握。而且,現代醫學從業者中物理治療師被認為最適宜學習和應用針灸療法②。中醫針灸與康復醫學結合之緊密,不僅表現在上述相似性上,更主要表現在康復醫學理論對針灸療法有指導作用。為說明此問題,本文以針灸治療中風偏癱為例,從康復醫學對針灸取穴、施術體位的選擇和療效評價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
首先在針灸取穴方面,《針灸大成·治癥總要》有“中風不語、手足癱瘓者,……先針無病手足,后針有病手足”之明訓,但目前針灸臨床在偏癱早期的取穴方法有或針患側或針健側(巨刺法)之不同。康復醫學PT療法中的Brunnstrom方法,其基本內容是在患肢無隨意運動或隨意運動相當弱時利用對側的聯合反應加之患肢隨意運動的嘗試而引發隨意運動。這一方法為針灸治療偏癱早期應用巨刺法提供了依據。大量臨床觀察也表明在早期先針健側,至病情穩定后再針患側或健患側交替使用,確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③。
在針灸施術體位上,以往主要依據患者舒適及醫者方便操作,而患者體位的擺放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則很少考慮。腦卒中患者“舒適”的體位即表現為上肢屈曲、橫放胸前、下肢挺直、髖外展外旋的痙攣模式。康復醫學中的良姿位是對抗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痙攣模式的體位,有人發現良姿位針刺,既可促進患肢肌力和肌張力的提高,又能抑制相應的痙攣模式,促使分離運動的早日出現,對患肢功能的恢復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良姿位與平常體位針刺后比較,前者明顯優于后者④。
在臨床評價方面,既往針灸臨床主要采用測量肌力來評價治療效果,但中風偏癱是中樞性癱瘓,其功能恢復不是單純肌力的恢復,而是運動模式的恢復,因此,肌力的評價方法不僅反映不了運動模式的改變情況,而且以發展肌力為重點的治療,還會強化共同運動、聯合反應而導致“誤用綜合征”的出現。而現代康復醫學中的中風偏癱評價量表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運動模式的改變,對治療還有指導意義。目前在針灸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報道中,越來越多的醫生采用了評價量表法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
從以上可以看出將康復醫學與針灸療法相結合,可以提高針灸治療中風偏癱的療效,補充其不足。除中風外,康復醫學與針灸療法相結合治療其它神經、運動系統傷病也有這一特點。因此,為滿足中醫臨床對康復人才的需求,在中醫院校針推專業開設康復醫學教學是最為恰當的,同時也是非常必要和極為重要的。
2 針灸推拿專業康復方向課程內容探討
設置針推專業康復方向課程,首先應明確該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從目前看,現代康復醫學雖然承認中醫在康復醫學中的作用,但在康復治療小組這一康復醫學的工作方式中,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中醫師同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康復護士等的地位并列,僅作為一名組員,在治療小組組長,即康復醫師的組織、領導下進行康復工作。而國外對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的學歷要求是中學畢業后再接受3~4年的相應專業教育的高等職業教育即可。現在中醫校院招收的多是七年制本碩連讀生,因此,培養目標應設定為在綜合醫院和中醫院中以中醫針灸推拿為特長的康復治療小組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而不僅僅是一名治療師。
設置針推專業康復方向課程,還應明確將中醫針灸與現代醫學中的康復醫學相結合的目的、原則和條件。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針灸前輩承淡安先生在談到現代醫學的神經學說與中醫針灸結合時的一段話:“……我們要認識到巴氏(巴甫洛夫)學說是新興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而不是專門為結合中醫或針灸而設,我們要學習它來改進我們的祖國醫學,就應該首先把祖國醫學理論和巴氏理論均搞透徹,然后在應該接合之處接合,可能匯通之處匯通,這樣才能完善無缺,有利無弊”。承淡安先生的一席話為我們指明了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的目的是改進和提高中醫學,推動中醫針灸在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術方面的創新,因為一門學科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兩者結合的原則是以中醫針灸為本,將現代醫學知識拿來為中醫針灸所用,而不是兩種醫學1+1=2的簡單相加。而兩者結合的前提條件則是對中醫針灸和現代康復醫學知識都要有深入的學習和透徹的了解。
具體課程設置方面,首先,中醫課程的設置中應加強與康復相關內容的教學。如康復醫學中神經、肌肉、骨骼病癥較多,而根據中醫經絡理論,經筋 “主束骨而利關節”, 很多神經、肌、骨病癥屬于經筋病的范疇,因此,要加強經筋生理、病理、經筋病癥的特點,以及經筋病癥的治療等方面的教學內容。
第二,現代康復醫學的課程設置應重點突出。根據培養目標,作為康復小組的領導者,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對現代康復醫學有一全面的了解,故現代康復醫學所涉及內容的課程都應該設置。但學生畢業后以臨床工作為主,因此在課程內容與學時安排上,應突出以臨床康復為中心,以物理療法、作業療法相關內容為主,而康復心理學、言語治療學、康復工程學等內容為輔。
第三,在以上兩類課程的基礎上,還應設置將康復知識與中醫針灸理論結合應用的課程。如可設立“中醫針灸臨床康復學”,這門課程可幫助學生將康復醫學知識有機地融入中醫針灸治療中。還以中風偏癱為例,康復醫學是針對中風這一病及運動功能障礙這一癥,將偏癱的功能恢復分為六期分別施以不同的治療方法,而針灸臨床康復治療則是在借鑒功能恢復分期的基礎上,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既對運動功能障礙的肢體進行辨證,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癥狀,采取刺健側、刺患側或健患側同刺的方法,選取陰經或陽經的穴位進行治療,同時,還要對全身的癥狀、體征進行整體辨證,按“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取穴和施以補瀉手法,以促進全身機能的平衡協調,而這種整體治療對局部癱瘓肢體的康復大有裨益。
第四,充分發揮中醫傳統康復學特色。中醫傳統康復學歷史悠久,康復方法多樣,除中藥、針灸、推拿等外,還包括飲食、導引、氣功等獨特的康復方法。因此,還應增加這些課程,以全面發揮中醫學在康復醫學中的作用,進一步突出和加強中醫學在康復醫學中的地位。
總之,在針灸推拿專業開設康復方向,既順應了醫學發展的趨勢、符合市場的需求,又有益于針灸推拿專業的發展創新。希望通過以上課程的設置,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中醫針灸人才。
注釋
① 陳立典.康復醫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29.
② Val Hopwood,Maureen Lovesey,Sara Mokone.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 in Physical Therapy. Churchill Livingstone; 1 edition January 15,1997.
③ 范剛啟.巨刺法在中風偏癱治療中的選擇應用[J].中醫雜志,1999.40(1):54.
④ 董贇.腦卒中患者良姿位針刺的臨床療效[J].中國康復,2001.1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