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文明的重大力量,然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因此在這個新時期階段,許多新型企業為了加快經濟的發展,抓住了依靠科技創新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指導的方法,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為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而科技的創新體系建設也成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我們為了探索新時期企業在科學技術上的創新,本篇文章針對企業的科學技術發展做了一系列探究。
【關鍵詞】科技創新;新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經濟發展
科技的創新過程是一種將知識、技能與物質進行轉化達到市場滿意并成為某種商品的過程。最近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以不可想象的速度發展起來。維持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就是堅持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才使得我國經濟發展的又快又好。“依靠科學技術的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是2011年溫家寶總理在中國科協第八次的代表大會再三地強調,他還進一步地指出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決定了中國的未來”。
一、科學技術的創新幫助加快經濟發展
十七大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基本方法就在于實現三個核心的轉變:一是出口投資向消費進出口投資協調轉變。二是工業向農業、工業、服務業協同轉變。三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者的素質、管理方式的創新轉變。這是從多種結構方面進行的轉變,例如需求、產業、要素等等。這是這一時期里加快經濟發展轉變的重要途徑與主要任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加快經濟發展的要求。
(1)科學技術的創新優化需求結構。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內外需求、消費、投資等多種結構方面的平衡,一定要加強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如果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差,可能導致投資失利,生產能力過剩,內需不足,引發貿易摩擦,不利于經濟發展。反之,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強,不僅僅能夠優化產業進出口結構,還可以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經濟的發展,避免經濟的發展出現較多不良問題。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這樣比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取利潤的經營方式更有優勢。(2)科學技術的創新優化產業結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朝著鞏固農業基礎、提升工業創造力、做大服務業的基本方向進行的。如果缺乏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經濟的增長只會在低層次的低水平的基礎上持續重復著。這樣只會導致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下降,服務業落后。然而擁有科學技術的創新,不僅可以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支撐,還可以促進形成城市、鄉村經濟發展的新格局。(3)科學技術的創新優化要素結構。經濟增長中創新的能力與水平不一樣,是因為它其中的要素結構的不同。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的低下,使得在經濟的增長的過程中物質與勞動力等資源投入較多,這種需要用到更多能源、資源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增長。然而,提升科學技術能力,將科學技術的成果轉變成生產力,可以更少的減少資源、能源的投資比率,還可以減少污染源的排放。這樣不僅提高了經濟方面的利益,還降低了資源、能源的消耗程度,更加保護了生態環境。因此,依靠科學的進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升管理方式的創新,已經成為了在經濟發展要素中調整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向。
二、影響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的因素
(1)科技創新體系還尚未完成。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曾經出現了像海爾、中興等創新能力較高的企業。但是縱觀全局,我國的企業創新能力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如2008年我國引進國外技術消化吸收所產生的費用與引進技術所使用的總體費用比例是0.24:1。在從國際方面看,日本、韓國引進技術消化吸收所使用的費用,卻高達總體引進費用的3到10陪。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科學技術雖有提升,但是科技技術體系還尚未完成。(2)創新型人才的缺乏。現今的企業往往追尋的是經濟效益的提升,而忽視了對于員工職業教育的培訓,因此導致科學技術創新的后勁不足。還有就是人才的流失問題,也對創新型人才的缺乏有很大的影響。這主要是因為自從加入了WTO以后,各跨國公司為招攬人才,利用高薪、福利豐厚等條件招攬了大批人才,使得沿海和內陸人才的分布不均,人才流失率增大。(3)創新成果的產業水平較低。根據教育部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獲取的科技成果在6000~8000項之間,能夠實現成果轉化與產業轉化的卻還沒有1/10。雖然近幾年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有助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但是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仍然較低,真正能應用上并獲取經濟利益的科技成果卻是非常少。(4)相關技術受制于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科學技術依存度雖然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但仍有許多關鍵產業的核心技術受制于其他國家。一方面,由于我國對產業技術中的自主知識產權了解少,以至于很多產業的核心技術嚴重依賴于國外,成為了產業進入國際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另一方面,我國的生產裝備水平低,特別是其中的技術裝備水平,大量的技術設備還主要依賴于進口。如果不能從國外獲取這些關鍵的技術,或者是在這些關鍵技術上有自己的突破,這將會對產業的升級與新興產業的發展造成相當大的困難。其實能影響我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創新資金的不足,創新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稱等等。但正因為了解有這么多可以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原因,我們才能針對這些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
三、如何提升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科學技術能力的創新,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加快科學技術成果朝現實生產力的過度,加速科學技術體制的變革,加速創建新興的創新型人才團隊,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科學技術的創新,加速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從實踐中我們可以知道,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只有自身擁有了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社會激烈的競爭過程中掌握先機、采取主動。特別是在一些關于國家經濟、安全的領域里,這些核心的、關鍵的技術更是不能從別處得到,只能靠自身的突破,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因此,我們首先要加強培養創新型人才,創建一支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更上時代節奏的創新型人才團隊。其次擴大研發經費的投入,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物質基礎作為保障。最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調控作用、市場配置作用、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2)加快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變。為了加快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我們要做到:一是要增強國民科學技術成果的轉變觀念,培育更多的科研技術人才。二是完善科學成果的政策性保障,提升成功率和轉化率。三是最后要注重企業的主體作用,堅持技術創新的向導作用,幫助以加速科學技術創新成果的轉變。(3)深化學技術體制的改革。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要以科學技術創新政策性體制作為保障,促進科學技術創新改革,建設創新性國家,推進建設、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符合創新規律的創新體系。(4)創建大型的創新科學技術人才團隊。人才是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為了擴充科學技術人才的隊伍我們要:一是進一步重視培養科學技術人員創新能力,提升素質方面的教育,要不斷的增加科學技術人才的創新觀念,培養他們擁有自主創新的精神。二是不斷的擴充團隊數量,創建一支優秀的龐大的科學技術人才團隊。三是完善創新型人員的培養環境,創造有利于優秀人員展翅飛翔的體制與機制。
參 考 文 獻
[1]陶虎,田金方,郝書辰等.基于DEA方法的國有企業運行效率時序分析——兼與私營企業比較[J].理論學刊.2012(4):48~52
[2]夏昱.新時期我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探索[J].企業經濟.2008(4):44~46
[3]王素梅.試論科技創新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世紀橋.2012(1):65~66
[4]馬紅梅.科技創新戰略調整新時期企業主導型產學研合作研究
[J].貴州科學.2007,25(z1):344~348
[5]賈慶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新時期企業發展必由之路[J].活
力.2012(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