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保定市確定了把建設“京畿強市、善美保定”作為我市今后發展的總體定位,而加強自主創新推動城市建設是必由之路。其中校企合作是加強保定市自主創新的重要途徑,保定市在過去的實踐中有成果也同時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對校企合作助推京畿強市城市建設提出了幾點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京畿強市;自主創新;校企合作;保定市
一、保定市戰略定位現狀
在中國共產黨保定市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保定市委書記許寧作了《深化科學發展再造戰略優勢為建設京畿強市善美保定而不懈奮斗》的重要講話。講話中確定了把建設“京畿強市、善美保定”作為該市今后發展的總體定位,許寧強調,要著眼再造新的戰略優勢,科學定位保定。把建設“京畿強市、善美保定”作為今后發展的總體定位,是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作出的戰略抉擇。
二、加強自主創新推動城市建設是必由之路
通過承擔國家、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爭取國家財政補助資金3500萬元。對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實現關鍵技術突破、促進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的自主創新支撐平臺奠定了基礎。擁有河北大學新能源光電器件工程實驗室、高分子材料與加工技術工程實驗室和保定華仿科技有限公司電機調速與變流技術工程實驗室(和華電合作)等省級工程實驗室。實驗室建設,對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持有較強技術研發和成果產業化能力的企業、高等院校、轉制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實體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校企合作是加強保定市自主創新的重要途徑
(1)校企合作必要性。通過產學研政校合作,可以實現政府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功能和資源優勢上協同互補,技術創新上、中、下游各環節的有機對接和融合,通過政策環境優化、技術入股、股份合作、改制重組、技術外包、委托開發、合作研發、成果購買等多種合作形式,互動互補、各方聯動、協同推進,形成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戰略性、長期性、緊密性自主創新體系。(2)保定市校企合作成果。以河北大學校企合作為例,河北大學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2700余項,總經費達到9000多萬元。新上國家級課題84項。學校發揮重點綜合性大學特點,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方面實現了200余項成果轉化,爭取經費2259萬元,為企業增加直接經濟效益逾億元。(3)問題與不足。保定市在校企合作方面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有效的社會科技資源和積累得不到發揮,科研院校研究成果難以轉化、企業對產學研合作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四、校企合作助推京畿強市城市建設的幾點措施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激勵機制。成立由市主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組成的保定市推進產學研合作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協調全市政產學研工作;建立政府引導資金。支持和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進行項目合作研發。鼓勵產學研聯合基地建設(或產學研服務平臺建設)。同時要落實國家、省相關政策。制定有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員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的職稱評價體系等。(2)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或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各駐保高校、科研院所負責制定本單位進行技術成果轉化、技術成果轉移、技術人員服務于企業的相關政策;鼓勵專家教授業余兼職服務與企業或興辦科技型企業,鼓勵工程中心、實驗室、檢測中心和研發中心等機構向社會開放。(3)以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等非盈利性經濟實體為載體,加快產學研合作。引導保定市企業、產業集聚區中的實體積極尋求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優勢學科合作,提升園區產業的持續創新力和帶動力。(4)創新產學研教育模式,建立人才保障機制。以企業為載體,大力培育建設高層次人才隊伍。健全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設置課程、合作培養在職工程碩士、博士,以企業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為主攻目標,合作培養急需的自主創新人才,使創新要素進一步向優勢產業和企業集聚。(5)改善人才引進使用機制。以多種形式廣泛吸引高級人才來保定市工作,加快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進程。建立符合實際、科學有效的人才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6)搭建校企合作創新交流平臺。發揮政府導向作用,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校企合作洽談會,成果信息發布會、企業需求對接會等活動架起各方信息傳遞的橋梁。(7)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及監督機制,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流程和激勵措施。(8)建立多元化的校企投融資體系。金融機構按照產業扶持方向,調整信貸結構,加大對校企合作項目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和社會個人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形式建立科創投資基金,重點用于成果轉化和技術孵化。擔保公司要優先為企業的校企合作項目提供貸款擔保,逐步形成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投入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參 考 文 獻
[1]《深化科學發展再造戰略優勢為建設京畿強市善美保定而不懈奮斗》.保定市委書記許寧在中共保定市第十屆三次會議上的講話
[2]《加強產學研聯合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