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社會管理正面臨著從“單位”到“社區”的轉變,企業的社會性職能正向社區轉移。作為企業型社區,如何創新黨建工作,實現“單位黨建”與“社區黨建”的條塊結合,適應社會發展,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
【關鍵詞】企業型社區;社區黨建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加快,社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這種城市管理體制的確立,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標志著政府的社會性職能和企業的社會性職能均向社區轉移的趨勢。在這一社會轉型時期,作為企業型社區,如何創新黨建工作,實現“單位黨建”與“社區黨建”的條塊結合,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
一、長慶礦區的行業屬性及黨建模式分析
1.按社區類型的劃分,長慶礦區是“單一企業型社區”,既是企業又是社區。(1)長慶礦區的形成歷史決定其是典型的企業型社區。長慶油田經過4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西安、銀川等為中心的生活基地分布格局,是以單位為基礎自然形成的社區。(2)長慶礦區的居民結構表明其是典型的企業型社區。居民均屬于長慶人,文化相同,人與人之間較為熟悉、相互了解,信任感強,利益趨同,命運相息,是典型的“熟人社會”。(3)從社區外的人際關系看,呈現典型的封閉性特點。與社會的融合度較低,人們對社區的依賴性比較強。
2.長慶礦區的黨建模式為單位黨建模式。黨的基層組織基本上是按照生產原則和地區原則建立起來的,即單位黨建和社區黨建。長慶礦區黨建模式是以生產、工作關聯性為基礎,以行政隸屬關系為依托,實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領導,上級組織對于下級組織有較大的影響力,黨組織的活動主要限于本工作單位,并圍繞本單位的中心工作展開;擁有豐富的基層黨建資源,可以直接從企業中獲得資金、設備、場地等資源支撐。因此,長慶礦區的黨建模式為單位黨建模式。
二、企業型社區創建“社區黨建”的必要性
1.從國家宏觀層面看,加強社區黨建是改革發展新時期黨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是一項戰略性任務。黨的十六大指出:高度重視社區黨的建設,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格局。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社會的經濟結構、組織形式、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原有的企事業單位承擔的社會職能逐步剝離,公共性事務進入社區,這些迫切需要強化社區的地位和作用,改變原有工作狀態。
2.從長慶礦區系統內部看,具有創建“社區黨建”的內在要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長慶礦區各服務處所服務的人員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已不僅僅是以前本單位職工的集中居住區,還包含油田系統其他單位在職職工等,這些人由其本單位實行縱向垂直管理。只有創新“社區黨建”工作,使“單位黨建”與“社區黨建”條塊結合,發揮包括在職黨員在內的各類社區黨員在社區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
3.礦區服務的行業屬性,決定了礦區黨委是探索創建“社區黨建”的主體。作為社區的管理服務機構,礦區所屬的各服務處是社區各項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因此,如何貫徹黨中央“加強社區黨的建設”,完善黨的基礎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政權建設的重任,責無旁貸的落到了礦區黨委及各服務處黨委的肩上。
4.創建“社區黨建”,能夠使“單位黨建”和“社區黨建”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單位黨建和社區黨建各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打破兩者之間的界限,在黨員管理、工作任務、管理方式、黨建資源和利益分享等多個層面實現單位黨建和社區黨建的橫向貫通,在彼此支持、相互協作的過程中實現雙贏,構建出長慶礦區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格局。
三、企業型社區創建“社區黨建”的設想
1.建立社區黨委班子,配備專職黨務工作者,是做好“社區黨建”工作的前提。社區黨委設在礦區各服務處黨委,配備專職的“社區黨委”黨務工作者,有利于工作開展、各方協調。在工作中,要特別對“服務處黨委”、“離退休黨總支”與“社區黨委”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有清楚地認識,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2.對社區黨員進行調查摸底,亮明黨員身份,分類做好基礎資料建設,是“社區黨建”工作的基礎。根據礦區現有的黨員結構情況,對組織關系在服務處黨委的黨員實行直管,對在社區居住的其他單位在職職工、學生等黨員實行協管;對關系不在社區臨時居住等黨員實行“托管”:對無主管部門,如退伍軍人、未就業子女等黨員實行“接管”。
3.取得上級黨組織及各單位黨組織的支持,是做好“社區黨建”工作的有效支撐。社區黨建剛剛起步,社區單位及廣大黨員干部參與和建設社區黨建的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因此,亟需通過宣傳學習,提高認識。
4.以在職黨員“雙重管理”為切入點,帶動企業型社區黨建的發展。一是加強橫向聯系。將社區在職黨員全部納入社區管理,擴大黨在社區的覆蓋面,開展在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把在職黨員從“8小時黨員”轉變為“24小時黨員”,在社區繼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二是實行雙向反饋。社區對在職黨員在8小時以外的活動情況進行民主測評及綜合評價,向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進行反饋;所在黨支部將黨員“全天候”情況作為評優樹模、考核獎懲、考察晉升的主要依據。
5.以離退休及其他人員黨員為重點,樹立以服務促管理的社區黨建工作理念。離退休及其他人員黨員是社區黨員中的大多數,也是困難和問題較多的弱勢群體,他們既是搞好社區黨建各項工作的中堅力量,又是保持和維護好社區安定團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教育制度化、多樣化。對身體健康、有黨性觀念的社區黨員,實行“三會一課”,將一些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黨員與身體健康的黨員結成聯系對子。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舉辦專題講座、黨課輔導、報告會、座談會、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提高老黨員黨性認識。二是抓弱勢群體救助,積極做好關懷幫助困難黨員、困難退休職工群眾的工作,重點開展面向老、幼、殘、孤、困、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組織社區黨員開展“結對包戶”、“一助一”、“黨員聯系戶”、“黨員責任崗”活動,使黨的工作覆蓋到社區各個角落。
企業型社區的“社區黨建”工作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存在著制度不明確、認識不到位、人力資源匱乏、工作頭緒多、黨建基礎薄弱、各單位黨組織之間的協調等諸多問題。但是,江澤民總書記曾經說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社區的黨務工作者,有責任按照黨的要求,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政權建設的高度去認識“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探索實踐出一條符合企業型“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模式。
參 考 文 獻
[1]馮小敏.中國共產黨基層建設新論[M].上海:上海世紀集團.2003:94
[2]劉冀瑗.提高黨組織的戰斗力:解決社區黨建工作的首要問題[J].長白學刊.2004(3):19,20
[3]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Z].中辦發23號文件.2000(11)
[4]張娟.當今社區管理中存在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2010(8):253
[5]高占祥.論社區文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6]路風.單位——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J].中國社會科學.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