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信息系統》是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但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同學而言,由于他們的技術基礎薄弱,該課程的實驗教學一直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甚至有些院校取消了該課程的實驗環節,嚴重影響了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幾年的教學經驗,從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及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嘗試對這些專業的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探討,提出了一套基于“原型法”的創新、實用、易學、有趣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實驗教學方案,都是想讓教學內容更好的適應社會需要。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實驗教學;教學方法;課程改革
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概念是1961年由美國人J.D.Gallagher首先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管理科學、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不斷發展,管理現代化的需求與日俱增,MIS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已成為企業現代化管理的得力助手。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為了適應形勢發展,實現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國內企事業單位紛紛構建了各種各樣的MIS,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企業競爭力。面對這種管理信息化的大環境,社會需要大量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有鑒于此,從1998年起,教育部確定MIS課程為管理類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這充分說明了MIS課程的重要地位。然而在管理類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學生大多感覺其教學內容過于抽象,與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與自身的專業知識距離太遠,覺得計算機專業知識欠缺,難以理解、接受相關的學習內容。針對管理類學生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置什么樣的內容、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等問題始終是這類教學任務的一個難點,本文將針對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實驗內容設置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上對實驗重視不足。管理類專業大多數學生認為這門課涉及面廣,但對個人發展幫助有限,認為自己將來不會從事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僅需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因此并不需要深入了解系統開發過程和開發方法。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只去記一些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對實驗方面不予重視。(2)學生預備知識不足。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學科,課程內容體系跨度大、涉及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等相關課程知識。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課程涉及的新內容不斷涌現,例如電子商務、數據挖掘等。而管理信息系統的授課對象一般為大二或大三的學生,由于缺乏完備的預備知識且無企業等的管理經驗,因此學生感覺課程聯系太多,學習難度較大。(3)實驗教材少、內容陳舊。雖然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材眾多,但實驗教材卻十分稀少,且質量良莠不齊,部分教材內容陳舊。很多教材版本不斷升級,但知識點沒有及時更新,特別是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中的技術基礎部分,闡述的內容相當陳舊,不僅信息技術的一些最新發展沒有體現在教材中,而且案例部分缺乏可操作性。
二、針對管理類專業的實驗教學方案設計
隨著電子商務大潮的來襲,傳統的基于C/S架構的MRP、ERP等系統逐漸落伍。同時針對這類大型系統的結構化開發方法,也由于其復雜、繁瑣、所需技術基礎深厚,不適合用作管理類專業的實驗內容。因此筆者利用了“原型法”的系統開發思想,結合當今最熱門的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化繁為簡,提出了一套創新、實用、易學、有趣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實驗教學方案,目的在于讓原本技術薄弱的管理專業的同學,能輕松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真正了解信息系統的結構、功能、意義,并快速建立屬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做到學以致用。(1)實驗準備。以一個教學班50個學生為例,準備具有50臺計算機互聯成局域網的實驗室環境,其中10臺計算機配置稍高(可充當服務器),另外40臺計算機為普通PC即可(充當客戶端);在10臺服務器上配置好發布ASP或PHP程序的軟件環境,例如發布ASP程序的服務器要安裝Windows2008+IIS+SQL Server,發布PHP程序的服務器要安裝Windows2008+Apache+MySQL;在40臺客戶端上安裝最新版IE、Firefox、Chrome瀏覽器,以做兼容性測試。(2)實驗內容。利用Discuz!、PHPWind等通用論壇原型,建立論壇,在本地運行過程中對其界面和功能不斷修改,最終完善并發布。利用HiShop、ShopEX等通用網店系統,建立B2C商城,在本地運行過程中對其界面和功能不斷修改,最終完善并發布。利用Drupal、DedeCMS等通用內容管理系統,建立企業門戶,在本地運行過程中對其界面和功能不斷修改,最終完善并發布。(3)實驗方法。將學生分為10組,每組5人,并設置小組長。一般來說,小組長負責制定系統目標,并尋找適合的原型系統。原型系統運行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初步的二次開發方案,然后由各個組員負責用戶界面、系統功能、程序調試、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期間小組長還要負責監督協調,以保障項目按期完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每個小組的系統建設工作是獨立的,但是系統測試階段,可以由全班同學共同完成,因為大家處于一個局域網中,每個同學都可以訪問任何一個小組的服務器,在訪問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就可以及時向那組的負責人反應,這樣即增強了小組間的交流合作,又提高了系統開發的效率。系統開發完成以后,整個項目并沒有結束,因為對于管理類同學來說,系統的使用比開發更為重要。例如B2C商城,在開發完成后,小組成員就可以轉型為商城的運營者和管理者,進行電子商務模擬,組員可以分別負責商品管理、訂單管理、物流管理、營銷推廣等,將他們的主修專業中的理論知識在信息系統的輔助下得以實現,一舉兩得。在此過程中,其他小組的組員則可以成為虛擬客戶,幫助他們完成實驗。小組必須在計劃的指導下,分頭負責、團結協作,這樣才能完成實驗。如果某個人的任務不完成.不僅其個人成績受到影響,小組進度也會受到影響。從試驗情況看,這種組織形式,比單獨一個人完成設計的形式更接近實際環境(團隊工作是實際信息系統開發的一個特點),不僅可以完成實驗,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協作、協調能力和競爭精神。實驗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得到較為真實和有效的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素質。(4)實驗考核。實驗成績擬取決于三個部分:實驗任務完成情況(40%)、實驗報告完成情況(30%)、小組間互評價(30%)。這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根據小組的進度要求、個人目標的進度要求進行自我激勵和自我管理。同時,小組實驗目標必須實現的壓力要求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和協作,從而培養其團隊和協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用戶體驗的重要性,系統開發好了不僅給自己用,還要讓客戶滿意,必須充分考慮客戶體驗的滿意度。這樣設計的實驗考核體系,不僅能保證實驗的完成,而且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項目管理技術和目標管理原理的具體運用,達到雙重學習的目的。
通過以上的實驗方案,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不具備深厚技術基礎的條件下,也可以完成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不僅完成了本課程的學習任務,提高了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質量,同時將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進行了融合,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了信息系統,為管理方法的實踐找到了有效的途徑。
參 考 文 獻
[1]劉智勇.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理工高教研.
2008,27(4):119~121
[2]王瑞梅,張建林等.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改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5):14~17
[3]張瑤,彭小珈.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中“模塊化教學法”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3(8):101~102
[4]呂永林,師薇.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實驗項目的構建與設計[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3(11):118~119
[5]任劍鋒,魏慶.實踐教學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教育.2010(9):118
項目基金: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安徽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編號:2010045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