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社會對高層次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續高漲。然而我國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廣大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面對這樣的形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梢?,職業能力的培養應成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著力點。
【關鍵詞】轉型升級;創新;構建;職業指導
優化結構,構建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和教學體系。專業及課程設置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現有不合理的課程結構應及時加以調整。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超越和突破知識本位觀,實現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由學習知識方法主導型向職業能力培養主導型轉變,實現學生個性和能力的綜合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設置應注重實用性,趨向綜合化,在保證文化基礎課的基礎上增加與新技術有關的課程及創業教育課程,使課程體系成為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以汽車類專業為例,學??砂褜W生能力培養分為基本操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4個層次10多個環節。根據不同層次的特點分別采取講授、討論、演示、示范操作、指導練習等教學方法。同時還可成立與專業相關的協會,如汽車協會等,由任課教師指導,根據課程設置特點和培養目標開辟課題和開發項目,由會員進行具體操作。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好理論與實踐及知識、能力與素質之間的關系,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
很多高職院校重“進口”輕“出口”,重招生輕就業,把主要精力放在爭取生源和擴大招生規模上,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重視不夠。其表現為不少高職院校沒有就業指導機構,或有就業指導機構但設置不夠健全,而且就業指導工作沒有貫穿始終,很多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在學生臨近畢業才搞幾次講座。指導對象只局限于應屆畢業生,就業指導時間僅僅是在臨近畢業的最后一年甚至幾個月,缺乏長期、有效的就業指導機制。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開展的就業指導,大多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仍然停留在講解就業政策、收集就業信息、分析就業形勢、傳授就業技巧等方面,忽視了對學生個性潛能的開發,缺乏針對學生個性特點和高職院校學生特殊性的專門咨詢和有效指導,因此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
創新創業精神不僅是創業者的必備素質,而且是構建創業型社會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應該擯棄把高職生打造成速成企業家的教育觀念,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大力開展創新創業精神教育,培養學生不怕失敗、敢想敢干、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把創新創業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和技能培訓之中,常抓不懈。特別是在職業生涯規劃上要立足高職生自身特點,培育學生獨有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從而培養社會經濟建設發展所需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較強的大學生。
對于專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要有發展的眼光和長遠的打算,從戰略高度進行思考,建立一支職業化、專業化、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就業指導隊伍總體上應當包括兩大部分力量:核心的就業指導力量。從目前高職院校實際來看,現任的政治課教師和學生思想工作干部是最佳人選。政治課教師對有關就業指導的理論、相關的知識和法律法規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理論功底扎實;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有一定的理論政策水平,對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方法以及對有關勞動就業的法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生擇業心理、思想動態比較熟悉。
創新教育課程體系應是以創新精神、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和素質為主要內容組成,包括對創業行為的客觀認識,干事業的探索精神和勇氣的素質教育,如何觀察、分析、解決創業過程中具體問題的技能教育,了解行業、企業運營程序,了解市場、捕捉市場機會的實踐教育。因此,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增設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的教育課程,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創業學識,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同時,要把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有機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之中。在課外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知識講座、創新沙龍、創業論壇,舉辦各種科技競賽和創業大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實施創業教育課程,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的創業體驗,使他們能更好地掌握創新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
參 考 文 獻
[1]王武林,曹雨平,張新科.“三位一體”共建校企合作利益平臺[J].中國電力教育.2008(19)
[2]李利軍.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創新芻議——以深圳高職院校為例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3)
[3]潘綿臻,毛基業.ERP實施中的用戶有效參與——頭腦風暴會議的作用[J].管理學報.2010(7)
[4]程祉霞,劉紅麗.企業ERP實施過程中的知識轉移研究[J].商業時代.2006(33)
[5]張煒.論新形勢下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南昌高專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