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梨園礦在機電信息化的實施情況,及信息化條件下機電管理理念的創新。
【關鍵詞】煤礦;信息化;實施;創新
一、前言
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煤炭行業作為高危、勞動密集型行業,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甚至到目前為止,其信息化水平與其它行業相比,仍處于相對落后狀態。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梨園礦對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有一定借鑒意義。
二、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梨園礦礦井信息化實施
梨園礦目前擁有地質儲量近億噸,可采儲量5000萬t,煤種主要有丁組、戊組、己組、庚組四個品種,是典型的工業用煤和煉焦用煤。2005年12月,按照集團整體部署,投資4.6億元進行了改擴建,2009年4月改擴建項目通過河南省有關單位全面驗收,核定生產能力達到45萬t/a。我們依照并行發展方針,大力推進礦井信息化進程,實現了礦井原煤生產與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乘人系統連續化、皮帶運輸集控化、供電系統遠程化、重要崗位可視化、機電管理信息化基本實現,安全形勢繼續鞏固,質量達標穩中有進,生產系統高效運轉,產量提高取得了驕人成績。梨園礦信息化結合本礦實際,建立了梨園礦管理與控制信息化綜合系統。該系統生產模塊的機電部分又分為技術管理、區隊管理、乘人監控、皮帶監控、供電監控、提升監控、排水監控、主扇監控、通訊管理、壓風監控、運輸管理、會議管理等幾大部分。機電設備管理部分可實現對全礦設備的綜合管理,由原來的賬簿、牌板管理轉為網絡管理,使設備的動態管理更直觀、準確,還可對設備預防性檢修情況進行落實,實現全時段全過程監管,確保設備檢修到位,提高周轉率和運行質量。
三、機電管理創新
近幾年來,隨著新裝備、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煤礦的推廣應用,為增加產量、安全保障性能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增長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是如何管好、用好、發揮好其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問題。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即意識的能動性,也就是說裝備工藝技術的變化必須有管理上的變化與之相適應,這就要求改變原有的陳舊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樹立新的理念,采取新的方式、方法。機電工作是煤礦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點多面廣,大型設備及生產系統管理要求高,對礦井安全生產、經濟效益承擔責任大為特點,轉變觀念,管理創新意義更大。在此僅以機電管理為例進行論述。
1.安全理念的創新。煤礦機電的幾大系統尤如人體的神經系統(通訊、調度)、血液系統(運輸系統、供電系統)、呼吸系統(主扇、局扇)、消化系統(排矸系統),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同時設備臺件多、線路長、覆蓋面廣、人員多工種分散、管理難度大,因此傳統管理理念就是依靠人的自覺性、責任心來落實責任、按章操作,依靠職工操作熟練程度來減少失誤、來向安全要效率。這里不是說責任心、職工操作熟練程度不重要,而是說這些已滿足不了現場需求,因為現場影響安全因素很多,加上人的精力有限、情緒有波動,很難保證安全,因此必須轉向依靠先進的技術裝備來確保安全。例如變頻調速提升機,事先已將設計好的提升速度圖輸入系統,加上控制系統本身的保護、提升設備的保護、后備保護,形成冗余系統相互備用,若司機操作失誤則系統不執行,一個保護失靈還有其它保護在起作用,仍然可以防止事故發生,這樣就可以確保設備的可靠性。
2.系統運行理念的創新。傳統的煤礦機電設備運行靠人盯事、人盯設備來進行,如每部皮帶機設置一名司機、變電所設置一名配電工等,但這些司值人員又能發揮多大作用呢?皮帶司機只注意機頭電機、減速機運行情況,開停設備,整個皮帶系統運行情況根本無法了解,即使在皮帶撕裂、帶速過高的情況下按停止按鈕停下設備,后果已經造成;而變電所配電工更是充當一個信息傳遞員,系統因故障掉閘,值班人員根本不可能詳細掌握情況、判斷事故,也不敢盲目恢復送電,只是打電話給調度室或區隊等待命令。這些還都只限于上崗人員精力集中時的情況,如果是四點、零點班,職工精力不好,情況就可想而知了,甚至可能誤操作,因此在完善設備安全保護的前提下,利用計算機實施遠程監測監控更能全面了解系統運行及設備參數變化情況,提高對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集中監測監控的實現還可以用1~2名高素質人員上崗,代替分散在各崗位素質不太高的人員以減少失誤,總之在完善的保護裝置下保證事故不擴大,保證設備安全。而集中監測監控能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員,提高效益,提高對故障的反應能力,從而提高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同時減下來的司值人員可變為巡檢人員,加強設備巡檢和維護,保證設備在完好狀態下運轉,而信息在計算機網絡中共享,不同層面的管理人員共同關注設備參數變化,提前防范事故發生。
3.設備檢修理念的創新。設備檢修保養工作是否及時到位,是保障設備在完好狀態下正常運行的必要保證。而傳統模式下,按行政命令,今天檢修設備這個部位,明天檢修那個部位,管理人員不可能盯住每一個人、每一臺設備,因此設備是否按周期要求進行檢修、檢修內容是否符合覆蓋面要求(即是否按要求的檢修內容檢修)、檢修的質量又是否合格,都要仰仗職工的責任心和技能。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設備檢修預警系統就是我們要轉變成的模式,將設備的日常保養、大、中、小修的周期、具體要實施的最后期限、檢修內容檢修標準做為標準給定,再將設備檢修的實際落實信息及時采集錄入到計算機系統,最后再將設備運行的實時在線監測參數也納入預警系統,比較運算,形成預警。如果檢修周期超了、檢修的內容不全面、檢修后技術參數不對或者設備運行關鍵參數反常都會形成預警,提示網絡信息共享的各級管理人員,形成全時段全過程的監督,確保設備檢修到位。
4.事故分析理念的創新。對機電事故進行快速判斷和定性、定量分析,對于事故的排除和事后防范措施的制訂意義十分重大,以供電系統為例:如果高爆開關出現短路故障,可能出現故障點的環節有很多,傳統的方法需對整個線路各個環節逐一檢查,采用排除法判斷事故較麻煩,而監測監控強大的數據存貯、查詢功能則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各環節的參數迅速調閱,查找、判斷故障點,為事故處理節約寶貴的時間。再如有些事故發生后要查出事故原因,以便制訂出防范措施,這時就需要召集當事人、維護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查現場,詢問事故情況,再一一排查。有時由于人的思想作怪,很難找出真正的事故原因,而調用監測監控系統參數歷史記錄,進行相關分析,很容易找出真正的事故原因,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三、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在多年機電管理工作的基礎上,從新技術、新裝置的角度出發,提出的煤礦機電管理思路是:“以轉變觀念為引領,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閉環管理為途徑,以提高素質為支撐,追求礦井機電各大系統,安全高效經濟運行”。具體為:以轉變觀念為引領:變過去依靠人的自覺性(人盯事、人盯設備)、職工操作熟悉程度要安全、要效率為依靠先進的技術裝備來確保安全效率。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實現皮帶運輸系統、乘人系統、供電系統、主排水系統無人值守,變司值人員為巡檢工,解決檢修、維護不到位的瓶頸,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通過對各大系統和主要設備(主扇、壓風機、提升機等)運行參數實時在線監測,對各參數進行跟蹤分析,超前預防事故和快速判斷事故;利用系統管理功能對設備預防性檢修情況進行落實,實行全時段、全過程監管,確保設備檢修到位。通過以上措施,實現設備在高標準完好狀態下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