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行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新形勢下城鄉道路客運發展和組織管理模式的客觀需要;是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資源合理配置、城市社會公益資源向農村延伸,加快縮小城鄉差距的有效措施。城鄉公交一體化已成為政府當前的主要任務。
關鍵詞:公交客運;交通環境;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7-0333-02
一、大通縣公路客運基本情況
大通縣公路客運通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班車客運為主、公交客運、出租客運為補充的公路客運格局。
大通縣共有城市公交線路13條,投入營運車輛138輛、累計營運里程243.5公里。公共交通線路基本覆蓋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橋頭鎮建城規劃區,預計全年完成客運量1 400多萬人次。公路客運班線63條,車輛164輛。其中:(1)縣內農村班車46條,車輛80輛;(2)寧大高速快客1條,車輛10輛;(3)寧大公交1條,車輛47輛;(4)寧大公交支線5條,車輛7輛;(5)跨省、州地區11 條,20 輛。客運班車年客運量432萬人(次)。大通縣的公路客運分別由大通縣汽車客運公司、大通客運服務有限公司、大通縣共有三家公司經營。
二、實行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必要性
1.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是道路運輸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公路客運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辦法,有策略地應對多種形式的競爭。“車頭向下”大力發展城鄉客運,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是道路客運面對競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是規范客運市場的有力措施。目前,城鄉客運線路上出租車超范圍經營、無牌照無手續車輛私拉亂運、私家車攬客等現象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驅使。要想規范治理好客運市場,靠政府部門的治理只能暫時解決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從根本上治理好客運市場,必須疏堵結合兩手抓,“疏”就是要降低“黑車”的收益,推行城鄉客運公交化改造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捷徑。
3.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是提升道路客運服務水平的新措施。打破原有的客運經營管理模式,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有利于從根本上消除“農村道路客運市場主體‘多、小、散、弱’,運力過剩,車輛破舊,服務質量不高”等一系列矛盾,有利于全面提升城鄉客運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4.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出行的實際需求。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出行對公路客運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要求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價格更加低廉。因此,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鄉鎮客運進城,城市客運下鄉,班車實行定線、定班、定時、定點營運,增加班次密度,降低價格,群眾出行即時上下車,既便宜,又便捷。
三、大通縣公路客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日益旺盛的城鄉客流需求,吸引了大量無證的黑車、摩托車、私家車等參與非法客運,并且日益嚴重,雖然經常性進行打擊和整治,但收效甚微,城鄉道路客運安全形勢較為嚴重。部分公交線路和班車客運線路重合,實行公交、班車兩種票價,競爭環境不平等,班車客運擅自降低票價與公交客運惡性競爭,營運秩序比較混亂。
2.城鄉客運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使原已占據城鄉道路客運主導地位的班車客運與近年來嘗試開行并深受城鄉群眾歡迎的公交客運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鄉公交客運的發展和延伸空間受到體制機制的嚴重束縛而變得十分困難。
3.農村公交客運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始終未得到廣泛的重視,雖然有廣闊前景和極大需求,但仍然享受不到城市公交客運應有的政策優惠。
4.目前大通縣公路客運由三家公司經營,車輛掛靠經營者高達83%,經營主體分散,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差,經營矛盾突出,服務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5.縣城內公交車輛沒有固定停車場地,占用部分主要街道作為發車站點,加劇了城區交通壓力。
四、實行城鄉公交一體化需解決的問題
1.整合客運資源,改造經營主體,建立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經營主體。深化企業改革,大力扶持公路客運骨干企業的發展,確立其主導地位。建議由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對現有的客運公司、公交公司、服務有限公司三家客運企業進行重組,以資產為紐帶重新進行資源整合,組建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由一家經營的客運企業。實行集約化經營、公司化管理,打造一個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2.城市公交屬社會公益事業,目前三縣內唯獨大通縣還在繳納車輛營業稅,建議政府予以減免。
3.嚴格實行公車公營制度,徹底解決公路客運方面存在的客運資源不均衡造成的不安全不穩定因素。目前,大通縣客運市場經營主體較多,成分復雜,加之掛靠經營占絕大部分,經營者抗風險能力差,存在一定的潛在安全隱患;經過多年的發展,客運線路不合理、營運效益不佳等問題逐步凸顯。實行公車公營能從源頭上加強客運行業的安全監管與穩定工作。
4.落實城鄉公交優先各項保障措施。一是政府應出臺城鄉公交的經濟補償政策,建立規范的公交財政補貼制度,對城鄉公交因政策性虧損給予一定的價格補貼,對于城鄉公交承擔社會福利減少的收入也應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二是通過對公交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進行考評后,政府應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將發展城鄉公交財政補助資金納入年度預算。三是將公交站場建設納入全縣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在城市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項目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公交港灣等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并在基礎設施建設用地、資金保障、公共資源整合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四是對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涉及到的稅費采取能免則免的措施,全力支持城鄉公交企業的發展。五是提倡公交事業使用IC卡,逐步實行老年人、學生、殘疾人IC卡半票乘車,按人口數量和乘車次數由政府給予企業合理補貼。在政府資金的支持下,逐步推行半票乘車,最大限度發揮公交客運的社會效益。
5.做好人員及車輛的安置和處置工作。妥善安置目前在營的合法的客運從業人員,對符合公交從業人員資質條件的客運人員,可由新成立的公交經營企業優先安排上崗,并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現有合法營運的車輛由中介機構依法評估作價后,可由新成立的公交企業按依法評估的價格進行收購,實行公車公營。
6.制定合理的運輸票價,充分體現城鄉公交給予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優惠。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交通、物價等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全縣社會物價指數水平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負擔能力,科學合理制定公交票價,做到城鄉公交低票價和低成本運行,最大限度吸引客流,提高交通工具的利用率,在保證公交企業正常營運和留有一定發展空間的前提下,票價能夠充分體現公交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經濟實惠。具體辦法是首先考慮實行略高于成本價運行,同時可根據政府每年補助資金的支持力度,適時適度調整公交票價。
五、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及注意的問題
1.公車公營原則。由于客運掛靠經營責任主體不明、責權關系不清,是導致道路客運行業安全事故頻發、運輸市場狀況混亂、服務水平低下、不穩定事件多發的主要原因,從根本上制約了道路客運企業乃至整個道路運輸行業集約化程度和競爭力水平的提高。客運車輛實行公車公營、公司化經營,可以實現線路經營權明確、車輛產權清晰、企業管理規范、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人員素質提高、服務質量明顯改善的新局面。
2.新辟與改造并舉,注重與現有客運資源有效銜接。大通縣客運資源分布、車輛新舊程度及營運水平參差不齊,在推行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工作中要采取新辟與改造現有客運資源并舉,以改造為主的方式和方法,既符合大通縣現有實際,又能保持現有客運市場的相對穩定。
3.堅持集約化管理和服務,合理布局公交線路、合理設置站點、合理配置車型運力、合理核定票價和服務標準,使城鄉公交客運即開得起來跑得下去,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
4.統籌規劃、分期實施。城鄉公交客運作為城鄉一體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大通縣城鎮化工作的實際結合起來統籌規劃,推行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過程中,按城鎮化工作進程和公交客運所必備的道路、現有車輛經營權期限等條件,成熟一條改造一條。
5.實行總量控制。公共交通規模要與人口規模和交通需求相一致,既要解決群眾的出行問題,又要防止運力過剩所引起的經營虧損和運力浪費。運營規模嚴格實行總量控制,提高公交車輛營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6.統一領導、分工負責。推行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各方面的問題,要在縣鄉兩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交通部門牽頭,公安、城建、安監、土地、發改等部門通力合作,分工負責的城鄉公交客運管理制度。
六、城鄉公交一體化運營模式、運力配備、車型選擇及資金籌措
1.運營模式。根據大通縣村鎮布局、人口分布和客流現狀,在推行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過程中,具體運營模式應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方法:(1)定點、定時、定班運行模式。在一定的區域內按固定的站點、核定的班次和時間運行的模式。主要適應于鄉村區間公交客運。(2)定線、定班、定時運行模式。按規定的線路、班次、時間運行的模式。適應于村鎮比較密集的重點地區和客流量相對集中的線路。(3)定線、定點、不定時運行模式。主要適應于旅游公交線路。
2.運力配備。在公交客運運力的配備上,根據全縣人口數量和出行次數預測,按平均 1 300 人配備一輛公共車輛計算。基本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中小城市 1 200~1 500人/輛標準車的規范要求。
3.車型選擇。根據路況不同實行同線路或同區域同車型。完全適宜開通公交的則選擇雙開門燃氣型公交車輛,縣城內公交則可選擇投幣方式,以降低運營成本,達到讓利于百姓之目的。車身長度略大于7米適應鄉村道路的公交車型為主。公交車輛可根據新舊程度和企業實際,走改造和更新的路子。
4.資金籌措。在資金投入上,以企業自籌為主,政府在公交車輛改造時給予政策性補助,在站點建設上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