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建筑環境設計是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為基礎的綜合性藝術,其目的是通過宜居的生活環境設計,在滿足建筑使用者居住、辦公等基本需要的同時,給其帶來健康的生活環境和有品質的心理享受。在建筑環境設計中,色彩的運用具有其他設計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是決定建筑環境設計成果的關鍵因素。本文分析了目前建筑環境設計中色彩運用的一些不足,并對色彩的運用手法及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建筑設計 色彩 環境藝術
中圖分類號:TU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a)-0041-01
1 色彩的運用在建筑環境藝術中的作用和影響
1.1 建筑環境藝術
現代建筑環境設計是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為基礎的綜合性藝術,其目的是通過宜居的生活環境設計,在滿足建筑使用者居住、辦公等基本需要的同時,給其帶來健康的生活環境和有品質的心理享受。無論是現代居住小區或是辦公樓宇的建設,其建筑設計都必然受到色彩的影響,因此,色彩的運用是決定建筑環境設計成果的關鍵因素。
1.2 色彩設計對建筑環境藝術的影響
色彩在建筑環境中是與形態、光線等元素一起出現并共同發揮作用的。作為一種隱性設計語言,出色的色彩運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識別度,并作為標志,突出建筑的個性與功能。以著名的悉尼歌劇院為例,其潔白的建筑外部環境色彩與優美、獨特的建筑造型,在藍天碧水的映襯下,給人們一種分外奪目的視覺沖擊與悅目的識別效果。這種個性化的形態與色彩的搭配,使其成為了悉尼乃至整個澳大利亞的重要標志。從建筑的外部色彩環境看,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用色彩象征等級地位的傳統,正色象征尊貴,間色象征卑賤,而金碧輝煌的色彩僅能用于至高無上的皇家建筑。外部色彩還可以指示方位,古代有青色象征東方,赤色象征南方,白色象征西方,黑色象征北方的建筑習慣表達。世界各國思想意識、社會制度、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反映在建筑上,也常常表現出色彩運用方法的不同。此外,色彩在裝飾建筑外觀和內部結構上也具有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將建筑某些部位涂上純度很高、色彩鮮明的色塊,可用以改善建筑的視覺形象,豐富建筑的空間環境,增加建筑帶給人們的親切、歡快的感受。
1.3 色彩設計的內容及當前存在的問題
色彩的設計內容由上至下,由內而外,貫穿于整個建筑環境設計過程中。內部的材質結構、陳設裝潢,外部的墻面、門窗,以及建筑頂部、周邊的綠化、小品,都需要設計師精心的選擇搭配。單就外部色彩設計而言,就包括外墻、門窗、臺基、屋頂及細部等設計內容,可見色彩設計的復雜性和重要性。
建筑環境色彩設計近年來雖然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但與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速度相比,仍存在著明顯的滯后,特別體現在:建筑色彩缺乏個性和整體設計,色彩與建筑環境不和諧;缺乏藝術性,只考慮形態設計而缺乏色彩運用上的品位,破壞了建筑的整體美感;設計時缺乏對使用者色彩感應的分析,使色彩的表現與使用者的活動及心理相矛盾,無法體現現代設計的人本精神;未考慮建筑的功能性,使建筑屬性與用色規律發生沖突。有鑒于此,設計師應在全面掌握建筑用色原則與手段的基礎上,充分研究建筑功能與色彩心理感應的相關知識,使設計成果能夠和諧地反映建筑內涵和使用者的需求。
2 色彩的運用手法及其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2.1 色彩的運用
(1)色彩的對比。建筑色彩設計應首先注意色彩之間的互相影響而產生差別的現象。色相與彩度相同時,會有明度對比,而色相與明度相同時,會有彩度對比,明度與彩度相同時,則會出現色相對比。例如,在室內色彩設計中,墻面用明亮的米色,沙發用酒紅色,地毯為暗土紅色,局部點綴金色,就會產生一種明顯的華麗質感。(2)材質的差異。色彩附著于建筑材料并通過材料的差異表現出微妙的區別。不同材質的性質、表面的光滑程度、加工程度都會產生不同的色彩效果。(3)色彩面積的確定。色彩可能因其面積變化引起用戶視覺與心理上的巨大變化。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中國紅”為例,這一設計曾經過20多個方案的反復比較,最后找到了紅分七色、合而不同的組合方式。七種紅當中四色用于外立面,三色用于內立面,面積合理搭配巧妙,遠觀就如同一種顏色。既表現出了氣勢恢宏的震撼感,又不會過于單調突兀,達到了與環境的完美融合。
2.2 色彩心理感應的運用
色彩使人們產生的感應來源與人們的視覺經驗,這些感應是多層次的,既包括直接的視覺刺激,也有通過聯想產生的深層心理認知,甚至可能觸及人們的觀念與信仰。以人們熟知的冷色和暖色為例,這兩個色系從物理學上的區分在于波長,波長較短的藍、綠、紫光等有寒冷的感覺,夏天用于飲料包裝時,會使人產生冰爽解暑的心理感受;而波長較長的紅、黃、橙色光能使人感到溫暖,因此常在冬日里被使用。冷色和暖色還會給人不同的密度感和距離感,冷色偏輕而暖色偏重,冷色顯得退遠而暖色迫近。色彩的明暗、純度等,也都會給人的心理帶來不同的感受。在建筑環境設計中,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用的對象、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的選用方案,創造出宜人的視覺環境。如建筑內的陰森與色彩的冷暖,明暗及彩度的高低有關,而陽和感只限于暖色系。因此在北面陰暗而缺少陽光的房間里,宜選用暖色以增添溫暖親切的感受。此外,利用色彩的進退感調整建筑空間環境也是較常見的設計方法。而色彩進退感的表現規律包括:有彩色的效果比無彩色的效果更傾向于搶前;背景暗時,明色搶前,背景亮時,暗色則顯得搶前。因此利用色彩的前進和后退的不同效果,可改變空間的感知大小。如在墻壁上涂暗冷色,墻面會感到后退而寬敞;若涂上明亮的暖色,墻壁則會變得搶前而感到狹窄;頂棚若選用冷色系的顏色,會因給人后退感而顯高,相反若選用暖色系的色彩,則會讓人感到頂棚低矮。
3 結語
綜上所述,色彩的運用在現代建筑環境藝術中具有其他設計元素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必須引起設計師的充分重視。實踐中應增強配色觀念,注重色彩規律的應用,并參考其對人們產生的心理感應,增強設計的藝術性與實用性,以整體協調,富于人文特征的色彩體系展現建筑的豐富形態魅力與多元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孫俊花,郝秋實.城市景觀及建筑設計中的色彩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08(11).
[2]胡曉丹.淺析基于周邊環境影響因素的建筑色彩設計方法[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12).
[3]謝一槐,王薇.從審美文化看我國城市建筑色彩規劃[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0(4).
[4]趙慧寧.建筑環境設計中人體活動與心理情感因素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