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概念構成了數學概念體系的基石,抓好概念的教學,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認真研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提出了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全面理解概念,才能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
關鍵詞:教師 概念教學 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a)-0178-01
1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研究主要包括關于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階段:定義、理解和運用;關于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方法及策略:簡單介紹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及策略,具體介紹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及策略,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研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原則及要求,研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與能力培養,研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模式,進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選材,研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與現實原型關系。
概念是從實踐中來,學習概念是為了綜合應用,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概念不清,就會導致思維混亂,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概念教學必須要受到重視,它是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和進行計算和解題的前提。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學策略是教師使用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它能指導教師教學,溝通教學理論與實踐,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指導教師進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概念包含的內容豐富,范圍也大,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概念更是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隨著數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變化,這就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數學概念本身的充實與發展,使教師不能掌握幾種教學法來適應這種變化。教學策略可以根據不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組合起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它要求教師的教學策略要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進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我國小學數學的教育理論,并且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師概念教學當關情況進行研究及總結,為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理論提供先進的依據,在豐富的教學理論支持下,逐步深入小學進行調查實踐,給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概念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對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概念教學提供有效的指導。
2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概念是每一個單元或章節所學習的重點也是后續學習的基礎,體現的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三個領域的基礎內容,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小學數學概念包括圖形輔助式、字形結合式、定義式。
小學數學概念的特點。小學數學中的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小學數學概念的一些性質具有等價性,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課本中出現的原始概念較多;使得數學概念的定義方式呈現出多樣性特點,小學數學概念由概念的定義、性質、定理或推論組成,它說明概念的含義,其外延是數學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全體以及概念的適用范圍;小學數學概念以具體性為主,是抽象性與具體性的辯證統一,小學數學概念在整個數學體系中是一個個實在的東西,因為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具體的客觀現實,因此小學數學概念以具體性為主;許多數學概念的定義在小學階段都是初步的,小學生隨著年齡增長,體現了數學概念的發展性。小學數學概念具有邏輯聯系性,并在原始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將概念之間的邏輯聯系清晰地表達出來,小學數學概念呈現方式多樣,以描述式和定義式呈現的概念逐漸增多。
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及認識能力,教學策略需要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實施,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要依據一定的主客觀條件,且具有一定的目的,需要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并形成特定教學方案的動態過程。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的特點主要在于思想性、可操作性、目的性、針對性、靈活性。其中思想性是指在一定的概念教學思想、理念指導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具體的方式、程序、手段,其中教學觀念是形成教學策略的前提;可操作性是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中的技巧,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師能夠直接應用,并通過教學技巧的配合;所有的教學策略都具有目的性,并為了達成目的而指定出來,當概念教學目的改變時相應的教學策略也會發生改變;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是有針對性的根據概念教學階段的不同要求和概念教學的目標、內容、對象提出的;靈活性。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在應用時是可以適時變化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程度以及教學環境的不同而適當改變某一特定教學策略的實施,所有教師要結環境,在學習、借鑒、加工、吸收先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靈活運用概念教學策略。
3 建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體系
小學數學概念區別于其他階段數學概念,在學習概念之前必須讓小學生充分接觸感性材料,在充分了解影響小學生數學概念學習的因素之后,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概念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提出了不同的教學策略。
圖形輔助式的教學策略。語言是師生雙方表達意見的工具,語言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重把圖示所代表的涵義,讓學生自己理解和表達,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抓住圖示所表示的共同特征,并嚴格與生活概念區別開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感;以概念形成的教學為主,從認知心理獲得數學概念,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直接向學生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形成運用概念以求鞏固和強化,逐步提高兒童思維水平。
字形結合式的教學策略。以字形結合式呈現的概念中,“形”的含義深刻,所以教師要抓住本質屬性,引導學生理解“形”。綜合字形含義,幫助學生將概念內化,區別非本質屬性,把表示概念的“字”與“形”結合。
定義式的教學策略。多層次剖析,抓住概念關鍵詞匯。化抽象為形象,注重概念直觀化。合理運用變式,講明概念本質。
階段性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多種引入方法,創設數學情境,提供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清晰表象。教師引入概念后進入最為關鍵的講解概念階段,教學策略要講明內涵和外延,促使學生全面理解概念,注重瞻前顧后,發展所教概念,注重直觀情境,使概念具體化,注重聯系和區別,使概念系統化;鞏固階段的教學策略要系統總結、促進記憶,綜合練習,區別異同,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全程教學策略。多問少講,引導學生主動建構,促進學生開動腦筋,審時度勢,選擇恰當時機講解。以舊導新,引導學生同化新知,手口并用,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機會。
參考文獻
[1]陳開勛.談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教學與管理,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