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考察“政府”、“部門”、“單位”“公民”四大主體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的消防安全管理職責落實情況,分析消防工作社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消防工作 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a)-0215-02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一章第二條規定: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絡。消防工作的方針、原則是我國消防工作長期實踐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是消防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做好消防工作,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指導方針,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積極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是我們做好消防工作的基本方法。“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是新修訂《消防法》新確定的消防工作的原則,是消防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客觀規律的反映,“政府”、“部門”、“單位”“公民”是共同構筑消防安全工作格局的四大主體。在本文,筆者通過梳理新《消防法》頒布實施以來,“四大主體”宣貫新《消防法》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以供商榷。
1 政府統一領導存在的問題對策
消防安全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消防法》第三條及其他相關條文都對各級政府的具體消防工作責任作出了規定。主要有宏觀規劃方面、火災預防、農村消防工作、消防組織建設、滅火救援、執法監督等方面。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充分發揮參謀作用,在經常性的請示、報告中,省、市、區一級地方人民政府在消防工作的統一領導角色明顯,在消防規劃、火災預防、滅火救援、執法監督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領導、組織、經費保障作用。但是,在鄉鎮、辦事處一級在履行政府領導上存在的問題較多,大都存在主要領導對消防工作不重視,對待上級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沒有認真落實,對于社區、農村消防工作、經常性消防宣傳教育工作和公安派出所業務經費保障等方面也是“片面”的落實,導致消防工作社會化的政府統一領導之力成為“強弩之末”。
筆者認為要強化鄉鎮、辦事處一級政府對消防工作的領導,首先應該進一步細化鄉鎮、辦事處主要領導的消防工作職責,真正把消防工作納入鄉鎮、辦事處主要領導的成績考核;其次是加大消防工作在鄉鎮、辦事處工作中的考核比重,真正使消防工作成為鄉鎮、辦事處的重要工作,從而使鄉鎮、辦事處主要領導真正重視消防工作,真正依法履行職責,積極推進消防責任制的落實,將消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增加經費投入,認真組織實施,定期研究解決當地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促進鄉鎮、辦事處對消防工作強有力的領導,積極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
2 部門依法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消防法》第四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照本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這是關于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消防工作職責的原則規定。各級公安、安監、建設、工商、質監、教育、人力資源等部門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依法履行相應的消防安全監管職責,對消防工作齊抓共管,這是消防工作社會化屬性決定的。然而,從新《消防法》頒布實施以來,相關部門在依法監管上沒有發揮相應的管理作用。教育、人力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有關職業培訓機構沒有將消防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培訓的內容;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未經依法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的,負責審批該工程施工許可的部門一樣在給予施工許可;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未按照職責加強對消防產品的監督檢查,無證經營消防產品、器材的商家比比皆是,生產、銷售不合格的消防產品的商家也一定程度存在。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很少辦理關于消防產品生產、銷售方面的行政處罰;其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本系統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及時督促整改火災隱患也是停留在開會議、發文件的層面,沒有真正的抓落實。
在強化部門依法監管方面,筆者認為首要的任務是根除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門一家之事的思想。由于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固有觀念,長期以來,一些單位和領導總是片面地理解消防工作,認為消防工作就是消防部門的事;哪怕新《消防法》明確規定了相關部門的消防安全監管職責,但仍然認為消防工作他們不是主體只是協助,對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的消防安全工作也是怠于開展,或者根本是不履行,或者是在應付。其次是從上級理順工作協作關系,在省、市、區范圍內形成統一的消防與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合執法模式,建立部門信息溝通和聯合執法機制,健全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消防監督體系。比如,前幾年貴州公安消防總隊在與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達成的公共娛樂場所的工商營業執照辦理和年檢都將消防方面的手續作為前置條件就是成功的做法。這是因為當前體制決定的,各部門只服從和聽從自己的上級部門的指示、安排和決定的。盡管有《消防法》的規定,上級部門不重視、不要求、不安排、不考核,下級部門也自然也就覺得無足輕重。市、縣級消防部門再怎么協調也是停留在面上,僅僅是一時之事、一時之效、一時之功,難求長效和經常。
3 單位全面負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消防法》進一步強化了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在保證消防安全方面的消防安全管理職責,明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在對消防安全和致災因素的管理和對員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等“四個能力”建設方面總體上好于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但是,仍然呈現單位、場所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投機意識嚴重,主動地、經常性的抓消防安全和致災因素的管理少,主動、經常性的強化員工消防安全培訓教育和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開展滅火演練的少,從而導致整個社會面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難以提高。
強化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筆者認為要在監督管理模式和執法力度上下功夫。當前,消防部門對人員密集場所等單位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主要是監督抽查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兩個方式,監督抽查是為了消除違法行為和火災隱患,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是為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責任人、管理人的消防安全意識和監管能力。事實上,兩者未能實現同頻共振,主要存在監督抽查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弱。其原因在于消防部門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監督抽查頻次遠遠高于《消防監督檢查規定》規定的次數,也整改了大量存在的違法行為和火災隱患;然而宣傳教育培訓基本就是走形式和過場,培訓不深入、不經常、不嚴格,起不到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監管能力的作用。同時,消防部門在監管中普遍重視火災隱患的整改,然而對單位場所落實消防安全監管職責檢查不嚴,這也是消防監督抽查未能真正促進單位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從法律責任層面上講,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不落實《消防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的消防安全職責,《消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的處理方式為“責令限期改正”,對于逾期不改正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或者給予警告處罰,由此可見,其違法成本是相當低的。
綜合分析,筆者認為要真正實現單位全面負責,首先應從強化法律責任方面思考,對于不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職責的,應設定較大數額的罰款處罰,從而促使其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職責,這是加強單位全面負責消防安全的源頭和根本;其次是要搞好消防宣傳培訓教育工作,切實提高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的思想認識,使其從思想認識上轉變觀念,對本單位消防安全切實負起責任,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四個能力”建設,實現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檢查、自我整改”,確保本單位消防安全。
4 公民積極參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公民參與度不高是當前消防工作社會化最突出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公民極少自覺舉報消防違法和火災隱患,在火災撲救、事故救援等過程中群眾的參與度也不高,有組織的自發撲救初起火災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在“防”與“消”的兩個方面公民對消防部門的依賴性表現的十分強烈,消防安全意識不強,熱情不高。
公民是消防工作的基礎,是消防工作重要的參與者和監督者。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消防工作就不會發展進步,全社會抗御火災的能力就不會提高。筆者認為要廣大群眾要自覺參與消防工作,就深入貫徹《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就必須全面加強消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普及,但是不能僅僅停留在消防宣傳“七進”等層面,更應該從營銷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對公民進行消防知識的宣傳推廣,有效實施消防法律和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全面吸納公民參與消防工作,使每個家庭、每個公民都從自身做起,在工作、生活當中時刻注意防范,形成人人關心消防,人人重視消防,自覺做好消防工作的局面,才能更加有效地遏制火災事故發生,積極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