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結構地下防水的施工及過程質量控制過程、方法、要點。
關鍵詞:民用建筑 混凝土結構 地下 防水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b)-0046-01
混凝土結構地下工程防水,一旦出現滲漏,將嚴重影響使用功能,而且修復困難。地下工程防水為一級防水,不允許滲漏。因此,必須加強對混凝土結構地下工程防水質量控制。混凝土結構地下工程防水一般包括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搞好地下工程防水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
1 施工隊伍的選擇
施工隊伍應選擇專業性強、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強、施工人員素質高、信譽度高、正規的施工隊伍。
2 混凝土結構地下工程柔性防水(即卷材防水)
2.1 卷材防水材料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結構地下工程卷材防水主要采用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進場應有出場檢驗報告和合格證。卷材標識、厚度、柔韌度、表面質地均勻等外觀質量進行檢查。外觀檢查合格后,按不超過1000卷為一批,見證取樣送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2.2 改性瀝青卷材防水施工及質量控制
2.2.1 地下工程卷材防水的工作面
土方開挖及邊坡應留有足夠卷材防水施工工作面。邊坡應有足夠的穩定性,以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和卷材防水的質量。
2.2.2 卷材防水對基層的要求
基層堅固有足夠的強度,表面平整光滑、無起紗、裂紋、無尖銳棱角,陽角磨成半徑10mm的圓弧,陰角用水泥砂漿抹成直經50mm的圓弧。基層清潔無塵土、雜物。基層干燥度達到要求。
2.2.3 卷材粘貼的基本要求
基層應涂刷結合劑,并涂刷均勻。陰陽角、施工縫、后澆帶做附加層,寬度不低于300mm。長、短邊搭接不小于100mm,短邊錯開300mm以上,長、短邊搭接為滿粘。兩層卷材平行粘貼,錯開1/3~1/2幅寬,層間為滿粘。卷材塔接縫粘貼牢固,無空鼓、褶皺、翹邊,瀝青溢出約10mm寬并勾嵌。卷材粘貼牢固,無空鼓、褶皺、不漏胎基。一般為兩層卷材防水。
2.2.4 底板防水卷材的施工
底板防水卷材鋪貼可以采用條粘、點粘、滿粘的施工方法。先涂刷結合劑,約2小時后,鋪貼
2.2.5 外墻防水卷材的施工。
基層處理完成。先涂刷結合劑,粘貼附加層基層。然后自下而上粘貼第一卷材,與基層為滿粘。第一層驗收合格后進行第二層卷材粘貼。外墻卷材與底板預留卷材搭接不小于150mm。外墻卷材防水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做保護墻(層)。
2.2.6 地下室外墻預埋套管、出墻接地扁鋼處的防水處理
防水卷材與出墻套管及接地扁鋼根部應做附加層,附加層及每層卷材與其粘貼牢固。
2.2.7 外墻卷材防水出室外地面的處理
外墻卷材防水應高出室外散水200~300mm。該部位應進行標高測量,根據室外地坪設計標高,標出室外標高控制點。門臺階、坡道若其內為回填土或回填砂,卷材防水應粘貼至回填土或回填砂以上并壓入該門洞下檻墻頂部150mm。
2.3 地下工程卷材防水的成品保護
由于地下工程卷材防水與結構工程及其機電專業施工形成交叉施工,應盡量避免磕碰造成破壞,破壞的及時修補。室外配套工程施工期間,配套工程施工時容易損壞外墻卷材防水,在配套工程隱蔽前及時進行修復。
3 地下工程混凝土結構自防水(即剛性防水)
3.1 地下工程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材料選用及質量控制
3.1.1 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即在其內摻加外加劑劑。
3.1.2 防水混凝土施工縫防水材料的選用。
底板后澆帶、施工縫,及其導墻水平施工縫,外墻后澆帶、豎向施工縫采用及地下水位以下水平施工縫通常采用鋼板止水帶。外墻地下水位以上可以采用膨脹橡膠止水條。止水鋼板、止水條有合格證及檢驗報告,外觀檢查合格。遇水膨脹止水條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地下工程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施工及質量控制
3.2.1 對鋼筋、模板的要求。
鋼筋及措施用料不能無保護層而直接穿過防水混凝土。加固模板用的對拉螺栓必須焊止水片且為滿焊,頂模棍不能穿透防水混凝土。
3.2.2 施工縫的處理。
施工縫須鑿除浮漿。底板后澆帶、施工縫,底板外墻導墻水平施工縫,外墻后澆帶、豎向施工縫采用及地下水位以下水平施工縫采用鋼板止水帶。外墻地下水位以上可以采用膨脹橡膠止水條。合模前對止水鋼板、止水條安放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合模。
3.2.3 防水混凝土澆筑。
底板防水混凝土澆筑:必須分段分層、連續澆筑、振搗均勻,防止產生冷縫。外墻混凝土澆筑前對根部水平施工縫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澆漿處理。混凝土澆筑自由下落超過2米,必須采用溜槽、串筒,防止混凝土離析。
3.2.4 后澆帶防水混凝土施工。
底板在剔鑿、清理及鋼筋修整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混凝土。外墻后澆帶在在剔鑿、清理及鋼筋修整驗收合格后方可合模,模板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混凝土。防水混凝土養生必須到位且不少于14天。每500m3留抗滲試塊一組。
只有嚴格質量管理和施工,才能保證混凝土結構地下工程剛柔兩道防水工程質量,達到地下工程防水預期的效果,確保地下工程正常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