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開始于改革開放。1979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15項經濟改革措施,其中第13項明確規定允許出國辦企業。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次把對外直接投資作為一項政策確定下來,從此,我國企業跨國直接投資拉開了序幕。
關鍵詞:中國 對外直接投資 “走出去”
中圖分類號:A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b)-0185-01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改革開放力度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國界,實施跨國經營。“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現代化進程和當代國際政治經濟大格局提出的,是我國面向21世紀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是我國由發展中的經濟大國向世界經濟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步驟。
1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狀況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積極引進國外的大量資金和先進的技術,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工業化進程,同時,在和世界經濟融合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也在努力探索著“走出去”發展,并已初具規模。截至2002年底,中國累計設立境外非金融類企業6960家,協議投資總額138億美元,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148億美元,僅2003年就新設境外中資企業350家。2005年2月7日商務部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為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股本投資25.06億美元,占69%;利潤再投資11.16億美元,占31%。
截至2010年底,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到2600億美元。中國企業投資的地區和國家已經達到177個,在境外設立了1.3萬家企業,目前年度投資規模已經接近600億美元,居全球前五位,在發展中國家排名第一。
2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體系不健全
政府在促進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責任和義務為跨國企業的發展提供平臺。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政府對跨國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第一,重審批,輕服務。我國對企業境外投資的管理基本上是采用審批制,缺乏前期的咨詢和后期的監管。第二,缺乏有效的海外投資保障制度。目前我國已與106個國家簽訂了投資保護協定,與81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但還有將近50%的國家尚未簽訂避免雙重征稅的協議,而一些已建立起來的合作機制的功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
2.2 對外投資的整體規模偏小
中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但是由于起步晚,投資規模仍然偏小。首先,對外直接投資與吸引外資之比偏低。2006年中國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的比例為1:0.26,雖然已經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一般為1:0.3左右),但仍遠遠低于同期發達國家水平(一般為1:3左右)。其次,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其GDP的比重偏低。2007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占GDP比重僅為0.79%,從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情況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占GDP比重的全球平均指標是15%,發達國家為20%左右,發展中國家為3.3%左右。
2.3 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首先,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過分偏重初級產品產業。據統計,在2003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資源開發投資占51%,制造業投資占21%,兩項合計就占了72%,其他方面的投資僅占28%。其次,技術密集型產業投資比重較低。雖然我國很多企業都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以設立合營企業或兼并與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來獲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我國近年來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也有所增加,但高科技企業的比率仍然很低。
2.4 缺乏有跨國公司管理經驗的人才
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缺乏高素質人才是我國企業開展跨國投資、提高跨國管理水平的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企業派出的大多境外經營人員素質不高、經驗不足,不具備全面的國際貿易知識,以致境外企業經營業務不能順利開展,嚴重影響了境外企業的投資效益。
3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選擇
3.1 完善各項與對外直接投資有關的法律法規
對外直接投資需要法律的保護和支持。當前應盡快出臺《對外投資法》及實施細則,將現有的對外直接投資政策和條例納入法制化的軌道。通過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企業的境外競爭優勢。在放寬企業投資領域、融資信貸方面限制的同時,完善境外直接投資的法律體系;加大對企業跨國投資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建立對外直接投資信息咨詢服務體系。
3.2 結合產業和區位優勢調整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
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與區位選擇有著高度相關性,企業在進行跨國經營時,必須特別注意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的搭配組合。不同產業的技術層次各不相同,優勢要素不同,只有根據產業不同特性選擇適宜的區位才能發揮兩者優勢。
3.3 積極創新,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可以通過投資區域的選擇獲得相對優勢,但從企業本身來看,同樣重要的是通過自身內部的一系列措施,使企業在競爭中更強,從而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獲得優勢。具體做法有:積極進行技術創新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開發和培養符合國際化要求的跨國型人才;通過建立代企業制度,提供品牌價值,培育企業持久的核心競爭力等。
3.4 大力培養跨國型人才
擁有大批跨國型人才是企業境外投資成功的關鍵。我國企業應該注重對跨國經營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以下幾點來實現:第一,加大人才開發的投資力度。我國跨國公司必須加大投資力度,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更高水平的跨國經營管理人才。第二,企業要積極吸納一流的國際人才,把握市場精髓,這樣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第三,企業要努力培養本出人才,使之逐步與世界接軌,將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納入長期的發展戰略中。
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政府和企業兩方面共同促進,才能使我國更多的企業立足于國際市場上,形成中國品牌。
參考文獻
[1]趙春明,宋志剛,等.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效評價與發展對策.國際經濟合作,2005(11).
[2]谷廣朝.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風險及防范.國際經濟合作,2007(2).
[3]李輝.經濟增長與對外投資大國地位的形成.經濟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