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現行檔案管理體制自身的不足及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政府服務應以社會和公眾的需求為導向,在公共服務領域引入市場機制,充分利用市場和社會的力量,推行公共服務的社會化,從而提出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與目標。
關鍵詞:檔案管理 體質改革 改革探究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b)-0206-01
1 我國檔案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現行檔案管理體制下,上下貫通的相關的專業系統、部門構成“條”;而各級人事區域,即橫向的從上到下劃分的人事區域和領導關系則構成“塊”。權利、資源、信息沿縱橫兩條路線傳遞,勢必會造成同一管理空間的條塊重疊交錯,分割嚴重問題,從而直接造成中央與地方事、權不清,職能重疊和機構“上下一般粗”。 “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要求各級檔案管理機構分別對各自形成的檔案進行統一管理,而按專業構成的“條條”也要求按專業進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這樣就造成了各單位的“小而全”,這就意味著專業檔案從綜合檔案中分離出來,單獨進行統一管理,形成集中條件下的分散狀況。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個體、私營、外商投資企業檔案和私人檔案數量急劇增加。“全部資產歸私人所有”是非公有制企業的根本特征,非公有制企業依法享有占有、使用、處置其檔案的權利。我國檔案管理體制在過去單一的國家所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下,對事業單位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檔案集中統一管理體制符合當時的檔案所有權狀況,也從根本上保障了國家檔案的齊全與完整。“局館合一”體制將檔案局、檔案館合并成“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將檔案工作的人事管理職能和檔案保管利用功能拉到了一起,一個單位的同一些人常常以不同性質的身份出現,履行著完全不同的職能。“局館合一”加重了檔案館的政府體制色彩,事業單位行政化與事業活動功能的政治化交織在一起,導致事業功能的嚴重扭曲。同時檔案館作為文化事業單位,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黨政機關服務,為黨政領導服務,從而失去了其作為文化事業單位的公共性特征。目前,我國的文書管理工作與檔案管理工作仍自成體系。二者的割裂給檔案部門帶來一系列不利因素。
2 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
2.1 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
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檔案管理體制。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市場化。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是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基本經驗,是經過我們反復艱苦的探索得出來的結論,同時也是我們今后改革的方向。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同樣也要以市場化為目標,積極探索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檔案管理體制。(2)法制化。就是一切活動要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在法制的框架內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為推動我國檔案事業健康發展,迫切需要適應政府職能轉變,實行依法管理,加強法制化建設。(3)現代化。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要求信息部門以較高的信息存貯、處理和輸出速度,高質量地為社會服務。檔案部門是信息部門的組成部分,應以嶄新的面貌服務于這個時代。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文件與檔案工作領域,檔案管理對象的數字化、管理手段的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多樣化是檔案管理活動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檔案工作如不能卓有成效地為社會服務,就很難取得社會應有的重視和支持,檔案工作的發展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2 完善我國現行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
第一,管理體制多樣化。市場化帶來了檔案所有權的多元化,檔案所有權的多元化帶來檔案管理體制的多樣化。檔案管理體制在過去單一的國家所有權和計劃經濟體制下,對黨政機關檔案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檔案集中統一管理體制符合當時的檔案所有權狀況,也切實保障了國家檔案的齊全完整。現在,雖然對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國有檔案一般仍然照搬國有檔案管理模式。對于各種非國有企業以及外商投資企業檔案的管理,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允許企業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前提下,對其檔案的管理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因單位而異,選擇適合的管理方式,可以采取集中統一管理,也可以實行分布管理(分部門、分檔案門類相對集中管理),還可以實施集中與分布相結合式管理等。第二,政事分開,局館分立。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是我國機構改革的方向。根據機構改革“政、事分開”的要求,檔案人事管理部門和檔案館要從職能上將二者分開,通過借鑒其他國家檔案管理機構設置的做法,將檔案人事管理部門與檔案館在機構、行政、財務上要徹底分開,檔案人事管理部門實行“條條管理”,而檔案館則作為文化事業單位實行“塊塊管理”,按照社會分工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特點,各歸其位,各司其責。檔案館是集中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機構,負責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圍內的檔案。檔案館作為事業單位,在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上,也不應再照搬政府機關的模式,而是在國家法律法規指引下,“勇敢地”走向社會,面對市場。第三,文檔管理一體化。文檔管理一體化既是業務問題,也是體制上的問題。文書工作是檔案工作的基礎,檔案工作是文書工作的延伸和發展,從發展的觀點看,我們有必要把文件管理和檔案管理看作是一個統一的系統工程,采取統一的工作制度和方法來控制前后各有特點但又互相連續、銜接的工作程序。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檔案部門對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證進館檔案的質量,還能夠減少檔案部門的工作程度,避免重復勞動。因此,一方面在單位內部建立起文件實時歸檔制度,將文書部門和檔案部門合二為一,在單位內部構筑文檔案管理一體化平臺。另一方面是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建立文件中心、檔案管理中心,發揮集約優勢,降低運行成本,同時也為檔案管理機構的設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3 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推進,市場化己成為我國各項改革的基本目標與方向,而企業單位改制,政府及事業單位變革,從而使檔案的所有權發生變化。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檔案服務創新,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檔案管理體制。
參考文獻
[1]賀凱,鍋艷玲.論新中國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設置與改革[J].檔案與建設,2009(4).
[2]唐漳先.對集中式檔案管理體制的思考[J].銅陵學院學報,2008(3).
[3]劉智勇,張學文.對我國現行檔案行政管理體制的反思與完善[J].檔案學通訊,2008(3).
[4]黃夏基.當代中國檔案事業發展的組織保障[J].檔案學通訊,2007(6).
[5]羅軍.還檔案館“文化事業機構”本來面目—— 對“局館合一”檔案管理體制的反思[J].檔案學通訊,2007(1).